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博物館扇面(波蘭招貼藝術展)
2023-08-03 05:11:36 1
2017年5月26日,「現代性的五副面孔——波蘭招貼藝術展」於復旦大學博物館開幕。展覽展出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波蘭招貼畫70餘幅。「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該展覽從策劃、布展到教育活動都是由復旦大學文博系師生共同完成。展覽將展至今年7月2日。
復旦大學博物館「現代性的五副面孔——波蘭招貼藝術展」現場
「現代性的五副面孔——波蘭招貼藝術展」是復旦大學博物館首次舉辦的國外現代藝術展,展覽展出上海大學博物館收藏的波蘭招貼畫70餘幅,這些作品的創作年代跨越上世紀中葉至近年。波蘭招貼畫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其發展過程中呈現的多元性與其社會背景有密切關聯。與此同時,西方接踵而至的現代藝術流派也對波蘭招貼藝術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如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波普主義等,都可以在本次招貼作品中見到。
亨裡克·託馬什夫斯基「戲劇協會成立」(1975)
「現代性的五副面孔——波蘭招貼藝術展」分為五個單元,分別以「極簡與實用」、「物質的隱喻」、「自我的探索」、「欲望與謊言」和「毀滅與重生」為題,嘗試為觀眾提供有關展品功能、圖像主題、藝術風格、時代背景等多元化的欣賞角度與解讀方式。
萊赫·馬耶夫斯基「亨裡克·託馬什夫斯基1914-2005回顧展」(2011)
雅各布·斯特佩「捉弄新學生活動」(2001)
關於展覽的題目,復旦大學文博系的策展團隊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現代性的五副面孔》是美國文藝理論家馬泰·卡林內斯庫的著作,分析了現代性的五個基本思潮概念:現代主義、先鋒派、頹廢、媚俗藝術和後現代主義,取書名為展覽的名稱,本次展覽試圖在藝術風格、現代思潮、不同實用功能等諸多分類方式中,尋找一種能給予觀眾自身啟發的綜合性思路。
弗蘭齊舍克·斯塔羅夫耶斯基「白鷹——波蘭國家象徵700 年展」(1995)
耶日·契爾尼亞斯基「《審判》電影招貼」(1979)
揚·姆沃多熱涅茨「《婚禮》戲劇招貼」(1995)
波蘭招貼藝術在現代化浪潮中的多元面向與其所處的社會背景有密切的關係。20世紀的波蘭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以及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歷史進程,這些變革刺激了波蘭藝術的演進與發展。波蘭招貼藝術啟蒙於歐洲大陸的「青年風格」,響應過二戰後社會主義「藝術為政治服務」的號召,經歷了商品化的淘洗和獨立電影的錘鍊,堪稱20世紀波蘭社會發展與藝術生活的一面鏡子。
維克多·薩多夫斯基「卓別林《拳王》電影招貼」(2010)
耶日·契爾尼亞斯基「『布蘭詩歌』音樂會」(1980)
弗蘭齊舍克·斯塔羅夫耶斯基「弗蘭齊舍克·斯塔羅夫耶斯基的個人招貼畫展」(2002)
米羅斯瓦夫·亞當奇克「《假面》電影招貼」(2010)
出現在大街小巷、櫥窗樓宇的招貼畫,是一副副展示給公眾的彩色面孔。將它們連綴起來,其中閃現著的是色彩斑斕的歷史表情,其背後則是社會運動與文化思潮轟然前行的壯闊圖景。
雷扎克·霍爾德丹諾維奇「《卡門》戲劇招貼」(1967)
耶日·斯卡澤尼斯基「《浮士德博士的悲劇》戲劇招貼」(1975)
維克多·薩多夫斯基「《弄臣》戲劇招貼」(1997)
這批展出的波蘭招貼畫最早由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潘耀昌教授收藏。潘耀昌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波蘭人對於招貼畫的創作與收藏特別重視,在收藏領域有的招貼畫收藏門類,甚至還有專門的招貼畫博物館,還定期舉辦國際性的招貼畫評獎,「參評的作品一定要是確實為了某場活動而創作並曾經張貼過的,專門為評獎而創作的作品不符合要求,要被退回去的」。
安傑伊·克拉耶夫斯基「《辛巴達》電影招貼」(1972)
揚·薩福卡「《坎特伯雷故事集》電影招貼」(1976)
潘耀昌教授在開幕式後做了題為《皇冠上的寶石——波蘭招貼藝術》的主題講座,敘述波蘭招貼藝術崛起的歷史背景、原因、國際地位,以及招貼藝術的特點和相關理論問題,包括數位化時代的現實和手繪訓練的意義。
格熱戈日·拉舒克「《大門前的製鞋人》戲劇招貼」(2007)
弗蘭齊舍克·斯塔羅夫耶斯基「《誰害怕維吉尼亞·伍爾夫?》戲劇招貼」(2002)
瓦爾德瑪·希維茨「《鐵皮鼓》電影招貼」(2007)
2016年,復旦大學博物館曾與浙江德清博物館合作,舉辦「溯源——浙江原始瓷考古成果特展」,取得了不錯的社會反響。復旦大學博物館館長、文博系教授劉朝暉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目前復旦大學博物館利用二樓的展廳,基本上每年要策劃一場特展,策展力量則主要來自文博系的學生,我們教師則負責指導,並做一些統籌、聯絡的工作。『溯源』展我們做得很辛苦,但是辛苦得到了回報。今年我們就發動了更多同學來參與。高校的博物館有其特點,一方面易於發揮高校在學術方面的優勢,一方面也要發揮教學上的功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提供實踐的機會。」記者了解到,復旦文博系各年級的學生群策群力、共同合作,完成了包括展覽策展、布展、展覽配套的教育活動,甚至衍生品設計的幾乎全部主要工作。
復旦大學博物館「現代性的五副面孔——波蘭招貼藝術展」展廳現場
此外,展期內還穿插著4場講座,2場電影放映,還有為中小學生量身定製的博物館進校園活動。「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在開幕式現場即看到了組織參觀的中學生。波蘭駐上海總領事館副領事Anna Romsicka在開幕式致辭中也表達了希望中國觀眾能夠通過這個展覽對波蘭文化增加更多一層了解的願望。
「現代性的五副面孔——波蘭招貼藝術展」在復旦大學博物館展出,展至2017年7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