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管自卸鑽頭組合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09 07:40:26 1
專利名稱:跟管自卸鑽頭組合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施工領域,具體是一種錨杆施工工具,更具 體是一種跟管自卸鑽頭組合結構。
背景技術:
跟管法自卸鑽頭組合件的施工方法可以用於建築、鐵路、公路、 水利、港口、礦山等行業涉及擋土所用的錨杆施工的一種新的施工工 藝。
傳統的錨杆施工方式施工過程包括鑽孔、下錨索(注漿管)、注 漿、張拉。上述方法對於鬆散砂土地層,通常釆用一次性錨杆(地質 鑽頭轉換器作為錨杆)施工工藝複雜、施工速度慢、遇見較大砂石顆 粒無法鑽進且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錨杆施工的跟管自卸鑽頭組合
結構,具體方案是
一種跟管自卸鑽頭組合結構,包括套管,還包括自卸鑽頭、鑽頭 轉換器,所述自卸鑽頭尾端具有凸榫,所述鑽頭轉換器前段有與凸榫 相對應的凹槽,鑽頭轉換器後端有螺紋與套管連接。
所述自卸鑽頭尾端凸榫和自卸鑽頭翼片數量為2~8個,均勾分布。
所述自卸鑽頭尾端凸榫和自卸鑽頭翼片厚度為6 ~ 25mm。 所述自卸鑽頭尾端凸榫和鑽頭翼片為鋼板。
所述自卸鑽頭鑲有硬質合金;鑽頭轉換器前端和側面鑲有硬質合金。
所述自卸鑽頭鑲有金剛石;鑽頭轉換器前端和側面鑲有金剛石。 所述鑽頭轉換器、自卸鑽頭間的孔隙為出漿孔,所述出漿孔與套 管對接。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釆用本實用新型結構可簡化施工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對環 境的汙染,從而大大降低成本,進行環保化文明施工。
圖l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2為圖1結構的A-A左視圖 圖3為2凸榫結構示意組圖; 圖4為3凸榫式結構示意組3圖5為4凸榫結構示意組圖; 圖6為8凸榫結構示意組圖; 圖7為鑽頭轉換器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7結構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l、圖7所示, 一種跟管自卸鑽頭組合結構,包括自卸鑽頭 1、套管2、鑽頭轉換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自卸鈷頭尾端具有凸榫 r ,鑽頭轉換器前段有與之相應的凹槽4,鑽頭轉換器後端有螺紋5 與套管連接。
如圖3~圖6所示,所述自卸鑽頭尾端凸榫和自卸鑽頭翼片數量
為2~8個,均勻分布。
所述自卸鑽頭尾端凸榫和自卸鑽頭翼片厚度為6-25mm。
所述自卸鑽頭尾端凸榫和自卸鑽頭翼片為鋼板,也可用其他剛性
可焊接板材。
所述鑽頭轉換器、自卸鑽頭間的空隙為出漿孔3,所述出漿孔與 套管對接。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將跟管法自卸鑽頭組合件安放在套管 的前端;跟管法自卸鑽頭組合件自卸鑽頭尾端具有凸榫,鑽頭轉換器 前端有與之相應的凹槽。自卸鑽頭組合件自卸鑽頭與鑽頭轉換器對插 連接,既可以傳遞扭矩又可以使水泥漿(或泥漿)順利噴出將鑽屑帶 出孔外。鑽頭轉換器尾端與套管螺紋連接。
跟管法自卸鑽頭、鑽頭轉換器與套管一起進行鑽進,鑽至設計深 度,鑽進過程中以水泥漿(或泥漿)作為循環液。將鋼絞線通過套管、 鑽頭轉換器的中空通道插入到套管內直至孔底。水泥漿既可以作為循 環液減小鑽進阻力,也是一種注漿材料與鑽頭切削下來碎屑一起形成 錨固體。注漿結束後,將鑽頭轉換器與跟管法自卸鑽頭斷開並將鑽頭 轉換器提出孔外,自卸鑽頭和鋼絞線一起留在孔內,最後形成可以提 供抗拔力的拉力式錨杆。
也可在地層中鑽土的同時,通過套管、鑽頭轉換器的中空通道, 向鑽孔內灌注水泥漿,同時利用鑽頭的攪拌,與切削下來的土層碎屑 共同形成錨固體。
權利要求1. 一種跟管自卸鑽頭組合結構,包括套管,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自卸鑽頭、鑽頭轉換器,所述自卸鑽頭尾端具有凸榫,所述鑽頭轉換器前段有與凸榫相對應的凹槽,鑽頭轉換器後端有螺紋與套管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自卸鑽頭尾端 凸榫和自卸鑽頭翼片數量為2~8個,均勻分布。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自卸鑽頭尾 端凸榫和自卸鑽頭翼片厚度為6 25mm。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自卸鑽頭尾 端凸榫和鑽頭翼片為鋼板。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自卸鑽頭鑲 有硬質合金;鑽頭轉換器前端和側面鑲有硬質合金。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自卸鑽頭鑲 有金剛石;鑽頭轉換器前端和側面鑲有金剛石。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鑽頭轉換器、 自卸鑽頭間的孔隙為出漿孔,所述出漿孔與套管對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跟管自卸鑽頭組合結構,包括套管,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自卸鑽頭、鑽頭轉換器,所述自卸鑽頭尾端具有凸榫,所述鑽頭轉換器前段有與凸榫相對應的凹槽,鑽頭轉換器後端有螺紋與套管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採用本實用新型結構可簡化施工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對環境的汙染,從而大大降低成本,進行環保化文明施工。
文檔編號E02D5/76GK201288506SQ20082021902
公開日2009年8月1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10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10日
發明者張丙吉, 曾慶輝, 程寶和 申請人:瀋陽中建東設巖土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