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受涼了容易打嗝(為什麼寶寶容易打嗝和受涼)
2023-08-03 02:36:22
很多新手媽媽都會遇到寶寶打嗝的問題,其實小寶寶吃完奶打嗝是正常的。嬰幼兒常常因啼哭、吃奶、吞咽過急而致打嗝,輕者打嗝幾分鐘即可自行消失,重者會導致嬰幼兒臉色發青、呼吸困難,以至影響睡眠。所有媽媽們應該學會幫助寶寶緩解打嗝的症狀。
小嬰兒為什麼容易打嗝?
正常的嬰兒與成人一樣在胸腔和腹腔之間有一層很薄的肌肉,稱為「膈肌」,它把胸腔和腹腔分隔開來,起到分隔和保護胸、腹腔器官的作用。
與成人不同的是,嬰兒是以腹式呼吸為主,膈肌還是嬰兒呼吸肌的一部分。當膈肌收縮時,胸腔擴大,引起吸氣動作;膈肌鬆弛時,胸腔容量減少,引起呼氣動作。
當嬰兒吃奶過快或吸入冷空氣時,都會使植物神經受到刺激,從而使膈肌發生突然的收縮,引起迅速吸氣並發出「嗝」的一聲,當有節律地發出此種聲音時,這就是所謂的嬰兒打嗝了。
4、不要在嬰兒過度飢餓或哭得很厲害時餵奶,這也是避免寶寶打嗝的措施。
5、寶寶在打嗝時可用玩具引逗或放送輕柔的音樂以轉移其情緒,減少打嗝的頻率。
寶寶打嗝情況嚴重警惕潛在疾病
提醒家長,嬰兒打嗝多為良性自限性打嗝,沒有成人那種難受感,「打」一會兒就會好,但是如果寶寶打嗝嚴重,並且還伴有其它症狀,則應該注意了。比如,有胃食管反流的寶寶可能更會經常打嗝,如果寶寶總打嗝,特別是常吐奶、咳嗽或者看起來很煩躁,建議諮詢醫生。
此外,如果寶寶打嗝到了無法抑制的程度,或非常頻繁,或者1歲之後還經常打嗝,那就要帶他去醫院了。異常的打嗝可能說明寶寶有更為嚴重的潛在疾病,但這種情況非常少見。
應對寶寶打嗝最好是預防
應對寶寶打嗝最好是預防。媽媽們應該注意,寶寶在啼哭氣鬱之時不宜進食,吃奶時要有正確的姿勢體位。
吃母乳的寶寶,如母乳很充足,進食時應避免使乳汁流得過快;
人工餵養的寶寶,進食時也要避免急、快、冰、燙,吸吮時要少吞慢咽。
1 寶寶受涼嘔吐小妙方:熱水袋捂肚子 寶寶受涼嘔吐,媽媽可用38℃左右的溫水裝入熱水袋給寶寶焐焐肚子,如果害怕掌握不好尺度燙到寶寶,也可以手掌搓熱給寶寶焐肚子。 注意: 注意水的溫度,千萬不要燙到寶寶。
2 寶寶受涼嘔吐小妙方:肚臍貼薑片 切一片姜,用微波爐稍稍加熱,以不燙手為適宜,用醫用膠布固定在寶寶的肚臍上,晚上睡覺前貼,次日早晨取下來。 注意: 選用新鮮姜切片,加熱之後的薑片不要太燙,也注意不要烤乾了。
3 寶寶受涼嘔吐小妙方:按揉足三裡100次 用拇指指尖輕按揉小兒足三裡各100次。具有燥化脾溼,生發胃氣的作用。可以預防因為嘔吐引發的腸胃不適。 足三裡位置: 足三裡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
4 寶寶受涼嘔吐小妙方:按推顫中100次 用拇指螺紋面自小兒羶中穴向下推至臍部100次。具有治療因為嘔吐引發的胸部疼痛、呼吸困難、咳嗽的作用。 顫中穴位置: 羶中穴位於小兒兩乳頭連線正中點。
5 寶寶受涼嘔吐小妙方:橫紋推向板門100次 用拇指橈側緣著力自寶寶大魚際掌根處直推向拇指指根。能夠預防感冒,緩解嘔吐帶來的咽喉疼痛、鼻塞、咳嗽等症狀。 大魚際位置: 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開手掌時明顯突起的部位,醫學上稱其為大魚際。
6 寶寶受涼嘔吐小妙方:運內八卦100次 用中指面著力在寶寶掌心四周作逆時針環形運法。有理氣寬胸,順氣化痰,消宿食,降胃逆,調和五臟的功能。 內八卦位置: 手掌面,以掌心(勞宮穴)為圓心,以圓心至中指根橫紋內2/3和外1/3交界點為半徑,畫一圓,八卦穴即在此圓上。
7 寶寶受涼嘔吐小妙方:揉天突100次 用中指端著力,在寶寶胸骨切跡上緣、凹窩正中作按揉法。能夠緩解寶寶嘔吐帶來的氣喘、咳嗽等症狀。 天突穴位置: 位於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在左右胸鎖乳突肌之間,深層左右為胸骨舌骨甲狀肌。
8 寶寶受涼嘔吐小妙方:推天柱骨100次 用食、中兩指指面在寶寶頸後自後髮際正中推向大椎穴。有治療發熱、嘔吐、驚風等症狀。 天柱骨位置: 取定穴位時正坐低頭,該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9 寶寶受涼嘔吐按摩注意事項 1、家長一定要找準寶寶的穴位,最好請教專業按摩師。 2、家長在按摩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力道,和按摩中與寶寶的互動。
10 預防寶寶受涼嘔吐的方法 1、在每次餵奶或者餵飯後把寶寶豎起來放在肩上輕輕拍後背,直到寶寶打嗝以後才能躺下。 2、兩個月以內的寶寶,一般不用枕頭,但最好床墊是傾斜15度的,頭高腳低。 3、餵完奶後,抱起和放下寶寶時動作要輕,不可用力搖晃。 4、如果嘔吐僅是偶爾發生,嘔吐後精神依然很好,不哭鬧,沒有痛苦的表情,一般沒有大問題。在手邊為寶寶準備一些小毛巾或溼巾,一旦寶寶溢奶,及時為寶寶擦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