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小孩子可以串門嗎(過小年打小孩)
2023-08-02 22:04:17 3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小年」是農立新年前的一個重要日子,家裡人平時再忙,從小年開始也要為春節做各種準備了。
二十三糖瓜粘就只指吃灶糖的習俗,二十四開始家裡就要做大掃除,既有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陳」(塵)布新的期待,從這幾天開始越來越有過年的氣氛。
我國關於「小年」有許多習俗,大部分都是美好的寓意,但其中有一個習俗成了許多人的「童年陰影」,直到成年後也很難釋懷。
過「小年」打小孩?男子表示:太委屈了
大家是否聽說或經歷過這一習俗呢?在許多地區一直有「小年」打小孩的習俗,糖媽曾看到一位王先生分享自己的經歷,真的又心疼他又忍不住笑。
王先生小時候,每年在小年這一天都會被打,要麼就是被罵,雖說父母打得不重罵也不太狠,但他還是覺得委屈,直到成年後也有心理陰影。
後來他結婚生子,有一年母親在小年念叨:「我可捨不得打我的大孫子,這個規矩以後取消了」!王先生不解地問母親,什麼規矩需要打孩子?這才發現自己小時候被打的秘密。
原來,在王先生童年時代,父母對「過小年打小孩」的寓意深信不疑,認為小年立規矩孩子一整年都聽話。因此每年都在小年這天故意「找茬」,然後用嚴肅講理或「打屁股」等方式,給王先生「下馬威」。
如今部分地區仍保留這一習俗,說來不算是迷信,而是人們的另一種期待。
過小年打小孩兒,喜慶日子為何要這樣?
為何要在小年這天「打小孩」,更過分的是找茬批評孩子?並不是父母狠心。
這裡的「打小孩」其實並不重,只是家長象徵性地打手板或打屁股,過去有「越打越熱鬧,越打越發」的寓意。但平白無故打孩子又不佔理,有些家長就故意找些理由,並不是家庭暴力。
至於為什麼要在小年這年呵斥孩子,確實和立規矩有點關係。臨近新年大家都圖個吉利,而小孩子不懂事又淘氣,很容易說錯話或闖禍惹家長生氣。
中國有但年三十和正月裡不罵孩子的習俗,想讓孩子在這期間不被罵,就要提早一些給孩子定規矩,早點改掉壞毛病,因此小年過後只大年三十之前,孩子被呵斥的頻率明顯增加。
小年的寓意很美好,「打小孩」的形式可以做出改變
小年在不同地區的時間不一樣,部分南方地區仍保留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傳統,而北方大多是在臘月二十三,還有比較特殊的地區會將正月十五視作小年。
大部分人都熟悉的臘月二十三、二十四,象徵著農曆春節的「序曲」,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如果說春節是團聚,那麼小年更注重祈福,許多不被理解的行為和習俗,出發點都是為了來年過得更好。「打小孩」的初衷或許是好的,但用到現在的家庭教育中不太合適,家長也要適當做出改變。
年代不一樣,過小年教育孩子不必再注重「打」這個形式,只要達到立規矩的目的就好了,至於「越打越發」這個寓意,其實和孩子關係不大。
這樣帶孩子過小年,既開心又有意義
小年別再「打小孩」,家長帶孩子做好這幾件事才更有意義。
1)讓孩子有參與感
每個家庭在小年要做的事不一樣,孩子或許幫不上大忙,但在一些小事上是可以多多參與的。
比如和家人一起包餃子、打掃自己的房間,和大人一起逛集市,買灶糖備年貨。這樣一來孩子就算不懂得小年的傳統故事和寓意,也清楚了小年有哪些儀式感,對節日更加重視。
2)新年新氣象
「有錢沒錢,剃頭過年」,小年這天大人和小孩都要洗浴、理髮。不只是為了身體上的清潔,也有丟掉煩惱,迎接新生活的美好寓意。記得早些帶娃去理髮店整理髮型,這樣一來也能堅持過正月再剪頭。
3)帶娃祭祀要多加小心
祭灶是小年這天重要的活動,許多家庭也會帶著孩子祭拜祖先。在過去家裡的男孩必須要到場,女孩子多數不用去祭拜。
但家長也要注意,這種場合孩子很少見到,且現場氣氛有些嚴肅,若孩子平時比較膽小就別硬拉著他去。
糖果媽媽有話說:
小年過後,時間仿佛被按下了快進鍵,忙著忙著就到新年了。家長注意以上幾件事,拉開幸福的新年序曲。
【今日話題】你的家裡,小年期間有哪些習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