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自冷式燃氣燒嘴的製作方法
2023-07-25 19:09:4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燃氣燒嘴,具體涉及一種高效自冷式燃氣燒嘴。
背景技術:
燃氣燒嘴應用的範圍很廣,從家用的燃氣灶到餐館的大型燃氣爐、熱處理爐、乾燥機等設備上均能看到燃氣燒嘴的身影,燃氣燒嘴在燃燒時,要想達到充分的燃燒效果除了需要精確的配比空氣與燃氣的比例外,還需要滿足混合充分的要求,這就使得燒嘴在設計時需要根據不同的燃燒環境去設計最佳的結構來滿足燃氣與空氣充分混合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混合充分的高效自冷式燃氣燒嘴。
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效自冷式燃氣燒嘴,包括燒嘴體,所述燒嘴體為圓柱形,所述燒嘴體下端設有與外界密封的供氣室,所述燒嘴體上設有與其中心軸線同軸並與供氣室相通的錐形氣道,所述錐形氣道兩端的內徑呈上小下大設置,所述燒嘴體內設有燃氣道,所述錐形氣道中段的內壁上設有若干環形均布設置且與燃氣道相通的燃氣出口;所述燒嘴體內設有柱狀燃燒調節芯,所述燃燒調節芯包括位於錐形氣道內帶錐度的混合段以及與燒嘴體底部呈螺紋配合連接實現燃燒調節芯軸向位移的調節段,所述混合段的錐度與錐形氣道的錐度相同,所述混合段的外壁上設有若干沿其軸向方向等距排列的環形凸起,所述環形凸起之間設有環形凹槽,所述混合段與錐形氣道內壁之間呈間隙配合設置。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供氣室設有與供氣室相通的壓縮空氣接入口。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燒嘴體上還設有燃氣接入管,所述燃氣接入管與燃氣道相連。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燒嘴體端部設有錐形擴散區,所述錐形擴散區位於錐形氣道的小端一側。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結構簡單,通過改變燃燒調節芯軸向位置來調節火焰大小,環形凸起與環形凹槽相互配合使得混合氣通過錐形氣道與燃燒調節芯之間的間隙時迅速均勻混合,並在間隙內的高壓環境下開始燃燒,提高燃燒效率,同時燃燒過程中堆積於燒嘴體與燃燒調節芯的熱量可通過燃氣及壓縮空氣帶走,避免燒嘴過熱的同時在混合燃燒前提高混合氣溫度,使燃燒效率進一步提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燒嘴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圖1的A部放大圖。
圖中標號含義:10-燒嘴體;101-燃氣接入管;11-供氣室;111-壓縮空氣接入口;12-錐形氣道;121-燃氣出口;13-燃氣道;14-錐形擴散區;20-燃燒調節芯;21-混合段;211-環形凸起;212-環形凹槽;22-調節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
參考圖1至圖3,如圖1至圖3所示的一種高效自冷式燃氣燒嘴,包括燒嘴體10,所述燒嘴體10為圓柱形,所述燒嘴體10下端設有與外界密封的供氣室11,所述燒嘴體10上設有與其中心軸線同軸並與供氣室11相通的錐形氣道12,所述錐形氣道12的錐角a1為4°至6度,所述錐形氣道12兩端的內徑呈上小下大設置,所述燒嘴體10內設有燃氣道13,所述錐形氣道12中段的內壁上設有若干環形均布設置且與燃氣道13相通的燃氣出口121;所述燒嘴體11內設有柱狀燃燒調節芯20,所述燃燒調節芯20包括位於錐形氣道12內帶錐度的混合段21以及與燒嘴體10底部呈螺紋配合連接實現燃燒調節芯20軸向位移的調節段22,所述混合段21的錐度與錐形氣道12的錐度相同,所述混合段21的外壁上設有若干沿其軸向方向等距排列的環形凸起211,所述環形凸起211之間設有環形凹槽212,所述混合段21與錐形氣道12內壁之間呈間隙配合設置,所述燃燒調節芯20根據不同的燃燒要求,通過調節軸向位置來改變混合段21與錐形氣道12之間的間隙大小,以此在不改變供氣室11壓縮空氣壓力的前提下調節火焰大小及火焰噴出長度,最大限度的利用壓縮空氣的動能來均勻混合燃氣。
本實施例中,所述供氣室11設有與供氣室11相通的壓縮空氣接入口111。
本實施例中,所述燒嘴體10上還設有燃氣接入管101,所述燃氣接入管101與燃氣道13相連。
本實施例中,所述燒嘴體10端部設有錐形擴散區14,所述錐形擴散區14位於錐形氣道的小端一側,所述錐形擴散區14的錐度為110度至120度之間。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上述假設的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