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吉是誰?他的結局如何?
2023-12-11 07:07:17 1
在古代封建社會中,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存在,整個國家就屬他的權力最大,地位最高。但是,就是有那麼一部分耿直人,他們不怕皇帝,敢於直諫,說的全是皇帝聽了絕對會生氣的大實話。唐朝的魏徵是一個,清朝的洪亮吉也是一個。
洪亮吉是清朝人,他的曾祖父洪璟曾任山西大同知府,自幼喪父的他學習刻苦,精於史地和聲韻、訓詁之學。長大以後,洪亮吉入贅常州趙氏,娶了康熙四十八年狀元趙熊詔之女為妻。
乾隆五十五年,44歲的洪亮吉中科舉榜眼,也就是科舉第二名,在那之後,洪亮吉被授予翰林院編修一職,後來被派往貴州任職,專門負責為貴州各府書院購置經、史、《通典》、《文選》等方面的圖書。
我們都說,與書本打交道的人性情一般都比較直率,他們的世界很簡單,整天圍繞著書本就行了。洪亮吉也是這樣,他為人率真,心中有話絕不藏著掖著。
嘉慶皇帝即位之初,洪亮吉回到京城,成為皇曾孫奕純的老師。四年之後,洪亮吉上書直言朝廷的弊端,說:「人才至今日消磨殆盡矣。數十年來,以模稜為曉事,以軟弱為良圖,以鑽營為進取之階,以苟且為服官之計,由所遭者,無不各
得其所欲而去,以定衣缽相承牢結而不可解……士大夫漸不顧廉恥,……」戳中嘉慶皇帝的痛處,嘉慶帝一怒之下,就下令將其處斬。
人都是這樣,脾氣一上來就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等那股脾氣過去之後,理智才會回來。嘉慶帝知道洪亮吉說的一點都沒錯,他不忍殺掉這個敢於直諫的臣子,於是赦免了洪亮吉的死罪,改為流放伊犁。
伊犁位於新疆,那裡有著獨特的西域山水和邊塞風情,說是流放,其實更像是旅遊。洪亮吉見到了他從未見過的風景,靈感大發,他一邊走一邊作詩,大讚邊境之景。如《出關作》:「半生縱蹤未曾閒,五嶽遊完鬢乍斑。卻出長城萬餘裡,東西南北盡天山。」
嘉慶皇帝十分了解洪亮吉這個才子,他知道洪亮吉忍不住就會作詩,但是詩文這東西對流放犯人來說有好處也有壞處,若是用詞不當,很可能被有心人參一本,徹底沒命。嘉慶有心保洪亮吉,就派人快馬加鞭送來聖諭:「不許作詩,不許飲酒」。
收到皇帝命令的洪亮吉再也不敢提筆作詩,頂多偶爾手癢,描寫一些邊塞風光罷了,絕不多言其他的事,免得惹禍上身。
後來,洪亮吉到達了流放之地惠遠,伊犁將軍給他安排的住處是當地十分有名的鬼屋,據說上一個居住在這裡的人遇到了鬼,那個人被貶官本就心情低沉,再有遇鬼受驚一事,沒過多久就死了。
洪亮吉倒是不怕這些,他大大方方住了進去,一百多天都沒碰到鬼,百日之後他就被嘉慶帝「皇恩大赦」回京了,此後一直在家居住,十年後病逝。
回家以後,洪亮吉徹底放開手腳,他寫了很多首描述伊犁山川、物產、風貌的詩文,為後來研究西北地區的史地學者提供了十分寶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