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溫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11 05:40:46 6
專利名稱:感溫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感溫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埋設於電熱管所套接的耐熱管中,以感測容器內液體溫度的感溫裝置。
眾所周知,現有技術的感溫裝置,請參閱
圖1所示,包括有電熱管50、感溫器60和夾持件70,其中該夾持件70固定該感溫器60在該電熱管50側邊,該感溫器60並電性連接感溫器引線61在電熱管50側邊。
上述現有技術的感溫裝置,該夾持件70呈一片狀體,並將該感溫器60包裹在該電熱管50側邊,以避免感溫器60的鬆動。然而感溫器60與電熱管50的分離設置,卻存在以下的缺點首先,在電熱管型容器的使用上,電熱管50直接接觸容器內的液體,而感溫器60也同時接觸液體,使用後必須對其加以清洗,才能保持電熱管50的加熱效能與感溫器60的靈敏度,並且,夾持件70配合感溫器60的設置,以及感溫器引線61設置在電熱管50的側邊,使電熱管50、感溫器60與夾持件70之間存在大小不等的間隙,造成清洗的不便,無法將夾持件70區域徹底地清洗乾淨,導致日後使用時,電熱管50的加熱效果變差,而感溫器60的感溫準確度也降低,對電熱管型容器形成極大的困擾;其次,電熱管型容器中的液體以及其它受加熱對象的種類繁多,夾持件70的配置所產生的間隙,容易卡住受加熱的對象,並且因清洗困難進而藏汙納垢,加上長期接觸電熱管50、感溫器60與夾持件70,就會使它逐漸地受到損壞。
因此,上述現有技術的感溫裝置,在實際使用上,顯然存在不便與缺陷,而可加以改進。
本實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感溫裝置,使該感溫裝置容易保持使用後的乾淨,而能延長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感溫裝置,使該感溫裝置維持良好的加熱效果,提供準確的感測溫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主要在提供一種感溫裝置,包括一電熱管、一耐熱管和一感溫器,其中該電熱管端部電性連接電熱管引線;該耐熱管一端設有套接口,該套接口緊密套設在該電熱管端部;以及該感溫器埋設在該耐熱管中並鄰近該電熱管端部側邊,感溫器電性連接感溫器引線。
一種感溫裝置,包括一電熱管,其端部電性連接電熱管引線;一耐熱管,其一端設有套接口,該套接口緊密套設在該電熱管端部;以及一感溫器,其埋設在該耐熱管中並鄰近該電熱管端部側邊,該感溫器電性連接感溫器引線。
所述的感溫裝置,其中,該耐熱管另一端為線路口,該電熱管的電熱管引線從該線路口中引出。
所述的感溫裝置,其中,該耐熱管另一端是線路口,該感溫器的感溫器引線從該線路口中引出。
所述的感溫裝置,其中,該電熱管引線套設在絕緣套管中。
所述的感溫裝置,其中,該感溫器引線與感溫器套設在絕緣套管中。
所述的感溫裝置,其中,該電熱管端部凸設有冷針,該冷針焊接並電性連接該電熱管引線。
所述的感溫裝置,其中,該耐熱管為不鏽鋼管。
所述的感溫裝置,其中,該耐熱管與該電熱管相焊接。
所述的感溫裝置,其中,該感溫器為熱敏電阻。
所述的感溫裝置,其中,該感溫器進一步串接有溫度保險絲。
所述的感溫裝置,其中,該電熱管的二端部分別緊密套設一耐熱管,該二耐熱管內分別埋設有該感溫器和一溫度保險絲。
所述的感溫裝置,其中,該感溫裝置容置在一容器中,該感溫器位置接近該容器底面。
所述的感溫裝置,其中,該感溫裝置容置在一容器中,該感溫器位置接近該容器頂緣。
所述的感溫裝置,其中,該感溫裝置容置在一容器中,該感溫器位置位於該容器底面與頂緣之間。
該感溫器埋設在電熱管所套接的耐熱管中,使感溫裝置的結構的間隙大為減少,清洗更為方便,不易因藏汙納垢而損壞,電熱管能夠有良好的加熱效果,而感溫器也能夠有準確的溫度感測。
附圖中,圖1為現有技術感溫裝置的立體組合圖;圖2為用新型感溫裝置的立體組合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感溫裝置的剖面側視圖;圖3A為圖3A部分的放大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感溫裝置另一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
耐熱管20,其為不鏽鋼管,該耐熱管20與該電熱管10相焊接,耐熱管20一端設有套接口21,該套接口21緊密套設在該電熱管10的端部11,耐熱管20另一端為線路口22,該電熱管10的電熱管引線13從該線路口22中引出。
感溫器30,其為熱敏電阻,該感溫器30埋設在該耐熱管20中並鄰近該電熱管10的端部11側邊,感溫器30電性連接一感溫器引線31,該感溫器引線31從該線路口22中引出,感溫器引線31與感溫器30套設在另一絕緣套管32中,感溫器30可進一步串接一溫度保險絲(未圖示)在該耐熱管20中。
該感溫裝置容置在一容器40中,該電熱管10與該耐熱管20的套設可依需求來調整長度,使該感溫器30位置接近該容器40底面、接近該容器40頂緣或位於該容器40底面與頂緣之間,該容器40內有受加熱的液體41,該電熱管10和耐熱管20浸置在該液體41內,該液體41通過電熱管10的加熱而升溫,該感溫器30位於該耐熱管20中,感測該液體41的溫度,以進一步控制該電熱管10的加熱程度,使該液體41得到所需的溫度。由於該感溫器30設在該耐熱管20中,感溫裝置的整體結構之間隙空間減少,使清洗的工作容易進行,電熱管10因此可以維持良好的加熱效能,且感溫器30並未與液體41直接接觸,而因此可以維持準確的溫度感測,不會因感溫裝置的清洗困難而藏汙納垢,減損加熱與感測的效果,所以能使感溫裝置不易損壞。
請參閱圖4所示,該電熱管10的二端部11分別緊密套設一耐熱管20,該二耐熱管20內分別埋設有該感溫器30和一溫度保險絲(未圖示),並分別電性連接感溫器引線31和保險絲引線33,以增加該感溫器30的埋設空間與範圍。
本實用新型的感溫裝置具有如下述的特點(1)該感溫器埋設在電熱管所套接的耐熱管中,簡化該感溫裝置接觸液體的結構,而間隙大為減少,使感溫裝置的清洗更為方便。
(2)該感溫器埋設在電熱管所套接的耐熱管中,排除間隙存在的問題,容易保持乾淨,避免感溫裝置因藏汙納垢而損壞,使感溫裝置的使用壽命更長。
(3)該感溫器埋設在電熱管所套接的耐熱管中,使電熱管易於清洗,而感溫器不受長期沾汙,電熱管能夠有良好的加熱效能,而感溫器也能夠有準確的溫度感測。
以上所述,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構思作出其他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而所有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屬於本實用新型後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感溫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一電熱管,其端部電性連接電熱管引線;一耐熱管,其一端設有套接口,該套接口緊密套設在該電熱管端部;以及一感溫器,其埋設在該耐熱管中並鄰近該電熱管端部側邊,該感溫器電性連接感溫器引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溫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耐熱管另一端為線路口,該電熱管的電熱管引線從該線路口中引出。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溫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耐熱管另一端是線路口,該感溫器的感溫器引線從該線路口中引出。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溫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電熱管引線套設在絕緣套管中。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溫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感溫器引線與感溫器套設在絕緣套管中。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溫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電熱管端部凸設有冷針,該冷針焊接並電性連接該電熱管引線。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溫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耐熱管為不鏽鋼管。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溫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耐熱管與該電熱管相焊接。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溫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感溫器為熱敏電阻。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溫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感溫器進一步串接有溫度保險絲。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溫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電熱管的二端部分別緊密套設一耐熱管,該二耐熱管內分別埋設有該感溫器和一溫度保險絲。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溫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感溫裝置容置在一容器中,該感溫器位置接近該容器底面。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溫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感溫裝置容置在一容器中,該感溫器位置接近該容器頂緣。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溫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感溫裝置容置在一容器中,該感溫器位置位於該容器底面與頂緣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感溫裝置,包括一電熱管、一耐熱管和一感溫器,其中該電熱管端部電性連接電熱管引線;該耐熱管一端設有套接口,該套接口緊密套設在該電熱管端部;以及該感溫器埋設在該耐熱管中並鄰近該電熱管端部側邊,感溫器電性連接感溫器引線;該感溫器埋設在電熱管所套接的耐熱管中,使感溫裝置的結構的間隙大為減少,清洗更為方便,不易因藏汙納垢而損壞,而能增長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H05B3/78GK2606511SQ0320335
公開日2004年3月10日 申請日期2003年2月19日 優先權日2003年2月19日
發明者張貴堂 申請人:宏柏實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