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狼圖騰觀後感600字

2023-07-25 17:05:39 4

  1967年,北京知青陣陣和楊克在上山下鄉期間來到了內蒙古額侖大草原插隊。在大草原上,他們結識了內蒙古族牧民畢利格一家,他見識到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的動物:狼。在與狠群的接觸過程中,陣陣對這一物種有了強烈的興趣,甚至有了自己想養一頭小狼的念頭。但就是此時,一群外來人貪婪地掠奪了狼群貯存過冬的黃羊,打破了狼群與牧民之間的生態平衡。而以場部主任包順貴為首的生產隊員更是發起了一場滅狼運動,讓狼群與人類之間的關係陷入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電影狼圖騰觀後感

  從故事的一開始,結局就早已註定。

  草原上,草、羊、牧民、狼,他們生活的很好。從歷史開始記載,幾千年的時間,穩定的格局早已形成了。不屬於這裡的他們,來到這裡,會產生怎樣的新世界?按常理,這應該未知的。對內心純潔的他們,這是未知的。但不只是他們,還有那些眼中的純潔被利益掩蓋的人。所以,這註定是個悲劇。

  影片的剛開始,我看著那些去向內蒙古的知青的身影,心中卻有著這樣的擔憂動物。

  故事其實很簡單。北京知青陳陣和楊克,因為文革從北京來到了內蒙古額侖插隊。在大草原上,他們結識了蒙古族牧民畢利格一家,也認識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也是最重要的動物:狼。一次狼口脫險,陳陣對狼有了強烈的興趣,養一隻小狼崽。與此同時,一群外來人為了利益掠奪了狼群儲存過冬的黃羊,狼群和牧民之間的和平被打破,狼群開始向人類逼近。狼群傷害了外來人飼養的羊群,場部主任包順貴發起了一場滅狼運動。最後,額侖的狼群被剿滅。額侖大草原,只剩下最後一匹狼——陳陣飼養的那匹狼。

  影片結束了,它其實沒有告訴我們結果。但我們心知肚明(原書後記有寫),失去狼的草原會怎樣?生態平衡被打破,牲畜泛濫的草原,最後,只會失去它原有的生機。沒有什麼留下,人們也只會離開。

  影片的情節,被陳陣養的那隻小狼串聯起來:狼群的進攻,上級要求飼養的軍馬的死亡,巴圖的死亡,生產隊的被迫遷徙,畢利格被炸傷後死亡,噶斯邁改嫁包主任的弟弟,噶斯邁的兒子被咬傷,那場滅狼運動……也許,還有這額侖大草原最後的結局。

  人,動物,自然,三者究竟能否再和諧相處?我不知道。我在看電影時,不止一次在心中默念道,放了那個小狼崽吧。小狼如同惡鬼一樣,將詛咒帶向他們。小狼崽在被包主任當作誘餌後,一直是那副兇狠的神態,更像是惡魔。

  但真的是它造成的這一切嗎?父母和我一起看的電影,母親一直在想,這一切是誰的錯?我一開始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小狼沒有錯,它被那樣對待後,怎會沒有防備之心?狼群沒有錯,它們是為了生存?牧民沒有錯,他們一直默默承受著所有的傷痛,沒從不主動傷害狼群。陳陣呢,他也沒有錯,他一開始的目的也是善良的,他只是想研究狼,而到後來,這小狼也是他一手養大,他不忍心拋下小狼,這好像也沒有錯。造成小狼崽轉變的包主任呢,你可以說如果沒有陳陣養小狼,他也沒有這個機會。再往前尋找原因,也許是因為那些掠奪了狼群儲存過冬的黃羊的人,才造成了這一系列的悲劇。但他們也說,東邊的外來人和牧民在鬧饑荒,於是,他們也有了理由。

  一環一環,沒有人說的清這是誰的錯,是誰造成了這一切一切的不幸。也許,騰格里知道。

  人,動物,自然,三者究竟能否和諧相處?

  我不知道,也許誰都沒有錯,誰都有自己不得己的理由。

  一切的悲劇,起於平衡的被破壞,起於利益分配的不均。也許,少一點私慾,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那草原最後的一匹狼,騰格里會保佑你。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