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臥式醫療康復儀的製作方法
2023-07-25 18:16:5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康復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臥式醫療康復儀。
背景技術:
臨床上,為了提升患者的康復效果,都會對患者進行肢體康復訓練,在傳統的康復訓練中,主要是使用一些健身器械,但是傳統的健身器械體積龐大,搬運和使用往往需要旁人幫助,需要佔用很大的空間,對於健身器械也無法獨立調節難度,操作十分不方便,而且購買成本很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改進的臥式醫療康復儀,解決傳統的健身器械體積龐大,搬運和使用往往需要旁人幫助,需要佔用很大的空間,對於健身器械也無法獨立調節難度,操作十分不方便,而且購買成本很高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臥式醫療康復儀,包括底部支撐板和背部支撐板,所述的底部支撐板右端和背部支撐板下端鉸鏈連接,所述的底部支撐板和背部支撐板鉸鏈連接端一側連接有角度鎖止器,所述的底部支撐板正、反面上均活動連接有底部第一翻轉杆,所述的背部支撐板正、反面上均活動連接有背部第一翻轉杆,所述的底部第一翻轉杆左側活動連接有底部第二翻轉杆,所述的背部第一翻轉杆下端活動連接有背部第二翻轉杆,所述的底部第一翻轉杆、底部第二翻轉杆、背部第一翻轉杆和背部第二翻轉杆內部均為中空結構,所述的底部第一翻轉杆、底部第二翻轉杆、背部第一翻轉杆和背部第二翻轉杆外側面上均開設有與內部相連通的條形滑口,所述的底部第一翻轉杆、底部第二翻轉杆、背部第一翻轉杆和背部第二翻轉杆外側面位於條形滑口一側均開設有拆裝口,所述的底部第一翻轉杆、底部第二翻轉杆、背部第一翻轉杆和背部第二翻轉杆內部對應拆裝口位置均連接有彈性擋板,所述的底部第一翻轉杆、底部第二翻轉杆、背部第一翻轉杆和背部第二翻轉杆內部均設置有配重塊,所述的配重塊側壁均具有與條形滑口相配合的導向撥塊,所述的底部第二翻轉杆上端和背部第二翻轉杆前端均活動連接有翻轉連接杆。
進一步的,所述的底部支撐板和背部支撐板之間的夾角大小為90°-180°。
進一步的,所述的翻轉連接杆為L型結構翻轉連接杆。
進一步的,所述的背部支撐板左側壁上固定連接有頭部支撐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臥式醫療康復儀在底部支撐板和背部支撐板兩側分別連接具有條形滑口和拆裝口的底部第一翻轉杆、底部第二翻轉杆、背部第一翻轉杆和背部第二翻轉杆,通過改變內部的配重塊的數量和位置來控制鍛鍊強度,而且利用彈性擋板可以將配重塊安全收納在內部,整個設備體積小巧,佔地面積小,使用方便,搬運、裝卸和調整可以一個人獨立完成,而且使用地點限制少,用途十分廣泛。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底部第二翻轉杆的截面圖。
圖中:1.底部支撐板,2.背部支撐板,3.角度鎖止器,4.底部第一翻轉杆,5.背部第一翻轉杆,6.底部第二翻轉杆,7.背部第二翻轉杆,8.條形滑口,9.拆裝口,10.彈性擋板,11.配重塊,12.導向撥塊,13.翻轉連接杆,14.頭部支撐墊。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臥式醫療康復儀,包括底部支撐板1和背部支撐板2,底部支撐板1右端和背部支撐板2下端鉸鏈連接,底部支撐板1和背部支撐板2鉸鏈連接端一側連接有角度鎖止器3,底部支撐板1正、反面上均活動連接有底部第一翻轉杆4,背部支撐板2正、反面上均活動連接有背部第一翻轉杆5,底部第一翻轉杆4左側活動連接有底部第二翻轉杆6,背部第一翻轉杆5下端活動連接有背部第二翻轉杆7,底部第一翻轉杆4、底部第二翻轉杆6、背部第一翻轉杆5和背部第二翻轉杆7內部均為中空結構,底部第一翻轉杆4、底部第二翻轉杆6、背部第一翻轉杆5和背部第二翻轉杆7外側面上均開設有與內部相連通的條形滑口8,底部第一翻轉杆4、底部第二翻轉杆6、背部第一翻轉杆5和背部第二翻轉杆7外側面位於條形滑口8一側均開設有拆裝口9,底部第一翻轉杆4、底部第二翻轉杆6、背部第一翻轉杆5和背部第二翻轉杆7內部對應拆裝口9位置均連接有彈性擋板10,底部第一翻轉杆4、底部第二翻轉杆6、背部第一翻轉杆5和背部第二翻轉杆7內部均設置有配重塊11,配重塊11側壁均具有與條形滑口8相配合的導向撥塊12,底部第二翻轉杆6上端和背部第二翻轉杆7前端均活動連接有翻轉連接杆13。
進一步的,底部支撐板1和背部支撐板2之間的夾角大小為90°-180°,進一步的,翻轉連接杆13為L型結構翻轉連接杆,進一步的,背部支撐板2左側壁上固定連接有頭部支撐墊1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臥式醫療康復儀在底部支撐板1和背部支撐板2兩側分別連接具有條形滑口8和拆裝口9的底部第一翻轉杆4、底部第二翻轉杆6、背部第一翻轉杆5和背部第二翻轉杆7,通過改變內部的配重塊11的數量和位置來控制鍛鍊強度,而且利用彈性擋板10可以將配重塊11安全收納在內部,整個設備體積小巧,佔地面積小,使用方便,搬運、裝卸和調整可以一個人獨立完成,而且使用地點限制少,用途十分廣泛。
實施例:人們要改變配重塊11位置的話,現將彈性擋板10向一側波動,打開條形滑口8和拆裝口9的連接口,然後卡入配重塊11,配重塊11便可以裝入內部,利用配重塊11外側的導向撥塊12可以很方便的改變配重塊11的位置。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範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範圍並不局限於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範圍來確定其技術性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