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集中採購「省時省錢」廠商順勢而動
2023-08-02 23:06:11
如何實現最優採購效果,使公共資金帶來最大價值,是政府採購行業所追求的目標。而實現這樣一種目標,採用批量集中採購是政採科學化管理的必經之道。近日,財務部下達了《關於進一步推進中央單位批量集中採購試點工作的通知》,預示政府採購已進入批量採購時代。
政採制度中的「優勝劣汰」法則
以往,協議供貨被許多地區採用,便捷易操作是其最大的好處,但這其中也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據「2010年政府協議供貨項目數據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包括中標產品、合同個數、採購金額在內的協議供貨數字已經保持了2006-2010連續5年的增長。
分析其原因,無法實現集中管控和規模效益,已成為協議供貨的最大弊端。各採購部門根據協議採購所需產品,不僅沒有價格優勢,某些情況甚至高於市場價,這在「三公」矛盾凸顯的當下,這顯然背離《政府採購法》的宗旨,難以讓社會公眾認同和理解。
在批量集中採購新模式下,概括起來其最大好處就是「既省時又省錢」。對於通用型產品或服務類項目而言,批量規模採購有利於實施集中統一的標準控制,並以此為基礎將各部門分散的需求集中,形成批量式採購,形成議價空間。批量集中採購還有利於集中監管。通過向社會公開招標等方式,會吸引社會公眾參與監督,採購量越大社會關注度就會越高,批量集中採購實現統一監管,從預算、配置、採購過程、履行合約等方面實現相對透明的監管。
當形成了批量規模,再結合相對透明的操作模式,會吸引更多供應商參與,競爭性就越強,採購方的選擇面就會越多,價格優勢、品質優勢、服務優勢就越發明顯。據業內人士透露,在8月17日第一期批量集中採購項目已正式開標之後,某國際品牌投標的同等配置產品比之前協議供貨時的價格降低了2000元左右,批量集中採購所帶來的科學化採購理念由此得以彰顯。
政採供貨商的「試金石」
批量集中採購模式固然有很多優勢,但對於供應商來講,則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在記者走訪的幾家企業中,各廠商對未來批量集中採購皆給予了歡迎的態度,並為此制定了各項解決方案。比如同方電腦商用系統公司總經理張偉則表示,「省時省錢」是批量集中採購的根本目的。對於供貨商來講,「省時」除理解為採購過程的高效外,更應該是廠商服務的快速高效。「省錢」則不應局限於一次性採購價格,更多的還是從提供安全穩定的產品和專業維護服務角度出發,避免客戶發生二次採購現象,在短期和長期利益上幫助客戶節省費用支出。
據張偉介紹,同方電腦通常會根據客戶長期業務需要,提供更超值的機型配置。比如在「『綠色』電腦進西部」項目中,招標辦要求電腦CPU為2.5GHz,而在同一價格區間內,同方電腦則提供了2.8 GHz產品,使產品更新換代周期加長,減少再次採購行為。
而為了更好服務於政府採購客戶,同方電腦更提出了「主動」模式,一改過去客戶報修後的被動響應,而通過定期巡檢、設備檢修等主動行為,將客戶應用中的潛在風險降至最低。現在同方已組建出包括「三專」綠色通道和「零時空」遠程響應平臺等在內的「地空一體化」主動服務體系,並受到客戶的一致好評。
而以上種種措施,無疑是對供應商成本調控的一種考驗,只有具備超強綜合實力的一流廠商才可以做到,顯然同方電腦已具備如此實力。隨著批量集中採購的進一步落實,相信必將形成一個陽光、公正、廉潔、高效的採購平臺,而這個平臺,又是對供應商的試金石。各政採廠商必將在這個平臺上得到很好的磨練,不斷完善自己,廠商綜合實力到底行不行,拿到這個平臺上一試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