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餵養怎麼判斷沒奶該換奶了(餵母乳陷入仨誤區)
2023-07-31 17:22:00 1
文 | 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母乳是純天然、最健康、最營養、不花錢的嬰幼兒食物,醫生、營養師等都極力推薦母乳餵養,但是多數新手媽媽很容易陷入誤區,導致優質的母乳變成「毒奶」,對寶寶身體發育造成傷害。
誤區1:患有乳腺炎堅持餵養
表姐生完寶寶後患上了急性乳腺炎,可是她並不清楚問題的嚴重性,忍著疼痛堅持給娃餵奶吃,誰知過了一段時間,自身身體狀況並無好轉,反而愈發嚴重,出現紅腫、化膿等問題,寶寶也表現得十分抗拒吃奶,後到醫院採取治療才得以緩解,並聽取醫生建議用奶粉代替母乳。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急性乳腺炎多發於產後哺乳期的婦女,初產婦比經產婦更易中招,產後3~4周最為常見,整個哺乳期均可發生,常表現為胸部紅腫、發熱、疼痛,往往是由於乳腺管阻塞、乳汁淤積、寶寶用力撕咬導致細菌入侵所致,寶媽能明顯感覺到疼痛。
如果不小心被急性乳腺炎盯上,千萬不要忍痛繼續給寶寶餵母乳,因為要是細菌感染所致,可能會引起化膿,破壞乳汁質量引起變質,繼而影響到寶寶的健康,誘發嘔吐、腹瀉等不適,並且炎症要是加重,寶媽自身也會疼痛難忍。
誤區2:寶寶乳糖不耐受堅持餵養
每個寶寶的體質都不一樣,寶媽不能聽信母乳餵養好,就不顧個體差異堅持餵養,若是碰上對母乳不耐受的娃,媽媽堅持餵養的話,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嘔吐、腹瀉、食欲不振等不適,給腸胃較大的傷害,這無疑在給孩子餵「毒奶」。
誤區3:寶媽患病堅持餵養
如果寶媽存在嚴重的心臟病、糖尿病、或者是具有傳染性的肝炎、結核病等,務必停止母乳餵養,很容易影響乳汁的質量,並以母乳餵養的方式傳染給寶寶。
如果寶媽因感冒等常見疾病正在吃藥的話,也不要餵母乳,藥物會通過乳汁傳遞給寶寶,讓寶寶間接「吃藥」,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幼兒腎臟發育不全,很難分解毒素,無疑會很傷身體。
多數母乳餵養的媽咪都將側重點放在乳汁數量上,而忽視了質量,要知道質量才是決定寶寶能否健康發育的關鍵,如果母乳質量低,寶寶就很難吸收到充足的營養,自然發育會受限,往往會出現如下幾種表現。
★體重增長緩慢
寶寶出生後的前3個月是體重增長最迅速的時期,平均每個月會長800~1000克,隨後增長速度減慢,4~6個月大的寶寶平均增長500~600克,一般6個月大的男寶寶的體重在7~10kg左右,女寶寶的體重在6~9kg左右。
如果寶寶攝入的母乳質量較差,則無法滿足寶寶正常發育的飲食需求,則會影響到體重的正常增長。由於每個寶寶生長發育的快慢不一樣,只要是在正常範圍內即可。
★大便呈稀水樣
寶寶的大便模樣是檢驗母乳質量的關鍵,如果母乳質量低,寶寶可能會出現拉稀的問題,尤其是6個月內的寶寶是純母乳餵養,若是頻繁拉肚子,大便呈泡沫稀水樣,可能是母乳性腹瀉。若是寶寶持續腹瀉一周並未好轉,可以考慮暫時切換成奶粉餵養。
★寶寶頻繁想要吃母乳
小嬰兒的胃容量相對較小,消化能力有限,需要頻繁地吃奶,如果寶媽按照正常標準餵養(滿月到2個月的寶寶每日餵6~7次、2~3個月寶寶每日餵5~6次、3~6個月寶寶每日餵5次),可是寶寶還經常哭鬧要吃奶,可能是母乳質量不達標,寶寶只是「水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