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智能油煙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07:03:32

本發明涉及一種油煙機,特別涉及一種智能油煙機。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中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和中國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脹,為油煙機市場提供了有利的廣闊空間。預計國內油煙機市場消費需求將保持持續增長。隨著消費者對生活品質提升的追求,油煙機已成為現代家庭必不可少的廚房設備。
如今抽油煙機的種類越來越豐富,功能也越來越多,目前世面也出現了一些含有煙霧檢測的智能油煙機,但是由於沒有考慮使用場景以及技術的的不成熟,經常出現誤報,以及自啟動等問題,導致該功能淪為雞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新型智能油煙機。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一種新型智能油煙機,包括機體,所述機體上設置有攝像頭,所述機體上設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設置有紅外傳感器,所述機體上設置有吸菸格柵,所述機體上設置有煙霧傳感器,所述機體上設置有照明裝置,所述吸菸格柵與儲油盒相連接,所述機體上設置有排氣通道,所述排氣通道內設置有風機,所述風機底端設置有過濾隔板,所述風機與尾氣管相連接,所述外殼上設置有固定裝置,所述機體內設置有PLC可編程控制器,所述PLC可編程控制器與煙霧傳感器電性連接,所述PLC可編程控制器與控制面板電性連接,所述控制面板與紅外傳感器電性連接,所述PLC可編程控制器與風機電性連接,所述PLC可編程控制器與攝像頭電性連接,所述攝像頭與照明燈電性連接。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排氣部內設有過濾隔板,所述過濾隔板上為多孔高分子材料製成。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儲油盒為可拆卸設備,所述儲油設備通過卡口設置在過濾隔板上。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排氣通道的壁面為金屬。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風機為無極變速風機。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攝像頭為短焦距廣角攝像頭。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攝像頭一側設置有照明燈。
本發明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設置攝像頭,可以自行選擇工作模式,當攝像頭檢測到有人在使用時,當檢測到有煙霧時,風機會自行開始運作,並且根據煙霧的大小調節風機的轉速,當攝像頭檢測到沒有人在使用時,煙霧傳感器不會因為外來飄入的油煙而誤打開,並且可以使用紅外操控開關選擇將傳感器功能關閉,給用戶帶來了更好的用戶體驗。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並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模塊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體;2、控制面板;3、吸菸格柵;4、煙霧傳感器;5、儲油盒;6、排氣通道;7、風機;8、過濾隔板;9、尾氣管;10、攝像頭;11、PLC可編程控制器;12、照明燈;13紅外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於說明和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如圖1-3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智能油煙機,包括機體1,其特徵在於,機體1的邊側設置有攝像頭10,機體1上另一側設置有控制面板2,控制面板2上設置有紅外傳感器13,機體上設置有吸菸格柵3,吸菸格柵3與儲油盒5相連接,機體1上設置有煙霧傳感器4,機體1上設置有排氣通道6,排氣通道6內設置有風機7,風機7底端設置有過濾隔板8,風機7與尾氣管9相連接,機體1內設置有PLC可編程控制器11。
PLC可編程控制器11與煙霧傳感器4電性連接,PLC可編程控制器11與控制面板2電性連接,控制面板與紅外傳感器13電性連接,PLC可編程控制器11與風機電性7連接,PLC可編程控制器11與攝像頭10連接,攝像頭10與照明燈電性12連接。
儲油設備5通過卡口設置在吸菸格柵3上,吸菸格柵3的廢油流入儲油設備5中,儲油設備5可以簡單拆卸下來,可以定期清洗。
排氣通道6的壁面為金屬,金屬不易吸附油汙,方便了用戶的清洗,也提高了機器的使用壽命。
風機7為無極變速風機,可由PLC可編程控制器控制轉數,根據使用場景智能的匹配轉數。
攝像頭10為短焦距廣角攝像頭,廣角攝像頭可以捕捉更廣的範圍,提高機器識別的準確度。
攝像頭10一側設置有含照明燈12,在光線不良的情況下也可以保證攝像頭正常工作。
具體的,用手接近控制面板上的紅外感應開關,PLC可編程控制器控制電源打開,當人靠近裝置時,機器判斷正在炒菜,當有煙霧進入煙霧傳感器時,驅動風機開始工作,可更具煙霧傳感器的數據,調整風機的轉數,已達到靜音和強力兩種模式的無縫切換,當人離開油煙機時,油煙機判斷不在工作,關閉風機,這時如果廚房內的其他氣體飄來,油煙機不會被誤打開。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