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顏料反應釜的製作方法
2023-07-31 00:13:36 2

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顏料製作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顏料反應釜。
背景技術:
反應釜是綜合反應容器,根據反應條件對反應釜結構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設計。從開始的進料-反應-出料均能夠以較高的自動化程度完成預先設定好的反應步驟,對反應過程中的溫度、壓力、力學控制(攪拌、鼓風等)、反應物/產物濃度等重要參數進行嚴格的調控。其結構一般由釜體、傳動裝置、攪拌裝置、加熱裝置、冷卻裝置、密封裝置組成。相應配套的輔助設備:分餾柱、冷凝器、分水器、收集罐、過濾器等。比如專利號為201620576623.8的名稱為一種多攪拌方式雙電機攪拌機和專利號為201620403658.1的名稱為一種電機驅動式限位攪拌機。上述的專利均有一個缺陷:有些原料可能存在顆粒狀的硬物,因此不利於顏料攪拌機攪拌。傳統的顏料攪拌器一般都包含有一個電機和一個攪拌器組成,攪拌器在攪拌的時候帶動原料朝一個方向轉動,因此攪拌不充分,而且效果不是很好。
技術實現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要提出一種攪拌效果好的顏料反應釜。
(二)技術方案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顏料反應釜,包括釜體、第一攪拌器、第二攪拌器、電機和皮帶輪,所述第一攪拌器包含有位於釜體內的第一轉軸和第一攪拌葉,所述第二攪拌器包含有位於釜體內的第二轉軸和第二攪拌葉;所述第一轉軸的一端與第二轉軸的一端相互同軸連接,另一端分別延伸到釜體外側的上下兩端,所述電機的上下兩端設置有電機軸,頂部的電機軸與第一轉軸通過皮帶輪傳動連接,底部的電機軸與第二轉軸均設置有相互嚙合的齒輪。
上述的顏料反應釜中,所述第二攪拌葉的中間設置有通孔,所述第一攪拌葉位於通孔內。所述第二攪拌葉的材質為金屬,所述第二攪拌葉和第一攪拌葉的厚度均為1cm,所述第一攪拌葉的材質為鋁合金,所述第一攪拌葉內嵌有加熱片。
上述的顏料反應釜中,所述第二轉軸設置有軸孔,所述第一轉軸位於軸孔內。
上述的顏料反應釜中,所述釜體的底部設置有支撐腳。
上述的顏料反應釜中,所述電機安裝在釜體的側端。
上述的顏料反應釜中,所述第二攪拌葉的材質為金屬,所述第二攪拌葉和第一攪拌葉的厚度均為1cm,所述第一攪拌葉的材質為鋁合金,所述第一攪拌葉內嵌有加熱片。
上述的顏料反應釜中,所述電機的結構為雙頭電機。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顏料反應釜,通過在第一攪拌葉的基礎上設置一個與其方向旋轉的第二攪拌葉,所以攪拌更加充分,提高了攪拌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顏料反應釜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的剖視圖;
圖中1為釜體、2為電機、3為皮帶輪、4為第一轉軸、5為第一攪拌葉、6為第二轉軸、7為第二攪拌葉、8為齒輪、9為通孔、10軸孔、11為支撐腳。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
實施一: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顏料反應釜,包括釜體1、第一攪拌器、第二攪拌器、電機2和皮帶輪3,所述電機2安裝在釜體1的側端。所述釜體1的底部設置有支撐腳11。所述第一攪拌器包含有位於釜體1內的第一轉軸4和第一攪拌葉5,所述第二攪拌器包含有位於釜體1內的第二轉軸6和第二攪拌葉7;所述第一轉軸4的一端與第二轉軸6的一端相互同軸連接,另一端分別延伸到釜體1外側的上下兩端,所述電機2的上下兩端設置有電機軸,頂部的電機軸與第一轉軸4通過皮帶輪3傳動連接,底部的電機軸與第二轉軸6均設置有相互嚙合的齒輪8。因此可以使第一攪拌葉5和第二攪拌葉7之間的旋轉方向相反,因此攪拌更加充分,提交了攪拌的效率。
所述第二攪拌葉7的中間設置有通孔9,所述第一攪拌葉5位於通孔9內,因此可以8使第二攪拌葉7和第一攪拌葉5可以在同一區域進行攪拌,進一步提高了攪拌的效率。
實施二: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所述第二轉軸6設置有軸孔10,所述第一轉軸4位於軸孔10內,減少內存。
所述第二攪拌葉的材質為金屬,所述第二攪拌葉和第一攪拌葉的厚度均為1cm,所述第一攪拌葉的材質為鋁合金,所述第一攪拌葉內嵌有加熱片。
實施三: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所述第二攪拌葉的材質為金屬,所述第二攪拌葉和第一攪拌葉的厚度均為1cm,所述第一攪拌葉的材質為鋁合金,所述第一攪拌葉內嵌有加熱片,可以對原料進行加熱。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