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磁懸浮隧道岸邊段軌道梁結構設置方式的製作方法
2023-07-10 12:40:11 2
專利名稱:一種磁懸浮隧道岸邊段軌道梁結構設置方式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隧道類,具體的講是涉及一種磁懸浮隧道岸邊段軌道梁結構設置方式。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隧道的岸邊段的設計中,通常採用常規的鋼筋混凝土箱型結構。將隧道結構底板作為軌道梁的承臺支座。
施工時,先澆注鋼筋混凝土箱型結構,然後在結構底板上安裝軌道梁。
然而,對於軟土地區,由於箱型結構基礎變形較大,難以滿足磁浮交通系統對軌道梁變形和基礎沉降的控制要求。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據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磁懸浮隧道岸邊段軌道梁結構設置方式,該設置方式將軌道梁承臺與隧道結構底板分離,使軌道梁承臺與隧道結構相對獨立,並在承臺下方設置鑽孔灌注樁,以實現對軌道梁變形和基礎沉降的有效控制。
本實用新型目的實現由以下技術方案完成一種磁懸浮隧道岸邊段軌道梁結構設置方式,包括隧道結構底板、軌道梁承臺,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軌道梁承臺與隧道結構底板分離,二者之間形成縫隙。
所述的軌道梁承臺與隧道結構底板之間的縫隙處至少設置有一道止水帶。
所述的承臺下方設置有鑽孔灌注樁。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採用承臺和樁基體系,承臺與隧道體系在結構上分離,軌道直接鋪設在承臺梁上,使得軌道與暗埋段結構相對獨立,各自受力體系明確,控制有保證。在防水措施切實可行的前提下,具有樁基數量少、計算沉降量小的優點。
附圖概述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軌道梁安裝示意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橫斷面安裝示意圖I;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橫斷面安裝示意圖II;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附圖3中變形縫止水處理局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技術方案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特徵及其它相關特徵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以便於同行業技術人員的理解如
圖1-4所示,標號1-17分別表示側牆1、頂板2、圍護結構3、底板4、承臺5、變形縫6、軌道梁7、支座8、鑽孔灌注樁9、止水帶固定裝置10、預埋鋼板11、預製注漿管12、(可注漿式)中埋式鋼邊橡膠止水帶13、丁腈軟木橡膠墊板14、外貼式橡膠止水帶15、壓水檢漏管16、橡膠止水帶17。
實施例本實施例中的軌道梁採用樁基-承臺獨立基礎,承臺5與底板4完全分離,平面尺寸為4×10m,高2m,每個承臺5下方設置6根850的鑽孔灌注樁9。
本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時,先施作鑽孔灌注樁9,圍護擋牆3,然後支撐開挖,待挖到坑底,再澆注承臺5與底板4的鋼筋混凝土,因承臺5混凝土與底板4混凝土同時澆注,澆注時應仔細設置好分隔混凝土的接縫墊板。澆注前,應將止水帶等防水部件預置於混凝土內。然後按常規施工方法澆注側牆1與頂板2的鋼筋混凝土。
承臺5與結構底板4之間形成了一圈變形縫6,該處的防水處理至關重要,本實施例在此設置了三道止水帶裝置,分別為外貼式止水帶15、中埋式止水帶13以及中埋式內裝可卸式止水帶17。
權利要求1.一種磁懸浮隧道岸邊段軌道梁結構設置方式,包括隧道結構底板、軌道梁承臺,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軌道梁承臺與隧道結構底板分離,二者之間形成縫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磁懸浮隧道岸邊段軌道梁結構設置方式,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軌道梁承臺與隧道結構底板之間的縫隙處至少設置有一道止水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磁懸浮隧道岸邊段軌道梁結構設置方式,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承臺下方設置有鑽孔灌注樁。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隧道類,具體地講是涉及一種磁懸浮隧道岸邊段軌道梁結構設置方式,該設置方式將軌道梁承臺與隧道結構底板分離,使軌道梁承臺與隧道結構相對獨立,並在承臺下方設置鑽孔灌注樁,以實現對軌道梁變形和基礎沉降的有效控制,其優點是,使得軌道與暗埋段結構相對獨立,各自受力體系明確,控制有保證,在防水措施切實可行的前提下,具有樁基數量少、計算沉降量小的優點。
文檔編號E02D29/045GK2931555SQ20062004274
公開日2007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13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13日
發明者沈秀芳, 申偉強, 曹文宏, 楊志豪, 喬宗昭, 範益群, 彭子暉, 陳正杰, 賀春寧, 王建清, 李文沛, 陳定祥, 宋德楠, 董明鋼 申請人: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