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死前和佛印的故事(展覽故事蘇東坡)
2023-07-25 23:38:08 2
琺瑯又稱「拂郎」「佛郎」「法藍」「發藍」等,其基本成分為石英、長石、硼砂和氟化物,與陶瓷釉、琉璃、玻璃同屬矽酸鹽類物質。琺瑯工藝大約於13世紀末葉由阿拉伯國家傳入中國,以後歷經明清兩代發展,取得輝煌成就,堪稱中國古代藝術中的絕世瑰寶。濟南市博物館《西藝東揚 盛世華彩——館藏琺瑯器展》,為您呈現獨具匠心的中國工藝美術,了解琺瑯器的前世今生。
人物故事是琺瑯器常見的裝飾題材之一。濟南市博物館館藏的中華民國仿乾隆脫胎琺瑯彩人物碗上就裝飾了蘇東坡、黃庭堅與佛印的人物故事。
中華民國仿乾隆脫胎琺瑯彩人物碗(濟南市博物館藏)
碗的一側,畫面上樹下坐有四人,從左到右依次為黃庭堅、佛印、童子、蘇軾。碗的另一側有「得意忘機雲出軸,虎溪橋畔笑春風」的題詩,並鈐有「世」「寧」兩印。
佛印是北宋時期金山寺的和尚,能詩善文,性情詼諧幽默,不拘小節。他和著名文學家蘇東坡、黃庭堅是好朋友,三人經常歡聚一起吟詩作對,吟到得意之處,便開懷暢飲,盡醉而歸。但是每次聚會,不是蘇東坡作東,就是黃庭堅出錢,佛印總是白吃白喝,從不回請。蘇、黃二人商議,決定避開他單獨聚會一次,給他一點警告。
這天,正值冬日,雪後初晴,蘇東坡邀請黃庭堅泛舟賞雪,有意撇開佛印這個白吃和尚。二人泛舟中流,被眼前的雪景所陶醉,正醞釀作詩,忽聽江面上傳來急促的呼救聲,尋聲望去,只見順流漂來一隻大缸。蘇、黃急忙要船家救人,誰知救上來的竟是笑嘻嘻的佛印。
原來佛印去訪黃庭堅,黃不在家中,書案上卻放著蘇東坡邀黃乘舟賞雪的請柬,佛印頓時明白了他倆的意思,並立馬想出了藏在大缸裡追趕的主意。
中華民國仿乾隆脫胎琺瑯彩人物碗(濟南市博物館藏)
蘇、黃兩人相對苦笑,只好邀請佛印入席,佛印也不客氣,端杯舉筷,就要開吃,蘇東坡趕忙止住道:「且慢,還是按老規矩,吟詩作對,合格者才能喝酒吃菜。」佛印問道:「以何為題?」蘇東坡道:「題材不限。」說罷,指著銀妝素裹的江岸,率先吟道:
天上的雲,糊糊塗塗;
地上的雪,明明白白。
雲變成雪,容易容易;
雪變成雲,難得難得。
黃庭堅接著蘸墨急書:
墨在硯中,糊糊塗塗;
字在紙上,明白明白。
墨變成字,容易容易;
字變成墨,難得難得。
佛印見二人所吟的詩都有「容易容易」、「難得難得」的句子,知道裡面蘊含的意思,便索性把話挑開,於是他吟道:
我在缸裡,糊糊塗塗;
上得船來,明明白白。
我吃你的,容易容易;
你吃我的,難得難得。
佛印的坦蕩不羈,直率淳樸,再加上他詩句的幽默風趣,引得蘇、黃也開懷大笑起來。
中華民國仿乾隆脫胎琺瑯彩人物碗(濟南市博物館藏)
國之瑰寶,與世同輝。歡迎廣大觀眾來到濟南市博物館,讓我們一起走進融匯東西、華美絢麗的琺瑯世界,領略其流轉光韻的精緻魅力。
地點:濟南市博物館一樓四展廳
展期:2022年春節——12月中旬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田可新 通訊員 賈名傑 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