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張愛玲經典語錄(寫滿了張愛玲的繁華與蒼涼)
2023-07-10 04:29:28
編纂:綠流
李碧華評價張愛玲說:
我覺得「張愛玲」是一口井——不但是井,且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盡情來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古井無波,越淘越有。於她又有什麼損失?是以拍電視的恣意炒雜錦。拍電影的恭敬謹獻。寫小說的誰沒看過她?看完了少不免忍不住模仿一下……張愛玲除了是古井,還是紫禁城裡頭的出租龍袍戲服,花數元人民幣租來拍個照,有些好看,有些不好看。她還是狐假虎威中的虎,藕斷絲連中的藕,鍊石補天中的石,群蟻附羶中的羶,聞雞起舞中的雞——文壇寂寞得恐怖,只出一位這樣的女子。
此處,無需再贅述方方面面對張愛玲的評價、爭論,就安安靜靜奉送幾部由張愛玲作品改編的經典影片以饗大家吧。能打上「張愛玲」標籤的電影大致分為幾類:有她親自做編劇的作品,也有後來者的改編,還有根據她的經歷創作的傳奇故事。希望你會喜歡。
一、張愛玲親自參與劇本創作的電影
張愛玲不管是寫小說還是寫劇本,最擅長的都是些小市民,她在《太太萬歲》題記中說:「陳思珍用她的處世的技巧使她四周的人們生活圓滑化,使生命的逝去悄無聲息,她運用那些手腕、心機,是否必需的?她這種做人的態度是否無可疵議呢?這當然還是個問題。在《太太萬歲》裡,我並沒有把陳思珍這個人加以肯定或袒護之意,我只是提出有她這樣的一個就是了」。
《太太萬歲》誕生於亂世之中,卻是一部喜劇,充滿了機智俏皮的對白。主演為大美人上官雲珠。片中的太太沒有一個曲折離奇可歌可泣的身世,但她有著聰慧的處事才華,應付著家庭裡所有的煩心瑣事,最終的結局貌似幸福,但歡樂裡面永遠夾雜著一絲辛酸。這部影片曾被評為中國電影史百部佳片之一。
1958年,張愛玲在加州專門從事寫作,發表小說《五四遺事》,同時為香港電懋電影公司編寫劇本,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南北和》及其續集《南北一家親》、《小兒女》、《南北喜相逢》,都是詼諧幽默的家庭喜劇,表現家庭衝突或者香港人與內地人的文化衝突。值得一提的是,這三部電影的導演都是王天林,王天林有個著名的兒子,導演王晶,還有個著名的學生,杜琪峯。
二、由張愛玲作品改編而成的影片
1967年,張愛玲任紐約雷德克裡芙女子學院駐校作家,並開始英譯《海上花列傳》。1998年,侯孝賢講海上花的故事摘取其中幾段,拍攝了美侖美奐的民國文藝片《海上花》,臺詞多為吳儂軟語,由梁朝偉、劉嘉玲、李嘉欣等主演,在十九世紀未的上海英租界裡,「長三公寓」裡的幾個高級青樓女子用生存、競爭與心計作武器參與兩性鬥爭。全片幾乎僅由幾個長鏡頭組成,一氣呵成,纏綿悱惻,布景精美,堪稱場面調度的教科書。
1977-1993年,張愛玲陸續完成《色,戒》的創作。2007年,李安執導的同名影片上映,湯唯姐姐一戰成名。原故事來自於胡蘭成講給張愛玲的汪偽政府內幕:女間諜刺殺76號特務機關的頭子。電影中特務頭子名為易默成,「默」字取自於丁默邨,「成」字取自於胡蘭成。(別想了,這部沒資源,你懂的)該片獲得第4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
這裡要單獨提一提的是由香港女導演許鞍華執導的一系列張愛玲作品,許導演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領軍人,她的執導和張愛玲的原著珠聯璧合,不但使許多明星嶄露頭角,並對香港日後的流行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老一輩香港人一直有上海情節,因為在抗戰中和戰後,有不少上海人流落到此。八九十年代,上海題材的港片有:《滾滾紅塵》、《阮玲玉》、《紅玫瑰與白玫瑰》、《海上花》、《花樣年華》《色戒》等文藝片,還有《賭俠之上海灘賭聖》、《歲月風雲之上海皇帝》、《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等商業片。
許鞍華說她是從讀張愛玲開始,對於上海有一個想像的:
「七八十年代,我看了好多講舊上海的書,尤其關於杜月笙、幫會、租界。我想所有的香港人都覺得上海特別有魅力,這個感覺是真確的。上海不止是它的風月,還有它的文化,各方面都有比香港大、優越、深厚的地方。六十年代,上海的明星,連理髮的、裁縫,在香港都非常吃香,人們以他們為楷模,作為品位的保證,好像穿戴時尚上,上海的東西比較高尚。」
許鞍華找到真正的上海人——作家王安憶來當自己的編劇,因為王安憶曾做過舞臺劇《金鎖記》的編劇,這部舞臺劇前些年還在香港上演。
1984年誕生的《傾城之戀》,由繆騫人、周潤發主演,因為二戰中香港的淪陷,卻無意促成了風流倜儻的範柳原與離異少婦白流蘇的結合,本片是20世紀80年代香港難得的言情片佳作。片中有許多來自原著的經典臺詞,比如:「結婚若是為了維持生計,那婚姻就是長期賣淫。」
1988年,夏文汐出演了《怨女》,由《金鎖記》改編。美麗而任性的少女銀娣一再拒絕哥嫂幫她說媒,卻心儀對門藥店的小劉,但造化弄人只能嫁給既瞎又駝的一個癆病鬼姚二少爺。不安分的人進了大家族當然會追求幸福啦,於是銀娣愛上了丈夫的弟弟三爺,兩人相互挑逗還在大廟中偷情,但三爺並不是真心,漸漸地兩人的不倫之情持續了很多年之後,銀娣變成了控制欲極強的母親和寡毒的婆婆,她的下一代將重複她的悲劇。
1997年的《半生緣》應該是最著名的一部了,吳倩蓮、黎明、梅豔芳、葛優……眾星雲集,梅豔芳憑藉顧曼璐一角色獲得第1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黎明在演技受到肯定的同時也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原創歌曲獎。曼璐曼楨兩姐妹相依為命,姐姐曼璐當舞女維持生計。一開始張豫瑾追求曼璐,後來曼璐離棄戀人,當了妓女,輾轉又嫁給有婦之夫祝鴻才。曼楨和世鈞相愛,但世鈞的母親卻不同意。婚後的曼璐不能生育,便設下圈套讓丈夫強姦了曼楨,又讓曼楨為他們生下一子,曼璐死後,曼楨不得不嫁給了祝鴻才。十幾年後,世鈞與曼楨重逢,重提舊事,曼楨說此情不再,大家都回不去了。兩個人鬧哄一場,一個人地老天荒,燈火闌珊的彼岸,我以為你就是答案……
另一部著名的電影《紅玫瑰與白玫瑰》,由關錦鵬導演,林奕華編劇,陳衝、葉玉卿、趙文瑄主演,曾獲第31屆金馬獎5項大獎。留英歸來的佟振保,在朋友妻王嬌蕊、自己的妻子孟煙鸝之間徘徊選擇。「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陳奕迅後來有兩首金曲《紅玫瑰》與《白玫瑰》,就是在向這個故事致敬。
三、由張愛玲生平經歷改編而成的電影
這部電影就太傳奇了,可以說是文學界和娛樂圈無數流行符號的疊加。其一,故事取材於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愛戀,以及張愛玲與炎櫻的姐妹情;其二,編劇是三毛,並且劇本是三毛的遺作,主題曲由羅大佑創作,傳唱至今;其三,主演是熒幕內外皆為情侶的林青霞和秦漢,配角是張曼玉。沒錯了,這部電影就是《滾滾紅塵》,榮獲第2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八項大獎。
這是一部情感細膩,格局開闊的亂世史詩:沈韶華以寫小說為生,和知心讀者章能才一見傾心,但章能才卻是為日本皇軍效勞的文化漢奸事。韶華的閨密月鳳發現章是漢奸之後,三人不歡而散。戰後,國民政府開始抓捕漢奸,章能才躲到農村,當韶華找到他時,卻發現他和農村的寡婦正同居,韶華只能投奔月鳳,卻因為漢奸妻的身份被人責難,月鳳維護韶華而被打傷。不久月鳳參加革命而遇難,韶華則靠餘老闆救濟生活。影片的結局和張、胡的結局有很大不同,在此就不劇透了,總之是令人無比唏噓。另一部電視劇《上海往事》由趙文瑄和劉若英主演,則比較原本地按照當事人的筆述,詳細地講了張愛玲和胡蘭成的過往。
1995年9月8日,張愛玲在洛杉磯西木區家中寓所中去世,死後一星期才被發現,享年75歲。9月19日,她的遺體在洛杉磯惠澤爾市玫瑰崗墓園火化,骨灰由遺囑執行人攜帶出海,撒於太平洋。
她從海上來,又回到了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