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活魚貝類的運輸方法
2023-12-12 07:32:37 1
一種活魚貝類的運輸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活魚貝類的運輸方法,具體步驟包括:1)準備運輸用具;2)配製運輸用水;3)捕撈;4)運輸;5)抵達目的地後魚的放養。採用本發明的運輸方法無需使用任何麻醉劑藥物,從根本上解決因使用麻醉劑藥物而使水產品安全受到威脅的問題;商品活魚貝類體表極少產生傷痕,不影響其品質;商品活魚貝類在24h內運輸存活率達95%-100%,48h內運輸存活率達85%-95%;該方法簡單易行、成本較低,適於推廣。
【專利說明】一種活魚貝類的運輸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活魚貝類的運輸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存活率難以控制的活魚貝類的活魚長途運輸方法,屬於魚類養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活魚貝類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並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被人們奉為「水中珍品」,然而活魚貝類天生嬌貴,性情急躁,應激反應強烈,鱗片易脫落,體表極易受傷。活魚貝類對水中溶解氧氣含量的要求十分高,對水中非離子氨、亞硝酸氮、pH等也十分敏感,稍有不慎,即造成大量死亡。
[0003]另外,活魚貝類終生快速遊動,並且遊動方式與其他魚類不同,活魚貝類遊動時只會向前而不會向後,當遇到障礙物時,它不能改變遊動方向,而是不斷向前衝闖,直至創傷死亡,這也是活魚貝類用方形容器進行運輸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0004]目前存在的問題是,人們為了保證活魚貝類運輸的成活率,只能使用麻醉劑藥物使活魚貝類全身麻醉的方法進行運輸,然而這些使用方法運輸的活魚貝類品質、口感和營養成份大打折扣,且容易造成藥物殘留。因此,目前急需一種有效的活魚貝類的運輸方法。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活魚貝類的運輸方法,解決目前活魚貝類在運輸過程中死亡率高的問題,以滿足活魚貝類運輸的市場需求。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活魚貝類的運輸方法,其創新點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0007]I)運輸用具
[0008]a、運輸用車:選用具有空調功能和帶車廂的貨車;
[0009]b、運輸容器:採用圓柱形敞口塑料容器;
[0010]2)配製運輸用水
[0011]a、向運輸容器中加入活魚貝類養殖場用潔淨的養殖用水,且水量佔所述運輸容器容積的4/5 ;
[0012]b、利用溫度計檢測所述運輸容器中水的溫度,若水溫高於24°C,則利用冰塊將水溫降至24°C ;
[0013]C、向運輸容器中的水中投入粗海鹽,調節運輸容器中的水的鹽度至10 ;
[0014]d、向運輸容器中的水中投入碳酸氫鈉,調節運輸容器中的水的pH值的範圍在
8.5 ?8.8 ;
[0015]e、向運輸容器中的水中投入多維,控制水體多維濃度為10?15mg/l ;
[0016]f、向運輸容器中的水中投入活性炭顆粒,活性炭顆粒的加入量為150-200克/立方米;
[0017]g、向運輸容器中的水中不間斷充入氧氣,控制運輸容器中水溶解氧濃度始終在8.0mg/1 以上;
[0018]3)捕撈
[0019]活魚貝類在捕撈前3天需人工拉網鍛鍊,鍛鍊頻率為每天鍛鍊2次;在捕撈前I天停止餵食,捕撈出池後迅速轉入所述運輸容器;整個捕撈過程為帶水操作、速度要快,動作要輕;
[0020]4)運輸
[0021]在運輸行車過程中避免急剎車;
[0022]5)抵達目的地後魚的放養
[0023]抵達目的地後,將運輸容器中水位降低至10?20cm,待運輸容器中水的水溫與暫養池中水溫差小於2°C時,將運輸容器整體移入暫養池,然後將容器中的水和魚一起轉入暫養池;
[0024]優選地,所述步驟I)中的圓柱形敞口塑料容器直徑大於1.5m,高度大於1.0m。
[0025]優選地,所述步驟3)中人工拉練鍛鍊:首先用網將活魚貝類圈至養殖池一角,然後通過收網的方式逐漸增加養殖池中活魚貝類聚集區域活魚貝類的密度至100?120尾/立方米,維持該密度下至少lOmin。
[0026]優選地,人工拉練鍛鍊時所用網具為柔軟的尼龍編織物,且網具上孔徑小於1cm。
[0027]優選地,運輸容器中規格為600?800克活魚貝類的裝載密度為10_12尾/100升。
[0028]優選地,活魚貝類在運輸過程中水溫控制在24°C之下。
[0029]優選地,活魚貝類的運輸時間控制在48小時以內。
[0030]本發明與已有其他類似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0031]1、根據活魚貝類的生物學特性,選用圓柱形塑料桶作為運輸容器,避免了因使用方形運輸容器而造成的活魚貝類劇烈碰撞、受傷、品質下降和死亡率高的現象發生。
[0032]2、運輸用水配製步驟中,通過提高鹽度、添加水產多維、充高純氧氣之外,還使用碳酸氫鈉穩定運輸用水的PH值,使用活性炭顆粒吸附運輸過程中產生的顆粒有機物、魚粘液等廢棄物,從而有效地避免了運輸用水的水質快速惡化。
[0033]3、整個運輸過程中不使用任何麻醉劑藥物,不會對活魚貝類造成任何藥物殘留,產品安全有保證。
【具體實施方式】
[0034]本發明於2013-2014年間在從江蘇中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養殖基地向上海和廣州運送活魚貝類過程中曾多次實施過,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下面本發明將結合實施例作進一步描述:
[0035]實施例1:
[0036]2013年4月某日,採用本發明方法從江蘇中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養殖基地向上海運送規格為600克左右的活魚貝類240條,歷時3.5小時。抵達目的地後,商品活魚貝類存活238條,死亡2條,存活率為99%,具體步驟如下:
[0037]I)準備運輸用具
[0038]a、運輸用車:具空調功能和帶車廂的貨車,車廂規格4.2mX 1.8mX 1.8m ;
[0039]b、運輸容器:準備I個圓柱形敞口塑料容器,容器規格直徑1.6m,高1.2m。
[0040]2)配製運輸用水
[0041]運輸用水的配製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0042]a、向運輸容器中加入活魚貝類養殖場潔淨的養殖用水,水量佔運輸容器的4/5 ;
[0043]b、採用粗海鹽調節運輸用水鹽度至10 ;
[0044]d、用碳酸氫鈉調節運輸用水pH至8.5 ;
[0045]e、向運輸容器的水中加入水產多維,濃度為12mg/l ;
[0046]f、向運輸容器的水中加入活性炭顆粒,加入量為180克/立方米;
[0047]g、向運輸容器的水中不間斷充入氧氣,保證運輸容器的水中溶解氧濃度始終在
8.0mg/1 以上。
[0048]3)捕撈
[0049]活魚貝類在捕撈前3天需人工拉網鍛鍊,每天早晚各鍛鍊I次;
[0050]拉網鍛鍊時,首先用網將商品活魚貝類圈至養殖池一角,然後通過收網的方式逐漸增加養殖池中活魚貝類聚集區域活魚貝類的密度至100-120尾/立方米,並在該密度下維持1min ;
[0051]活魚貝類拉網鍛鍊所用網具為柔軟的尼龍材料編織,孔徑為0.5cm ;
[0052]活魚貝類捕撈出池後迅速轉入運輸容器,裝載密度為12尾/100升;
[0053]活魚貝類整個捕撈過程為帶水操作、速度快,動作輕。
[0054]4)運輸
[0055]運輸行車過程中避免急剎車。
[0056]5)抵達目的地後魚的放養
[0057]抵達目的地後,將運輸容器中水位降低至10cm,待運輸容器中的水的水溫與暫養池水溫差小於2°C時,將容器整體移入暫養池,然後緩緩將容器中的水和魚一起轉入暫養池。
[0058]實施例2:
[0059]2013年9月某日,採用本發明方法從江蘇中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養殖基地向廣州運送規格為600克左右的活魚貝類480條,800克左右的活魚貝類220條歷時35小時。抵達目的地後,600克左右的活魚貝類存活441條,死亡39條,存活率為92% ;800克左右的活魚貝類存活208條,死亡12條,存活率為94%。具體步驟如下:
[0060]I)準備運輸用具
[0061]a、運輸用車:具空調功能和車廂的貨車,車廂規格5.2mX 2.1mX 2.1m ;
[0062]b、運輸容器:準備3個圓柱形敞口塑料容器,容器規格直徑1.6m,高1.2m。
[0063]2)配製運輸用水
[0064]運輸用水的配製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65]a、向運輸容器中加入活魚貝類養殖場潔淨的養殖用水,水量佔容器的4/5 ;
[0066]b、用冰塊將運輸容器中水的水溫降至24°C以下;
[0067]C、用粗海鹽調節運輸用水鹽度至10 ;
[0068]d、用碳酸氫鈉調節運輸用水pH至8.8 ;
[0069]e、向運輸容器的水中加入水產多維,濃度為15mg/l ;
[0070]f、向運輸容器的水中加入活性炭顆粒,加入量為200克/立方米;
[0071]g、向運輸容器的水中不間斷充入氧氣,保證運輸用水中溶解氧濃度始終在8.0mg/I以上。
[0072]3)捕撈
[0073]活魚貝類在捕撈前3天需人工拉網鍛鍊,每天早晚各鍛鍊I次;
[0074]拉網鍛鍊時,首先用網將活魚貝類圈至養殖池一角,然後通過收網的方式逐漸增加養殖池中商品活魚貝類聚集區域活魚貝類的密度至100?120尾/立方米,並在該密度下維持1min ;
[0075]活魚貝類拉網鍛鍊所用網具為柔軟的尼龍材料編織,孔徑為0.5cm ;
[0076]活魚貝類捕撈出池後迅速轉入運輸容器,600克左右的活魚貝類裝載密度為12尾/100升,800克左右的活魚貝類裝載密度為11尾/100升;
[0077]活魚貝類整個捕撈過程為帶水操作、速度快,動作輕。
[0078]4)運輸
[0079]運輸行車過程中避免急剎車;全程開啟運輸車輛空調已確保運輸用水水溫不超過24。。。
[0080]5)抵達目的地後魚的放養
[0081]抵達目的地後,將運輸容器中水位降低至12cm,待運輸用水水溫與暫養池水溫差小於2°C時,將容器整體移入暫養池,然後緩緩將容器中的水和魚一起轉入暫養池。
[0082]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活魚貝類的運輸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下列步驟: 1)運輸用具 a、運輸用車:選用具有空調功能和帶車廂的貨車; b、運輸容器:採用圓柱形敞口塑料容器; 2)配製運輸用水 a、向運輸容器中加入活魚貝類養殖場用潔淨的養殖用水,且水量佔所述運輸容器容積的 4/5 ; b、利用溫度計檢測所述運輸容器中水的溫度,若水溫高於24°C,則利用冰塊將水溫降至 24 0C ; C、向運輸容器中的水中投入粗海鹽,調節運輸容器中的水的鹽度至10 ; d、向運輸容器中的水中投入碳酸氫鈉,調節運輸容器中的水的pH值的範圍在8.5?8.8 ; e、向運輸容器中的水中投入多維,控制水體多維濃度為10?15mg/l; f、向運輸容器中的水中投入活性炭顆粒,活性炭顆粒的加入量為150-200克/立方米; g、向運輸容器中的水中不間斷充入氧氣,控制運輸容器中水溶解氧濃度始終在8.0mg/I以上; 3)捕撈 活魚貝類在捕撈前3天需人工拉網鍛鍊,鍛鍊頻率為每天鍛鍊2次;在捕撈前I天停止餵食,捕撈出池後迅速轉入所述運輸容器;整個捕撈過程為帶水操作、速度要快,動作要輕; 4)運輸 在運輸行車過程中避免急剎車; 5)抵達目的地後魚的放養 抵達目的地後,將運輸容器中水位降低至10?20cm,待運輸容器中水的水溫與暫養池中水溫差小於2°C時,將運輸容器整體移入暫養池,然後將容器中的水和魚一起轉入暫養池;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活魚貝類的運輸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I)中的圓柱形敞口塑料容器直徑大於1.5m,高度大於1.0m。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活魚貝類的運輸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3)中人工拉練鍛鍊:首先用網將活魚貝類圈至養殖池一角,然後通過收網的方式逐漸增加養殖池中活魚貝類聚集區域活魚貝類的密度至100?120尾/立方米,維持該密度下至少lOmin。
3.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活魚貝類的運輸方法,其特徵在於:人工拉練鍛鍊時所用網具為柔軟的尼龍編織物,且網具上孔徑小於1cm。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活魚貝類的運輸方法,其特徵在於:運輸容器中規格為600?800克活魚貝類的裝載密度為10-12尾/100升。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活魚貝類的運輸方法,其特徵在於:活魚貝類在運輸過程中水溫控制在24°C之下。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活魚貝類的運輸方法,其特徵在於:活魚貝類的運輸時間控制在48小時以內。
【文檔編號】A01K63/04GK104221961SQ201410438242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日
【發明者】陳小潔 申請人:陳小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