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小型開水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10 11:55:42 3

本實用新型涉及飲水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小型開水器。
背景技術:
開水器也稱開水爐,是為了滿足較多人員飲用開水的需求而設計、開發的一種利用電能或其它燃料燃燒轉化為熱能而生產開水的飲水設備。開水爐按照加熱源可以分為電熱式開水爐和蒸汽式開水爐,其中電熱式開水爐又根據加熱原理不同而分為:傳統式開水器、沸騰式開水器、步進式開水器、即開式開水器和電磁開水器。電開水器一般比蒸汽開水爐更簡單易用,價廉物美,體積小巧,因此在市面上出現的大部分是電開水器的蹤影。其容量根據不同群體的需求,大致分為18L.25L.27L.30L,功率範圍有2KW.3KW.4.5KW等不同型號,適用於企業單位、酒店、部隊、車站、機場、工廠、醫院、學校等公共場合。相對於傳統的鍋爐具有安全,噪音小,無汙染的優點,並且開水的供應不分時段,隨時都可提供。
目前,開水器內一般分為冷水區和開水區,這無疑增加設備的體積,且且內部結構複雜,不易維護,亟待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的小型開水器,易於蒸汽熱量的散發,同時還能提高進水溫度,實現熱能交換,達到節能的效果,同時內部結構簡單,易於操作,實用性更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含箱體、箱蓋、發熱管、水溫傳感器、低水位傳感器、開水出口、高水位傳感器、溢水位傳感器;箱體的一側設有箱蓋,箱體內側壁下部設有發熱管,發熱管的上方設有水溫傳感器和低水位傳感器,且水溫傳感器和低水位傳感器均固定在箱體內側壁上,箱體的後壁設有數個開水出口,箱體側壁上部從上至下依次設有溢水位傳感器和高水位傳感器,箱體的側壁下部設有排水口;所述的箱體的頂部外側設有送水管,且送水管與箱體頂部的箱體頂板接觸設置,箱體的內部設有輸水管,輸水管的上端與送水管的一端連接,輸水管下端的冷水出口設置與箱體內的底部。
進一步地,所述的送水管呈「S」形鋪設在箱體頂部的箱體頂板的上表面。
採用上述結構後,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小型開水器,易於蒸汽熱量的散發,同時還能提高進水溫度,實現熱能交換,達到節能的效果,同時內部結構簡單,易於操作,實用性更強,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設置合理,製作成本低等優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箱體1、箱蓋2、發熱管3、水溫傳感器4、低水位傳感器5、開水出口6、高水位傳感器7、溢水位傳感器8、送水管9、輸水管10、排水口11、冷水出口12、冷水入口13、箱體頂板1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參看如圖1和圖2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含箱體1、箱蓋2、發熱管3、水溫傳感器4、低水位傳感器5、開水出口6、高水位傳感器7、溢水位傳感器8;箱體1的一側設有箱蓋2,箱體1內側壁下部設有發熱管3,發熱管3的上方設有水溫傳感器4和低水位傳感器5,且水溫傳感器4和低水位傳感器5均固定在箱體1內側壁上,箱體1的後壁設有兩水出口6,水出口6上連接有排水閥,箱體1側壁上部從上至下依次設有溢水位傳感器8和高水位傳感器7,箱體1的側壁下部設有排水口11;所述的箱體1的頂部外側設有送水管9,且送水管9與箱體1頂部的箱體頂板14接觸設置,箱體1的內部設有輸水管10,輸水管10的上端與送水管9的一端連接,輸水管10下端的冷水出口12設置與箱體1內的底部,送水管9另一端的冷水入口13與冷水源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的送水管9呈「S」形鋪設在箱體1頂部的箱體頂板14的上表面。
進一步地,所述的水溫傳感器4型號為WZPT-035-SFY3PPI。
進一步地,所述的低水位傳感器5、高水位傳感器7和溢水位傳感器8均為CYW11型水位傳感器。
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工作原理:箱體1內部加熱的開水產生的熱蒸汽由箱體頂板14將熱量傳遞給送水管9,部分熱量被送水管9內流動的冷水將熱量帶走,同時送水管9內的冷水溫度上升,部分熱量傳遞到空氣中,從而提升了冷水出口12處冷水的溫度,實現節能的效果。
採用上述結構後,本具體實施方式有益效果為:本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的一種小型開水器,易於蒸汽熱量的散發,同時還能提高進水溫度,實現熱能交換,達到節能的效果,同時內部結構簡單,易於操作,實用性更強,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設置合理,製作成本低等優點。
以上所述,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