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好的相處狀態有話直說(成年人的相處原則)
2023-08-02 23:52:17
一個人的沉默,並不是面對你無話可說,也不是沒有情緒;而是在某個瞬間,他覺得自己沒有解釋的必要。
有一句歌詞是這樣:
「你坐在我左側,卻像隔著銀河。」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並不是天涯海角,也不是城市的兩端,而是彼此面對面坐著,卻相顧無言。
他不懂你的情緒,不懂你的心思,無法理解你此刻內心的悸動,不安,難言與多愁善感。
這個時候,我們要如何做呢?
唯有沉默,在沉默中獨自消化。
人生的第一堂課,是與父母之間的相處模式。
這堂課,將貫穿我們的一生。
孩童時期,對待父母的態度是:敬佩,尊敬,崇拜,遵從。
無論父母說什麼,做了什麼,你都認為是對的。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你都認為父母是你眼中的「大英雄」,他們無所不能,無所不會。
但不知道從哪一天起,你發現父母在你眼中的形象變了,他們變得刻薄,自私,不願意理解你,總是壓榨你。
你在心中想的是:
「父母每天只知道催促我學習,做功課,讀書,卻從來都沒有考慮過我的壓力。」
「父母只會問我為什麼不開心,卻不明白我為什麼不開心;因為我在家裡過得壓抑,所以不開心。」
「為什麼別人家的父母,都能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而我想要一件禮物,父母都不願意買給我。」
當這種心理產生,就是子女與父母之間矛盾的展開。
而作為父母,他們也無法理解自己的孩子。
父母們往往會想:
「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你為什麼不理解我呢?」
「我們省吃儉用,努力工作,就是為了給你創造好的生活;難道這些,你都不明白嗎?」
「我們希望你出人頭地,不希望你的將來過上不好的人生,你為什麼不懂呢?」
其實,父母與子女都沒有錯,只不過彼此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而已。
也許你的父母沒有別人那麼優秀,也許他們無法給予你那麼多;也許在同齡人面前,你所擁有的,並不多。
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父母在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努力,給你力所能及範圍內最好的。
從父母的角度來講:
應該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理解孩子的心事,站在他的年齡段去理解他,感受他們的思維變化。
孩子需要什麼?
需要空間,需要自由,需要容納小秘密的地方。
從子女的角度來講:
也許在當下的年齡段,你不懂父母,無法理解父母;但總有一天,你會明白他們的處境,因為你也會成為父母。
如果你無法理解他們,那就保持尊重和禮貌;畢竟,與爭論對錯比起來,家庭的幸福才是重要的。
情侶相處,最難過的事情是什麼?
你看了一本書,為書中的故事悲傷流淚,他卻笑你矯情;
你難過,因為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讓你一度抑鬱,他卻嫌你煩,認為你太多負面情緒影響到了他。
愛人之間,不懂你比不愛你,更令人難以接受。
作家廖一梅說:「人這一生,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懂得。」
懂得,才是最長情的告白,最浪漫的情話。
也許沒有太多轟轟烈烈,但懂得,就是彼此之間最好的狀態。
生活很漫長,人生很漫長,如果跟一個不懂你,不理解你的人生活在一起,那得是多麼痛苦的事情啊?
我們常說:一定要找個三觀相似,懂你也愛你的人在一起。
其實,這就是兩個人是否合拍,默契度是否高。
看到對方委屈,你不需要多說什麼,只需要給他一個堅定的擁抱;
感受到他的快樂,你只需要陪在他身邊,和他一起笑,跟他一起鬧。
懂得,並不是要說太多大道理,而是「潤物細無聲」一般的細膩和自然。
他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你都會理解他背後的意思。
而對於他來說,也同樣在意你的一舉一動。
愛人之間最好的默契是什麼?
是無聲似有聲,更是擲地有聲;是相對無言,但愛意從眼神中流淌。
而在人際交往中,不懂你的人,更不需要去解釋。
「井蛙不足語海,夏蟲不可語冰」。
你不能跟生活在井裡的蛙,去講述大海的遼闊;你不能跟生活在夏天的蟲子,描述冬天的寒冷和美好。
同樣,在社交中,你無法跟不懂你的人去講述你心中的願望和憧憬。
解釋再多,他們也不會懂;不解釋,才是最好的選擇。
你遇到「懂你」的人了嗎?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