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紀錄片觀後感1500字
2023-07-30 23:17:24 2
導語: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長徵紀錄片觀後感1500字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長徵紀錄片觀後感1500字1
在黨支部的安排下我們觀看了電影《長徵》。電影的開篇就向我展示了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面,紅軍戰士冒著槍零彈雨奮勇突擊。每次看到這樣的戰爭場面,我總會思考此刻能在和平年時代裡學習和生活,是那些無名的英雄戰士用他們的鮮血換來的。我很慚愧,在看《長徵》這部電影時現場的氣氛有些嘈雜,我們就應以一種嚴肅的態度,懷著對革命烈士無比崇敬的情緒去觀看。《長徵》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的地方,我們應繼承和發揚當年紅軍長徵的精神,把長徵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變成推動我們各項事業前進的巨大力量。紅軍長徵的路是艱苦的、漫長的;我們回憶長徵、紀念長徵,就是要更好地繼承和弘揚紅軍長徵精神,把紅軍長徵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一代一代傳下去,萬眾一心、艱苦奮鬥。
電影《長徵》介紹了由於當時臨時中央的領導者,在指揮中央紅軍實行戰略轉移和突圍的時候,犯了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錯誤,紅軍雖然英勇作戰,連續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但是自我也損失慘重,至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時,紅軍和中央機關人員由出發時的8萬餘人已經銳減至3萬餘人。而且這時xx已決定紅軍將沿湘桂邊境北上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戰略意圖,調集重兵,企圖把中央紅軍一網打盡。在這革命的危急關頭,在毛澤東等人的力爭下,中央紅軍改變了原先的戰略計劃,決定爭取主動,向敵人防禦薄弱的貴州前進。跟隨著歷史的腳步,我們又重溫了這次具有重大好處的會議——遵義會議。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了擴大會議。會議集中全力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好處的軍事和組織問題。遵義會議在極其危急的狀況下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挽救了中國工農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領導,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義會議的召開證明,作為一個嚴肅的、對人民負責的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出來都是正視自我的錯誤,並注意從自我所犯的錯誤中學習並汲取教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全過程的某一個時期內,中國共產黨是具有自我淨化和自我發展的潛力的,黨正是透過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誤的教訓,不斷地把黨及黨所領導的革命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遵義會議後,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翻越夾金山。6月,與紅四方面軍會合,開始與張國燾的分裂主義作鬥爭,左路軍走過人跡罕至的草地。隨後,紅一、三軍團和軍委縱隊繼續北上,攻克天險臘子口,翻越六盤山,到達吳起鎮與陝北紅軍會師,中央紅軍長徵結束。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省會寧地區會師,紅軍長徵結束。長徵是人類歷史上艱苦奮鬥精神的楷模。長徵途中,紅軍將士應對的是一條條波濤洶湧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聳立的雪山,一片片茫無涯際的草地,前有敵軍,後有追兵,可就是在這「敵軍圍困萬千重」的逆境中,紅軍轉戰兩萬五千裡,最後從100萬的敵人中殺出了一條生路。譜寫出一曲曲動人的「永久奮鬥」的革命樂章……「永久奮鬥」的精神和憂患意識是相輔相成的。缺乏憂患意識,就沒有遠見卓識,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就會驚慌失措、陷入被動,甚至導致事業的失敗。對於一個政黨、國家和民族來說,憂患意識是成熟的表現。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是被歷史反覆證明的真理。
長徵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徵是一部史無前例、雄偉壯麗的史詩。「長徵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徵是宣言書,長徵是宣傳隊,長徵是播種機。」長徵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儘管,紅軍長徵已經過去了七十年,但它的豐功偉績,驚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冊,萬古流芳,長徵精神萬歲!
長徵精神精神中的艱苦奮鬥精神是我們這一代最要學習的,而且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大家覺得此刻生活水平提高了,沒必要講艱苦奮鬥了,因此貪圖安逸、追求享樂,生活高標準、工作低要求。安逸和享樂的生活,會腐蝕我們的心靈,失去奮鬥目標。xx總書記曾指出:「我們講艱苦奮鬥,當然不是要人們去過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質利益,而是要求黨員幹部時刻不忘艱苦奮鬥,不忘人民群眾,不忘築牢拒腐防變的防線,永葆黨的青春本色」。對於我們青年學生來說,艱苦奮鬥就是要刻苦學習、開拓創新、迎難而上、自強不息,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任勞任怨。這天,在歷史的機遇和挑戰面前,我們更加需要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機遇從來都是對挑戰的勝利。戰勝挑戰,就是機遇;被挑戰所壓倒,就是失敗。
長徵紀錄片觀後感1500字2
為了紀念紅軍勝利70周年,也是學校搞活動,昨日,我們來到電影院,觀看《長徵》這部電影。
《長徵》概括性地講述了中共工農紅軍從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間從長江南北各革命根據地向陝西、甘肅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戰略轉移。片中,我們看到了許多紅軍戰士在戰場上英勇殺敵,一些戰士受傷怕拖累大部隊而自願犧牲的景象。還看到了戰士們過草地因沒有食物只能吃草根,喝泥水……影片最後描述了紅軍過完草地,毛主席騎著馬兒在草原上奔騰的場景,頓時,影片的高-潮被掀了起來,中共工農紅軍的長徵勝利啦!
觀看完影片,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因為我們此刻的幸福生活與長徵是有著緊密的聯繫。今年是紅軍勝利的第70周年,人們都給予廣泛的關注。中央電視臺也舉辦了「我的長徵,重走長徵路」的活動。學校也要求雛鷹假日小隊去採訪老紅軍等等。人們重視長徵,是因為它給我們帶來的是無數的感人故事,讓新一代的孩子學習長徵精神。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沐浴在祖國和煦的陽光下成長。我們不可能也永遠體驗不到紅軍戰士過草地、雪山,與敵人奮戰的艱辛。更加體驗不到,紅軍戰士們愛國的一腔熱血。那麼多的戰士犧牲了,但我相信,他們不遺憾什麼,因為這一切,都是為了祖國。「為了祖國!」這4個莊嚴的字,它凝聚了無數愛國人的力量,他們奮鬥,他們艱辛,卻不求回報。我們幸福的生活正是用無數戰士的鮮血換來的,難道我們不應更加努力,學習他們的精神嗎?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這首七律,是毛主席在長徵過後寫出的,它蘊含著毛主席對長徵的種種感受,56個字就概括了有著多少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的長徵,也能充分體驗出,毛主席對長徵勝利的喜悅。正如毛主席所說:「萬裡長徵之邁開了第一步。」是啊,萬裡長徵是前人打下的奠基石,後面的路還要我們自我走……
我們祖國新一代的人才,需要沿著像萬裡長徵一樣的路走很久很久,長徵精神是我們學習的典範,而真正開拓祖國的義務,在我們手中!
紅軍戰士長徵途中的幾次較大的戰爭和險境,謳歌了紅軍戰士勇於挑戰自我極限敢於戰勝惡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在觀看這部影片的同時,我也在思考那麼一些題目:紅軍是憑藉什麼才能克服種種不利因素,甩掉圍追切斷的幾十萬甚至上百萬xx的軍隊,終極取得了長徵的勝利,為中國的革命保存了珍貴的火種?是什麼讓本來是執行戰略大轉移的一支隊伍,在漫漫的萬裡長徵中卻扮演了播種機的主角,把革命的理論散播到千萬戶家庭呢?
影片沒有交待長徵的起因和背景,可能是由於受限於電影片長的原因吧。故事是從湘江河畔,紅軍搶渡湘江開始的。由於博古、李德對軍隊撤退所碰到的困難估計不足,所以部隊帶著超多的緇重擠在湘江橋上,幾天幾夜部隊也沒有能完全透過湘江。然而,時光就是生命,在紅軍的上頭敵人的飛機在狂轟爛炸,後面有幾十萬追兵正洶湧而來,前方,xx在加緊布置幾道攔截的防線。紅軍長徵的第一道本來不是難關的難關就這樣橫在了全體中國***及其領導下的軍隊眼前。幸虧紅軍的後衛部隊拼死抵抗住了xx追兵的猛烈進攻,為中心紅軍過河搶得了寶貴的時光,要不然,此役紅軍的後果實在不堪設想。
我以為,在這個階段,紅軍能避免覆滅的原因在於紅軍將士的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個性是後衛部隊的敢打猛拼的勁頭,阻滯了追兵前進的腳步,給紅軍帶來了珍貴的喘息機會。假如沒有五萬犧牲將士為了理想不怕犧牲的精神,(明明明白自我在後衛阻擊,生還的可能性很少,但為了整個群眾,甘願流盡最後一滴血)沒有他們的壯烈情懷,也就不可能再有後面八路軍和解放軍的發展,更不要說建立新中國了。我們就應永遠記住這些犧牲的先烈們。
在一個群眾當中,假如戰略指揮出了題目,大家都亂成一團,沒有眾志成城的決心,沒有凝成一股勁的凝聚力,沒有哪怕犧牲個人也要保全群眾的信念,那麼這個群眾決不會走得很遠,而我們的紅軍指戰員就具備有這些優良的素質,最後能夠令決策失誤的紅軍起死回生,創造了中華戰爭史上的奇蹟。這些精神在我們此刻這個國際形式變幻莫測的時代,我們的人民更就應汲取和發揚,不要先自亂了自我的陣腳,大家團結一致,發揚紅軍精神,不怕困難,克服困難,強國強軍,保證中華民族。
固然事隔已久,但每每回憶這些畫面,我的心總是久久不能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