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物孔蓋板輔助支承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30 23:47:01 2
專利名稱:吊物孔蓋板輔助支承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發電廠的多層建築物中的吊物孔蓋板輔助支承結構。
背景技術:
在發電廠等的多層建築物中,各層樓板上都開設有用於搬運設備的吊物孔。 這些吊物孔在平時不使用時,是用蓋板蓋住的,在使用時再用齒輪機構或鉸鏈機構 將蓋板打開。蓋板處承受載荷的能力要低於樓板,因此,當重物放置在蓋板上面時, 往往會帶來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吊物孔蓋板輔助支承結構,該 輔助支承結構在蓋板處於關閉狀態時能夠支承蓋板,增加蓋板的承載能力;在蓋板 處於打開狀態時,不影響吊物的空間。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吊物孔蓋板輔助支承結構,該吊物孔 設置在樓板上,其中,支承結構包括滑槽、支座和支撐杆;滑槽設置在蓋板的底部; 滑槽包括靠近支座並敞開設置的第一端部、以及遠離支座並且封閉的第二端部;支 座設置在吊物孔的孔壁上,支撐杆的第一端與支座樞接,第二端設有滾輪,滾輪與 滑槽滾動連接;蓋板關閉時,滾輪緊靠滑槽的第二端部;蓋板完全打開時,支撐杆 與滑槽位於同一條直線上。
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後,在蓋板處於關閉狀態時,支撐杆能夠對蓋板起到支承 作用,從而增強了蓋板的承載能力。當蓋板完全打開時,支撐杆與滑槽位於同一條 直線上,並都緊貼蓋板的內壁,從而不影響吊物的空間。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便 於實施。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吊物孔蓋板輔助支承結構在蓋板處於關閉狀態時的示意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吊物孔蓋板輔助支承結構在蓋板處於打開狀態時的示意
圖3是本實用的支撐杆、滑槽以及滾輪的局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出進一步說明。
結合圖1至圖3所示,在多層建築物的樓板9上開設有吊物孔8,吊物孔8 被蓋板6遮蓋住。本實用新型的吊物孔蓋板輔助支承結構包括滑槽l、支座2和支 撐杆3。滑槽l為內巻邊槽鋼,其設置在蓋板6的底部,可以採用焊接或螺栓連接 的方式與蓋板6固連在一起。支座2設置在孔壁81上。滑槽1包括靠近支座2並 敞開設置的第一端部ll、以及遠離支座2並且封閉的第二端部12。支撐杆3的第 一端與支座2樞接,第二端設有滾輪42,滾輪42與滑槽1滾動連接。在圖3中, 支撐杆3的第二端與滾輪軸41相連,在滾輪軸41的兩端各設有一個滾輪42,滾輪 42在滑槽1內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滾動。
在蓋板6處於關閉狀態時,如圖1所示,滾輪42處於第一位置,此時滾輪42 緊靠滑槽的第二端部。最好是,在滑槽的封閉設置的第二端部12設置定位銷5, 定位銷5穿過第二端部並伸入滑槽1內,頂在滾輪軸41的外壁上,從而可以調整 滾輪42在滑槽1內的位置,起到支承蓋板、加大蓋板的承載能力的作用。在蓋板6 繞其鉸軸轉動開啟的過程中,支撐杆3繞支座2旋轉,滾輪42在滑槽1內滾動。 當蓋板6處於完全打開狀態時,如圖2所示,滾輪42處於第二位置,支撐杆3與 滑槽1位於同一條直線上,並緊貼蓋板1的內壁,從而不影響吊物的空間。
雖然本實用新型的描述結合了特定的實施例,但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 該理解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在此描述的實施例,並可以進行各種修改和變化而
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例如,本實用新型的滑槽也可採用工字鋼的 形狀,或直接在蓋板的底面上開設滑槽。
權利要求1. 一種吊物孔蓋板輔助支承結構,所述吊物孔設置在樓板上,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承結構包括滑槽、支座和支撐杆;所述滑槽設置在所述蓋板的底部;所述滑槽包括靠近所述支座並敞開設置的第一端部、以及遠離所述支座並且封閉的第二端部;所述支座設置在所述吊物孔的孔壁上,所述支撐杆的第一端與支座樞接,第二端設有滾輪,所述滾輪與所述滑槽滾動連接;所述蓋板關閉時,所述滾輪緊靠滑槽的第二端部;所述蓋板完全打開時,所述支撐杆與所述滑槽位於同一條直線上。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輔助支承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滑槽為內巻邊槽鋼, 所述內巻邊槽鋼與所述蓋板固連。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輔助支承結構,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滑槽的第二端部 設有定位銷,所述定位銷穿過所述第二端部並伸入所述滑槽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吊物孔蓋板輔助支承結構,該吊物孔設置在樓板上。其中,支承結構包括滑槽、支座和支撐杆。滑槽設置在蓋板的底部,包括靠近支座並敞開設置的第一端部、以及遠離支座並且封閉的第二端部。支座設置在吊物孔的孔壁上,支撐杆的第一端與支座樞接,第二端設有滾輪,滾輪與滑槽滾動連接。在蓋板處於關閉狀態時,滾輪緊靠滑槽的第二端部;蓋板處於完全打開狀態時,支撐杆與滑槽位於同一條直線上。本實用新型在蓋板處於關閉狀態時能夠支承蓋板,增加蓋板的承載能力;在蓋板處於打開狀態時,不影響吊物的空間。
文檔編號E04F17/00GK201224937SQ20082015079
公開日2009年4月22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14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14日
發明者劉炳義 申請人:上海太比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