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管道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11 11:50:5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利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用於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管道系統。
背景技術:
我國現代化城市的建設步伐越來越快,城市的規模不斷擴大,與之相適應的基礎建設的規模需要也不斷的擴大,城市的用水量不斷增多,排水量也越來越大,下水管道的管理、養護、維修及疏通的工作也越來越多。其中,下水管道的清淤非常重要,現已成為相關部門一項不可忽視的工作。由於下水管道中經常有居民亂倒汙水和其他雜物以及基建工地水泥砂漿等問題,導致這些雜物發生沉澱、淤積。淤積過多後會造成管道堵塞,如果不能及時清理管道、管道疏通,就會造成汙水溢流,汙染環境,造成經濟損失,給居民生活帶來麻煩。管道清淤是將管道進行疏通,清理管道裡面的淤泥,保持長期暢通,以防止城市發生內澇。
管道消淤工作己成為排水部門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在排水管道中排入大量雜物和基建工地水泥砂發生沉澱、淤積就會造成管道堵塞。不進行管道清淤、疏通就會造成汙水濫流,汙染環境,給人民生活帶來麻煩。
目前地下管道和暗涵數量多且經常被淤泥阻塞、影響管道正常工作,人力清除工期過長,且地下管道的氣味難聞,施工環境較差,大型設備施工不便,清理疏通困難;傳統清淤裝置水資源的耗費量較大,靈活機動性弱,清淤效果不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用於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管道系統。
為實現該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方案是:一種用於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管道系統,包括管道、過濾柵板,所述管道前段中部設置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過濾柵板,所述管道的中後段中部依次設置有第一攪拌模塊和第二攪拌模塊,所述第一攪拌模塊和第二攪拌模塊均包括有驅動電機、攪拌杆和攪拌葉,所述驅動電機與攪拌杆驅動連接,所述攪拌葉設置子在攪拌杆上,所述攪拌杆位置與管道流向垂直;
所述過濾柵板、第一攪拌模塊和第二攪拌模塊邊上均設置有檢修口,所述管道內側還設置有流速計,所述流速計分別設置在過濾柵板、第二攪拌模塊後側,所述管道底部還設置有取樣口,所述取樣口設置在第一攪拌模塊和第二攪拌模塊之間。
作為優選,所述攪拌葉為漸變結構,所述攪拌葉中部葉片的直徑大於外側葉片的直徑。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設有過濾柵板,優先對河道內的大塊物體進行過濾,避免堵塞管道;同時設有兩級攪拌模塊,對河水內淤泥進行充分攪拌,避免淤泥在管道內趁機;同時設有檢修口和流速計,能對管道情況進行了解及維修;本實用新型利用水流的衝擊力,對河水內雜物進行過濾,對河水內淤泥進行攪拌,不僅避免了管道內的堵塞,而且加快了工作效率,延長了管道的使用壽命;同時採用漸變式攪拌葉結構,符合管道內部結構,實現充分攪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具體實施例為一種用於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管道系統,包括管道1、過濾柵板2,所述管道1前段中部設置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過濾柵板2,所述管道1的中後段中部依次設置有第一攪拌模塊3和第二攪拌模塊4,所述第一攪拌模塊3和第二攪拌模塊4均包括有驅動電機5、攪拌杆6和攪拌葉7,所述驅動電機5與攪拌杆驅動連接,所述攪拌葉6設置子在攪拌杆7上,所述攪拌杆6位置與管道1流向垂直;
所述過濾柵板2、第一攪拌模塊3和第二攪拌模塊4邊上均設置有檢修口8,所述管道1內側還設置有流速計9,所述流速計9分別設置在過濾柵板2、第二攪拌模塊4後側,所述管道1底部還設置有取樣口10,所述取樣口10設置在第一攪拌模塊3和第二攪拌模塊4之間。
所述攪拌葉6為漸變結構,所述攪拌葉6中部葉片的直徑大於外側葉片的直徑。漸變結構符合管道內部截面結構,實現充分攪拌,是的雜物經過攪拌葉時能更充分作用,粉碎。
設有過濾柵板,優先對河道內的大塊物體進行過濾,避免堵塞管道;同時設有兩級攪拌模塊,對河水內淤泥進行充分攪拌,避免淤泥在管道內趁機;同時設有檢修口和流速計,能對管道情況進行了解及維修;本實用新型利用水流的衝擊力,對河水內雜物進行過濾,對河水內淤泥進行攪拌,不僅避免了管道內的堵塞,而且加快了工作效率,延長了管道的使用壽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