彈簧機送線傳動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11 19:02:56 3
專利名稱:彈簧機送線傳動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彈簧製作機器,特別涉及一種彈簧機送線傳動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下的壓線機的箱體是臥式的,且內部設置的齒輪系是複合齒輪系,結構複雜,傳動效率損失大,其次箱體採用的臥式設計,佔地面積大。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彈簧機送線傳動機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彈簧機送線傳動結構,包括箱體,箱體的前壁上懸臂設置有兩對壓輥,所述兩對壓輥的壓合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壓輥均固定連接在轉軸上,所述轉軸均活動套接在箱體兩側設置的座孔內,所述第一壓輥的轉軸上固定連接有第一齒輪,所述第二壓輥的轉軸上固定連接有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相嚙合,所述第三壓輥的轉軸上設置有第三齒輪,所述第四壓輥的轉軸上設置有第四齒輪,所述第三齒輪與第四齒輪相嚙合,所述第二齒輪和第四齒輪均與設置在箱體上的同軸齒輪的小齒輪相哨合,所述同軸齒輪的大齒輪與動力輸入端的傳動齒輪傳動連接。所述的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三齒輪、第四齒輪、小齒輪、傳動齒輪的軸線相互平行。所述的箱體頂端設置有壓輥壓力調節柄,所述壓力調節柄與分別於第一壓輥的轉軸和第三壓輥轉軸傳動連接。所述箱體上設置的座孔內均設置有軸承,所述轉軸兩端均套接在軸承內圈裡。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彈簧機送線傳動結構內部齒輪傳動採用的是平面定軸輪系,結構簡單,傳動效率損失小,且箱體採用立式設計,提高佔地利用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齒輪傳動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彈簧機送線傳動結構,包括箱體1,箱體I的前壁上懸臂設置有兩對壓輥,所述兩對壓輥的壓合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壓輥均固定連接在轉軸上,所述轉軸均活動套接在箱體I兩側設置的座孔內,所述第一壓輥2的轉軸上固定連接有第一齒輪6,所述第二壓輥3的轉軸上固定連接有第二齒輪7,所述第一齒輪6與第二齒輪7相嚙合,所述第三壓輥4的轉軸上設置有第三齒輪8,所述第四壓輥5的轉軸上設置有第四齒輪9,所述第三齒輪8與第四齒輪9相嚙合,所述第二齒輪7和第四齒輪9均與設置在箱體I上的同軸齒輪的小齒輪10相嚙合,所述同軸齒輪的大齒輪11與動力輸入端的傳動齒輪12傳動連接。所述的第一齒輪6、第二齒輪7、第三齒輪8、第四齒輪9、小齒輪10、傳動齒輪12的軸線相互平行。所述的箱體I頂端設置有壓輥壓力調節柄13,所述壓力調節柄13與分別於第一壓輥2的轉軸和第三壓輥4轉軸傳動連接。所述箱體I上設置的座孔內均設置有軸承,所述轉軸兩端均套接在軸承內圈裡。
權利要求1.彈簧機送線傳動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箱體(I)、轉軸,箱體(I)的前壁上設置有兩對壓輥,所述兩對壓輥的壓合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壓輥均固定連接在轉軸上,所述轉軸均活動套接在箱體(I)兩側設置的座孔內,所述第一壓輥(2)的轉軸上固定連接有第一齒輪(6),所述第二壓輥(3)的轉軸上固定連接有第二齒輪(7),所述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7)相嚙合,所述第三壓輥(4)的轉軸上設置有第三齒輪(8),所述第四壓輥(5)的轉軸上設置有第四齒輪(9),所述第三齒輪(8)與第四齒輪(9)相嚙合,所述第二齒輪(7)和第四齒輪(9)均與設置在箱體(I)上的同軸齒輪的小齒輪(10)相嚙合,所述同軸齒輪的大齒輪(11)與動力輸入端的傳動齒輪(12)傳動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簧機送線傳動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齒輪(6)、第二齒輪(7)、第三齒輪(8)、第四齒輪(9)、小齒輪(10)、傳動齒輪(12)的軸線相互平行。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彈簧機送線傳動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箱體(I)頂端設置有壓輥壓力調節柄(13),所述壓力調節柄(13)與分別於第一壓輥(2)的轉軸和第三壓輥(4)轉軸傳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彈簧機送線傳動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箱體(I)上設置的座孔內均設置有軸承, 所述轉軸兩端均套接在軸承內圈裡。
專利摘要彈簧機送線傳動結構,包括箱體,箱體的前壁上懸臂設置有兩對壓輥,兩對壓輥的壓合面在同一平面上,壓輥均固定連接在轉軸上,轉軸均活動套接在箱體兩側設置的座孔內,第一壓輥的轉軸上固定連接有第一齒輪,第二壓輥的轉軸上固定連接有第二齒輪,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相嚙合,第三壓輥的轉軸上設置有第三齒輪,第四壓輥的轉軸上設置有第四齒輪,第三齒輪與第四齒輪相嚙合,第二齒輪和第四齒輪均與設置在箱體上的同軸齒輪的小齒輪相嚙合,同軸齒輪的大齒輪與動力輸入端的傳動齒輪傳動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彈簧機送線傳動結構內部齒輪傳動採用的是平面定軸輪系,結構簡單,傳動效率損失小,且箱體採用立式設計,提高佔地利用率。
文檔編號B21F23/00GK203009725SQ20122061748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1日
發明者李均鍬 申請人:溫嶺市中特機械廠(普通合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