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芯屋面瓦的製作方法
2023-07-10 04:35:51 1
專利名稱:夾芯屋面瓦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屋面覆蓋層,尤其是一種帶有保溫隔熱的芯層的屋面瓦。
背景技術:
現有常用的屋面瓦,如青瓦、水泥瓦、玻璃鋼瓦、玻鋼波紋瓦等,前兩種容易破碎,而且很笨重;後兩種雖然質地輕,但是它仍易破碎且剛性差,所以在受力後很易變形。中國專利91201721.X公開的『有機無機複合硬質屋面瓦』,它的缺點是保溫性能不理想,所以夏天不隔熱、冬天不保暖。中國專利94209374.7公開的『預應力鋼筋混凝土自防水屋面瓦』,它雖在屋面瓦內設有可調節氣溫的空間,但它的結構笨重複雜、製造時需要專用的模具,故有製造麻煩且成本較高等缺點。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要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保溫隔熱效果好、質地輕、強度高且剛度好的夾芯屋面瓦,並使它具有結構簡單、製造方便、成本低等特點。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含有能防老化的面層、加強層、能增加屋面瓦強度的基層,各層相互間固為一體,其特點是在加強層和基層之間固結了能保溫隔熱的芯層,並且芯層的頂部和加強層、面層一起呈波紋形。
本實用新型夾芯屋面瓦,它的芯層高度不小於5cm。
本實用新型夾芯屋面瓦,它的面層高度不小於0.1mm、加強層和基層的高度不小於1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過把防老化的面層、加強層、保溫隔熱的芯層和基層固結成一體後,不僅使本實用新型夾芯屋面瓦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良好的防老化性能,從而延長其使用壽命,而且還使它具有重量輕和保溫隔熱的性能好,亦即夏天能隔熱、冬天能保溫;2)本實用新型屋面瓦結構簡單,在製造過程中以熱壓而使各層間彼此固結一體,所以不需專門設計模具、也不需塗抹粘膠,故製造方便、成本低;3)組成本實用新型夾芯屋面瓦的四個層,除了芯層的高度較大之外,其它三層的高度均很小,並且它們均以輕質的材料,如玻璃鋼、聚苯乙烯硬質泡沫等材料製作,所以它在強度高、剛度好的同時,其質地也較輕。
圖1是本實用新型夾芯屋面瓦的帶剖切面的立體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屋面瓦在使用中的一種連接方式,它以搭接的方式使前後兩塊瓦連接成一體。
具體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例.從圖1中可看到本實施例夾芯屋面瓦包含有面層1、加強層2、芯層3、基層4,各層相互間固為一體,並且芯層的頂部和加強層、面層一起構成波紋形。
本實用新型夾芯屋面瓦中的面層1是一種彩色聚脂薄膜層,它具有防老化的性能;加強層2和基層4均可由樹脂玻璃鋼製造,以使屋面瓦有較好的強度;芯層3是由自熄式聚苯乙烯硬質泡沫製成,該材料的容重為0.3g/cm3、導熱率為0.032mw/m·k,所以它的質地輕、保溫隔熱的性能好。
本實用新型夾芯屋面瓦在製造時,可在玻璃鋼製造的同時,將面層1、加強層2、芯層3、基層4四層疊合,且在複合成形機上壓合,以使它們的各層間固結成一體。壓合時,其頂部的波紋形也因複合成形機的上模板帶有波紋而一次成型。
第二實施例.它與第一實施例所不同的是它對芯層的高度進行了限定,芯層3的高度不小於5cm,亦即芯層高度≥5cm。
第三實施例.它與第一、二實施例所不同的是它對面層、加強層和基層的高度進行了限定,即面層高度不小於0.1mm,也就是≥0.1mm;加強層和基層的高度分別不小於1mm,亦即≥1mm。
如有實際需要,本實用新型夾芯屋面瓦的底部可同頂部的形狀一樣,即其頂、底兩面均可帶有波紋形。該底面波紋也是靠複合成形機的下模板刻有的波紋一次成型。
在使用本實用型夾芯屋面瓦時,可參照圖2中表示的方式先行剖切,然後將兩塊屋面瓦搭接成一體。
權利要求1.一種夾芯屋面瓦,它包含有能防老化的面層(1)、加強層(2)、能增加屋面瓦強度的基層(4),各層相互間固為一體,其特徵是在加強層(2)和基層(4)之間固結了能保溫隔熱的芯層(3),並且芯層(3)的頂部和加強層(2)、面層(1)一起呈波紋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芯屋面瓦,其特徵是所說的芯層(3)的高度不小於5cm。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夾芯屋面瓦,其特徵是所說的面層(1)的高度不小於0.1mm;所說的加強層(2)和基層(4)的高度均不小於1mm。
專利摘要夾芯屋面瓦。一種屋面覆蓋層,尤其是一種帶有保溫隔熱的芯層的屋面瓦。它包含有能防老化的面層(1)、加強層(2)、能增加屋面瓦強度的基層(3),各層相互間固為一體,其特徵是:在加強層(2)和基層(4)之間固結了能保溫隔熱的芯層(3),並且芯層(3)的頂部和加強層(2)、面層(1)一起呈波紋形。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屋面瓦的笨重、易破碎、剛性差,或者保溫性能不理想,或者屋面瓦內雖帶有調節氣溫的空間,但其結構笨重複雜、製造時需要專用的模具故比較麻煩且成本較高等問題。本實用新型層面瓦具有強度和剛度好、防老化、能保溫隔熱且製造方便、成本低等特點。
文檔編號E04D1/28GK2504337SQ01230820
公開日2002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01年7月20日 優先權日2001年7月20日
發明者張勇軍 申請人:張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