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簡易土壤修復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30 20:21:31
本實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復領域,具體是一種簡易土壤修復裝置。
背景技術:
化工汙染(如石油)土壤以後,化工材料會迅速滲透到土壤中,殺死土壤中的微生物,從而改變土壤成分,改變地表生態,遭受汙染的地區可能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內都會寸草不生。而且化工材料還對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等造成汙染。許多研究表明:一些化工材料進入動物體內後,對哺乳類動物及人類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作用。而土壤的嚴重汙染會導致化工材料的某些成分在糧食中積累,影響糧食的品質,並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因此,對土壤進行修復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情。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簡易土壤修復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簡易土壤修復裝置,包括車架、鏟鬥、第一粉碎電機、第二粉碎電機、藥劑箱、落料腔、行走輪和傳送帶,所述車架的底部對稱設有行走輪;所述車架的內部設有土壤輸送腔,土壤輸送腔的底部設有傳送帶;所述土壤輸送腔的內腔上部設有多個自由輪;所述土壤輸送腔的內部還設有兩個粉碎裝置,兩個粉碎裝置的結構相同,粉碎裝置均包括轉動軸和粉碎輥,其中一個粉碎裝置由第一粉碎電機進行驅動,另一個粉碎裝置由第二粉碎電機進行驅動;所述車架的上表面還設有藥劑箱,藥劑箱的下端通過輸液管道與噴頭相連通,輸液管道上還設有閥門;所述噴頭位於土壤輸送腔的上表面;所述車架的右端還設有落料腔。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行走輪的外圈陣列設有齒形凸起。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自由輪為無約束自由轉動狀態,且自由輪的外圈設有鋸齒。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噴頭的數量為3~5個,噴頭的外部還設有防護網。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裝置在使用時,鏟鬥將待修復的土壤鏟起並送入到土壤輸送腔內,待修復的土壤在傳送帶上傳送,此時第一粉碎電機和第二粉碎電機均為起動狀態,且閥門為打開狀態,待修復的土壤在傳送帶上運輸的過程中,被粉碎裝置粉碎,同時噴頭將藥液噴灑到土壤上,其中~個噴頭的設置使得藥液充分進入待修復的土壤內,使得修復效果更佳;自由輪的設置有利於土壤在土壤輸送腔內的運輸,防止土壤輸送腔內發生堵塞;行走輪的外部設有的齒形凸起,增大了與地面間的摩擦力,便於整個裝置的前進。綜上,整個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藥液充分與土壤混合,修復效果好,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車架,2-鏟鬥,3-第一粉碎電機,4-第二粉碎電機,5-藥劑箱,6-落料腔,7-自由輪,8-噴頭,9-防護網,10-閥門,11-行走輪,12-傳送帶,13-粉碎輥,14-轉動軸,15-土壤輸送腔,16-輸液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簡易土壤修復裝置,包括車架1、鏟鬥2、第一粉碎電機3、第二粉碎電機4、藥劑箱5、落料腔6、行走輪11和傳送帶12,所述車架1的底部對稱設有行走輪11,行走輪11的外圈陣列設有齒形凸起;所述車架1的內部設有土壤輸送腔15,土壤輸送腔15的底部設有傳送帶12;所述土壤輸送腔15的內腔上部設有多個自由輪7,自由輪7為無約束自由轉動狀態,且自由輪7的外圈設有鋸齒;所述土壤輸送腔15的內部還設有兩個粉碎裝置,兩個粉碎裝置的結構相同,粉碎裝置均包括轉動軸14和粉碎輥13,其中一個粉碎裝置由第一粉碎電機3進行驅動,另一個粉碎裝置由第二粉碎電機4進行驅動;所述車架1的上表面還設有藥劑箱5,藥劑箱5的下端通過輸液管道16與噴頭8相連通,輸液管道16上還設有閥門10;所述噴頭8位於土壤輸送腔15的上表面,且噴頭8的數量為3~5個,噴頭8的外部還設有防護網9;所述車架1的右端還設有落料腔6。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裝置在使用時,鏟鬥2將待修復的土壤鏟起並送入到土壤輸送腔15內,待修復的土壤在傳送帶12上傳送,此時第一粉碎電機3和第二粉碎電機4均為起動狀態,且閥門10為打開狀態,待修復的土壤在傳送帶12上運輸的過程中,被粉碎裝置粉碎,同時噴頭8將藥液噴灑到土壤上,其中3~5個噴頭8的設置使得藥液充分進入待修復的土壤內,使得修復效果更佳;自由輪7的設置有利於土壤在土壤輸送腔15內的運輸,防止土壤輸送腔15內發生堵塞;行走輪11的外部設有的齒形凸起,增大了與地面間的摩擦力,便於整個裝置的前進。
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