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單主纜體系懸索橋的製作方法
2023-07-31 05:34:36 2
專利名稱:一種單主纜體系懸索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橋梁,特別涉及一種單主纜體系懸索橋
背景技術:
懸索橋作為一種橋梁結構形式,由於其優越的跨越能力以及柔美的景觀效果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懸索橋由主纜、索塔、錨碇、吊索、橋面組成,所有的荷載均通過吊索傳遞給主纜、然後傳遞給錨碇。為了抵抗風荷載以及保證橋面在單邊車輛荷載下的扭轉穩定性,傳統的懸索橋均採用雙主纜的形式,主纜分布於橋面梁兩側正上方,通過兩個豎直的吊索麵連接主梁。一方面,由於行車道均位於兩側吊索範圍內,故兩邊的視野不夠通透,另一方面, 雙主纜的懸索橋在景觀效果上無突出特色。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單主纜體系懸索橋,行車道兩側視野寬闊,橋型美觀,而且有利於降低工程造價。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單主纜體系懸索橋,包括主梁、主纜,以及主跨兩側的橋塔、邊墩和錨錠,其特徵是所述主纜數量為單根;兩側橋塔內側為斜吊索區,兩側斜吊索區之間為直吊索區;所述主梁採用封閉鋼箱梁,主梁與兩側橋塔及其外側的邊墩形成連續支承體系。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橋塔採用A型橋塔,其橫梁與主梁之間設置拉壓支座。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主梁兩側無吊索,視野無無任何阻擋,加之單主纜獨特的A形橋塔,給人流暢、宏偉之感,具有獨特的景觀效果;單主纜的構造決定了主纜根數及錨碇個數都比傳統的雙吊索懸索橋少一半,故能有效地降低工程造價;在傳統的雙纜、雙索麵的經典懸索橋橋型上進行結構變化,形成斜、直組合吊索、單主纜體系的新型懸索橋結構形式,作為一個新的橋梁結構形式分支豐富了懸索橋的橋型。
本說明書包括如下四幅附圖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單主纜體系懸索橋的總體構造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單主纜體系懸索橋中斜吊索區的構造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單主纜體系懸索橋中直吊索區的構造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單主纜體系懸索橋中橋塔的構造示意圖。圖中示出構件、部位名稱及所對應的標記橋塔10、橫梁10a、拉壓支座10b、邊墩 11、主纜12、錨錠13、主梁20、斜吊索31、直吊索32、斜吊索區Li、直吊索區L2、無吊索區L3。
具體實施方式
[0014]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單主纜體系懸索橋,包括主梁20、主纜12,以及主跨兩側的橋塔10、邊墩11和錨錠13。所述主纜12數量為單根。兩側橋塔10內側為斜吊索區Li,斜吊索區Ll內沿主梁20延伸方向間隔設置斜吊索31,斜吊索31與主梁20呈三角形連接,由斜吊索3 1提供對主梁20扭轉的約束。兩側斜吊索區Ll之間為直吊索區L2。 所述主梁20採用封閉鋼箱梁,以提供足夠的抗扭剛度。主梁20與兩側橋塔10及其外側的邊墩11形成連續支承體系,通過邊跨梁體的設置,增大結構的扭轉基頻。兩側橋塔10外側通常為無吊索區L3,也設置成有吊索區。參照圖4,橋塔10為主纜12豎向力的主要承載體,在滿足單主纜的造型情況下,採用A型橋塔,其塔柱根據造型和受力需要可採用鋼結構或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採用吊裝空中拼接的方式架設,混凝土結構可採用爬模法或翻模法施工,其樁基一般採用鑽孔灌注樁。 其橫梁IOa與主梁20之間設置拉壓支座10b,以提供對連續通過主梁20的支承。參照圖1,錨錠13為承擔主纜水平荷載的主要載體,橋梁兩端各設置一個,錨錠13 應支承於可靠的地基上,以滿足豎向承載力及水平抗滑移的要求。主纜12是全橋荷載的主要載體,材料採用高強鍍鋅鋼絲。全橋主纜12僅設置一根,截面為圓形,經過散索鞍或散索套在錨錠13內的前錨室散開,並通過預應力錨固系統錨固於錨錠13的錨體上,通過錨錠13 基底的摩擦力抵抗主纜傳遞的水平荷載。參照圖2,所述斜吊索區Ll內,各斜吊索31的上端通過叉耳與主纜12上索夾相連,下端通過叉耳與主梁20兩側的上吊耳相連。參照圖3,所述直吊索區L2內沿主梁20延伸方向間隔設置直吊索32,各直吊索32的上端通過叉耳與主纜12上索夾相連,下端通過叉耳與主梁20中軸線上的上吊耳相連。以上所述只是用圖解說明本實用新型一種單主纜體系懸索橋的一些原理,並非是要將本實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體結構和適用範圍內,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應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屬於本實用新型所申請的專利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單主纜體系懸索橋,包括主梁00)、主纜(1 ,以及主跨兩側的橋塔(10)、邊墩 (11)和錨錠(13),其特徵是所述主纜(1 數量為單根;兩側橋塔(10)內側為斜吊索區 (Li),兩側斜吊索區(Li)之間為直吊索區(L2);所述主梁(20)採用封閉鋼箱梁,主梁(20) 與兩側橋塔(10)及其外側的邊墩(11)形成連續支承體系。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主纜體系懸索橋,其特徵是所述橋塔(10)採用A型橋塔,其橫梁(IOa)與主梁00)之間設置拉壓支座(10b)。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主纜體系懸索橋,其特徵是所述斜吊索區(Li)內沿主梁00)延伸方向間隔設置斜吊索(31),斜吊索(31)與主梁00)呈三角形連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單主纜體系懸索橋,其特徵是所述斜吊索(31)的上端通過叉耳與主纜(1 上索夾相連,下端通過叉耳與主梁00)兩側的上吊耳相連,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主纜體系懸索橋,其特徵是所述直吊索區(L2)內沿主梁(20)延伸方向間隔設置直吊索(32),各直吊索(3 的上端通過叉耳與主纜(1 上索夾相連,下端通過叉耳與主梁00)中軸線上的上吊耳相連。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主纜體系懸索橋,其特徵是所述,兩側橋塔(10)外側為無吊索區(L3)。
專利摘要一種單主纜體系懸索橋,其行車道兩側視野寬闊,橋型美觀,而且有利於降低工程造價。它包括主梁(20)、主纜(12),以及主跨兩側的橋塔(10)、邊墩(11)和錨錠(13),所述主纜(12)數量為單根;兩側橋塔(10)內側為斜吊索區(L1),兩側斜吊索區(L1)之間為直吊索區(L2);所述主梁(20)採用封閉鋼箱梁,主梁(20)與兩側橋塔(10)及其外側的邊墩(11)形成連續支承體系。
文檔編號E01D19/14GK202187280SQ20112027482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30日
發明者盧小鋒, 宋揚, 莊衛林, 曹發輝, 林小軍, 林智敏, 梁健, 歐昌偉, 牟廷敏, 田波, 範碧琨, 蔣勁松, 藍江, 黃麟, 黎志忠 申請人: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