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臺式除塵式砂輪機的製作方法
2023-07-10 22:47:11 5
專利名稱:一種新型臺式除塵式砂輪機的製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為臺式除塵式砂輪機。在已有的技術中,砂輪機的除塵設計都企圖利用風機的動力將所有在磨刀時產生的微塵抽走,因而控制點的吸入速度都選擇很大。但實際上,這麼大的除塵風量也不能達到完全將微塵吸走的效果。其中,另一部分微塵仍然隨著砂輪旋轉風飛揚在空間,對人體和環境都造成危害。除塵效果差,而且噪音大,目前,國內砂輪機在除塵中都普遍存在這個問題。
針對上述已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改進砂輪機的除塵結構的方案,提供了一種能夠在除塵風量小的情況下,有效的吸除砂輪運轉時99%以上的粉塵,使得砂輪機具有除塵效果好,噪音小,操作方便等特點的一種新型除塵式砂輪機。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在砂輪除塵箱中設有慣性室(17)、捕塵室(14),並在砂輪除塵防護罩內增加了風道(6)形成負壓區。磨刀時產生的粗顆粒砂可直接進入慣性室(17)被砂輪風攜帶到砂輪上部除塵罩出口處的微塵利用調節擋板(5)和風道(6)被強制導入慣性室(17),從慣性室(17)出來的帶有殘留微塵的空氣,在引風機(2)的引力作用下,以12米/秒以上的高速氣流通過傾斜隔板(10)和(11)之間的導槽衝入捕塵室(14)內的液面,激起油液在漩渦形葉片(12)區內猛烈噴射,並和含塵空氣相混合,從而使含塵空氣淨化。此外,含塵空氣還和從傾斜隔板(11)上流下來的油形成泡沫,以及由空氣帶來的油霧與漩渦形葉片(12)上沿拍打形成泡沫再次淨化,淨化過的空氣通過引風機的埠回流到空間。
下面利用附圖進一步說明其砂輪機的結構及實施例。
圖1為臺式除塵式砂輪機的後部外形圖。
圖2是圖1A-A的剖視圖。
在圖1中,標號(1)是砂輪除塵防護罩,標號(2)是引風機,標號(3)是驅動砂輪旋轉的電機,標號(4)是除塵箱。
圖2所示的是砂輪除塵防護罩殼體內部結構和除塵箱的內部結構。在除塵箱中,由隔板(18)和隔板(20)將除塵箱(4)內部分為兩部分,按圖示位置,左邊形成慣性室(17),右邊形成捕塵室(14),中間的傾斜隔板(10)和(11)相互平行,形成一導槽。漩渦形葉片(12)是個園弧形板,直接焊在除塵箱的殼體內(圖示位置),當捕塵室(14)中的油液被高速氣流激起時,油液在漩渦形葉片(12)區內沿著其葉片弧面的底部形成漩渦狀流,另外傾斜隔板(11)與隔板(19)之間的夾角為銳角,並與漩渦形葉片(12)同起防止激起的油液隨引風機的氣流被吸出的作用。
為了保證有效的除塵,對磨刀時產生的細小微粒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在砂輪除塵防護罩內增加了風道(6)同時利用調節擋板(5)和成型隔板(8),促使微塵改變運動方向和增大風道(6)的氣流速度,以保證從砂輪上部吸入的含塵空氣隨引風機的氣流進入捕塵室加以淨化。另外,為了提高除塵效果,砂輪和擋板(5)的間隙應小於3毫米。
標號(9)是一注油孔,開車前,先向捕塵室內加入機械油,加至傾斜隔板(11)的下沿,油位可通過檢查口(13)觀察,並用排油塞(21)進行調節,砂輪驅動電機使用同一起動按紐,標號(16)是一活動閘門,打開後可將慣性室(17)內的砂塵清除掉。標號(15)是一排放口,可定期將油箱中的油灰清除。
在圖3中,是引風機葉輪葉片的安裝角,採用的入口安裝角為β1=90°出口安裝角為β2=160°經實際測定,在相同風壓、風量和外形尺寸的情況下,可使風機噪音大約下降10分貝。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砂輪機和目前現有的砂輪機相比較,需要的除塵風量下降了1/2,經測定,呼吸帶粉塵濃度的絕對值不大於1.5毫克/立方米,噪音不大於75分貝。另外,由於該項技術充分利用砂輪的旋轉慣性,將中、粗砂粒收入慣性室,同時利用了引風機和捕塵室對粉塵進行淨化處理,使除塵效率大大提高。
權利要求
1.一種除塵式砂輪機,由砂輪除塵防護罩(1),引風機(2),砂輪驅動電機(3),除塵箱(4),砂輪(7)組成,其特徵在於(a)所述的除塵箱(4)內部設置有慣性室(17)和捕塵室(14)(b)所述的砂輪除塵防護罩內部增加了風道(6)。(c)所述的引風機的葉輪葉片入口安裝角為β1=90°,出口安裝角為β2=160°。
2.根據權利要求
1的除塵式砂輪機,其特徵在於慣性室(17)和捕塵室(14)之間的傾斜隔板(10)與傾斜隔板(11)相互平行,並且傾斜隔板(11)與隔板(19)之間的夾角為銳角。
3.根據權力要求1的除塵式砂輪機,其特徵在於捕塵室(14)內裝有機械油。
專利摘要
一種新型臺式除塵式砂輪機,其特點是在砂輪除塵防護罩內部增加了風道(6),利用調節擋板(5)和風道(6),可將砂輪風攜帶到砂輪上部除塵防護罩出口處的粉塵強制帶入除塵箱,大大降低了呼吸帶粉塵濃度,而需要的除塵風量僅為國家現有除塵砂輪機所需風量的1/2。另外,引風機採用了消音設計,其機內的葉輪葉片採用的入口安裝角β
文檔編號B24B23/00GK86204786SQ86204786
公開日1987年8月26日 申請日期1986年12月6日
發明者鐘有學 申請人:鐘有學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