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保蟲搖蜜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12 14:27:17 3
專利名稱:一種保蟲搖蜜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搖取分離蜂蜜的機械。
公知的搖蜜機,有一圓桶型的殼體,機架為框形結構,由傳動機構帶動並在殼體內轉動,傳動機構一般為手搖式。由於目前飼養量最多的中蜂,其儲蜜脾和子脾都存在於同一巢框的巢脾上,使用這種搖蜜機搖蜜時,載有巢脾的巢框放置在機架框架上無定位,巢脾的子脾部位無保護,巢框一面的蜜脫淨後,要將巢框從機架框架中取出調換方向,重新放入機架框架進行二次脫蜜,容易碰壞巢房,而且搖蜜機轉動搖蜜時,總有許多未封蓋的幼蟲被甩出來掉在蜂蜜裡,即影響蜜的質量,又破壞蜂群的繁殖。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脫蜜方便,不損傷幼蟲,結構簡單的保蟲搖蜜機。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本發明的搖蜜機由殼體、機架、傳動機構等構成,機架由傳動機構帶動並在殼體內轉動,機架上設置有載籠,載籠按巢框結構設計,其端面裝有保護幼蟲的保護片,載籠框架上設有巢框插孔和巢框彈片,以便巢框定位。載籠可設置成固定式,也可設置成轉向式,載籠與機架之間由轉向機構連接,載籠在機架中可轉動方向。機架根據載籠轉動或固定可設計成圓桶形或方形。
脫蜜時,巢框插入載籠定位,保護片保護巢框子脾部位,隨著機架的轉動,脫淨巢框靠殼體一面的蜜後,可將巢框從載籠中取出調換方向,重新放入載籠進行二次脫蜜,也可將載籠轉動90°使裡面變外面,再脫淨巢框另一面的蜜。
本發明由於在載籠端面上裝有保護片,載籠框架上設有巢框插孔和巢框彈片,使得巢框在載籠內定位方便,不損傷幼蟲,而且在載籠上設置轉向機構,使得載籠在機架中可轉動方向,巢框兩面脫蜜效果好。
附圖2、4,7、8分別給出本發明載籠及其機架兩種結構形式,下面結合附圖介紹本發明實施例。
圖1本發明載籠結構示意圖;圖2轉動式載籠位置示意圖;圖3傳動機構結構示意圖;圖4轉動式載籠機架結構示意圖;圖5底梁結構示意圖;圖6殼體結構示意圖;圖7固定式載籠機架結構示意圖;圖8圖7的俯視圖。
圖中1載籠2保護片3轉向軸4巢框彈片5巢框插孔6轉向軸插孔7轉向機構8定位彈片9傳動機構10齒輪11頂梁12頂軸承座13頂軸承14頂軸15連接板16機架(轉動式載籠)17橫梁18底軸19底軸承20底梁21底軸承座22殼體23機架(固定式載籠)實施例1參看
圖1,1是載籠,載籠框架上設有巢框插孔5和巢框彈片4,端面上設置有2個保護片2,巢框插入巢框插孔5內,在巢框彈片4作用下定位,保護片2裝在載籠1兩端面對應位置上,正好覆蓋巢框子脾區域而露出儲蜜區域。
參看圖2、3、4、5、6,轉向軸3裝置在載籠1側面,6是固定在機架16上的轉向軸插孔,轉向軸3與轉向軸插孔6配合,構成轉向機構7,載籠1支撐在機架16上,並繞支撐點轉動。圖2中虛線為載籠1轉動位置示意,載籠1轉動到圖示位置時,在定位彈片8作用下定位。9是傳動機構,10是一對傳動齒輪,12是頂軸承座,13是頂軸承,11是頂梁,14是頂軸,15是連接板,連接板15通過螺釘固定在機架16的橫梁17上,頂梁11與殼體22連接,20是底梁,與殼體22連接,21是底軸承座,19是底軸承,18是底軸,機架16在頂軸承13和底軸承19支撐下在殼體22內轉動。
實施例2參看圖7、8,載籠1外端面對應位置裝有保護片2,載籠1上不設置轉向機構,載籠1固定在機架23上並與機架23成一體,機架23由軸承13、19支撐並在殼體22內轉動。其餘結構同實施例1。
脫蜜時,脫淨巢框靠殼體一面的蜜後,要將巢框從載籠中取出調換方向,重新放入載籠進行二次脫蜜。實施例2的結構適於小型蜂場。
權利要求
1.一種保蟲搖蜜機,由殼體(22)、機架(16、23)、傳動機構(9)等構成,機架(16、23)由傳動機構(9)帶動並在殼體(22)內轉動,其特徵在於機架(16、23)上設置有載籠(1),載籠(1)端面裝有保護片(2),載籠框架上設有巢框插孔(5)和巢框彈片(4)。
2.根據權利要求1的保蟲搖蜜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載籠(1)上設置有轉向機構(7),載籠(1)與機架(16)之間通過轉向機構(7)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保蟲搖蜜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載籠轉向機構(7)由裝置在載籠(1)側面的轉向軸(3)和與之配合的固定在機架(16)上的轉向軸插孔(6)構成。
4.根據權利要求1的保蟲搖蜜機,其特徵在於所述保護片(2)為2片,裝置在載籠(1)兩端面對應位置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保蟲搖蜜機,搖蜜機機架上的載籠端面裝有保護片,載籠框架上設有巢框插孔和巢框彈片,巢框沿巢框插孔插入載籠定位,保護片覆蓋巢框子脾區域,使得巢框在載籠內定位方便,不損傷幼蟲。而且載籠可設轉向機構,載籠在機架中可轉動方向,巢框兩面脫蜜效果好。
文檔編號A01K59/00GK1306745SQ00114060
公開日2001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00年2月1日 優先權日2000年2月1日
發明者劉靈曾 申請人:劉靈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