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為何能寫成《聊齋志異》?他的妻子是個什麼樣的人?
2023-12-11 06:43:32 1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這是郭沫若給《聊齋志異》的評價。這本享譽後世的志怪小說,是清代蒲松齡的大作。
說句現實的話,若是沒有這本小說,蒲松齡是何許人也,在咱們今天還要打個問號。古代書生,將功名看的極其重要,但是蒲松齡卻始終未能金榜題名。
蒲松齡的科舉之路,用虎頭蛇尾形容最為形象。他十九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但是此後參加後續考試,卻始終不第,一直到等到七十一歲才成為歲貢生。
這本書的形成,有一個普遍的故事。就是說蒲松齡在家鄉柳泉旁邊擺了一個茶攤,來往之人,若是有好故事,就能免去茶錢。而這些好故事,成為蒲松齡創作素材,最終成就《聊齋志異》。
其實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並不高,需知蒲家雖是世家,但是早在蒲松齡父親那代就已經家道中落。到了蒲松齡的時候,家裡可以說是窮的揭不開鍋,生活都成問題,還要供蒲松齡上京趕考所需。蒲松齡哪裡有時間,跑去擺茶攤呢?
搜集素材是肯定的,但絕不是擺茶攤。蒲松齡去過很多地方,在南方當過幕僚,這段期間搜集了不少的民間故事。加之改編創作前人留下的簡單故事,最終形成了《聊齋志異》。
蒲松齡能完成聊齋志異,名揚後世,正是因為他的科舉失意。在書中蒲松齡有許多抨擊科舉制度腐敗,反抗封建禮法之處。倘若蒲松齡成功考中,此後仕途得意,只會成為封建制度擁護者,而不是揭露者。
蒲松齡能專心寫成《聊齋志異》,還得感謝他的夫人。男尊女卑的社會,女人常常被遺忘,但是並不代表她們就都是隱形人,都沒有功勞。
蒲松齡科舉失敗,家裡生活困難,他自己也只能在外面找些教書和幕僚的工作,賺些微薄的工資。家中操持一切,贍養父母,撫育幼子的工作,都由他的妻子承擔。
他們家住在一個荒涼的農場老屋裡,據說有些時候還會有飢餓的野狼跑到附近。家裡沒有男人,他的妻子不敢睡覺。為了守護一家老小,常常整夜紡線,警惕屋外的野狼。等到第二天亮,又開始新的工作。
但凡家裡有一點好吃的,蒲松齡的妻子都會給他留著,甚至很多時候,這些食物因為留的時間過長而變質。
《聊齋志異》中,多的是美女豔鬼、花妖狐媚。這些女子大多數都會愛上凡間的男子,其中尤以書生佔據大多數。這些故事,簡單點來說,就是蒲松齡的白日夢。
《聊齋志異》的成功,不能免除蒲松齡這種窮秀才一廂情願的妄想。而這時候,想想在家中操持一切的糟糠妻子,還是挺讓人心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