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美女最終歸誰(古代四大美女倍受榮寵)
2023-07-09 07:37:06 3
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倍受男人榮寵,為何都沒留下子嗣?
形容女子的美麗,人們常常會引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組成語,其實,「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代表的就是古代傳說中的四大美女:沉魚指的是西施,落雁指的是王昭君,閉月指的是貂蟬,羞花指的是楊玉環。然而,令人費解的是,有著「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絕世之貌的美女,雖然倍受男人恩寵,卻多未留下子嗣,這又是為什麼呢?今天,老黃就帶你走近她們的人生,一探究竟。
西施擁有「沉魚」之譽,是因為她曾經常臨水浣紗,好色的魚兒也被她的美色所徵服,因見其美而忘記遊水,漸沉於水底之故。西施,子姓施氏本名施夷光,春秋時期越國美女,一般稱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
越王勾踐在對吳國戰爭中失利後,採納文種「伐吳九術」之四「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為此,越王派人在國內遍尋美女,結果在薴蘿山下尋得西施、鄭旦。西施與鄭旦均為鄉下姑娘,雖然天生麗質,但是,卻缺少惑人的妖嬈,所以,越王又下令建造美女宮,教以歌舞禮儀,「飾以羅 ,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於都巷。三年學成,使範蠡獻於吳王」。獲得越國美女的吳王夫差,心中大悅,築姑蘇臺,建館娃宮,將西施、鄭旦二人藏於椒花之房,天天沉溺酒色,日夜享樂,以至荒於國政,最終為吳王所滅。
西施的結局,也很迷離,一說沉江被殺,一說隨範蠡浪跡江湖,這些都是傳說,正史上的西施,是不知所蹤的。這樣的結局也好理解,歷史是男人們寫就的,一介弱女子,使命既然已了,誰還會再去關心她的存亡呢?
認真說來,西施與鄭旦是中國古代最早的間諜,她們以犧牲自己的色相,迷惑了吳王,成就了越王,說到底,她們都是男人們手中的棋子,是被人玩弄的寵物,她們的任務是只有迎合。但是,吳王夫差結識西施與鄭旦時,已是年逾五旬的老者,雖然能天天抱紅擁翠,也多是淺嘗輒止、有心無力,播下的都是無用的種子。所以,西施(傳說鄭旦入吳不久就抑鬱而逝)才沒能為他留下兒女。西施的不育,問題應該出在男人身上。
王昭君之所以能名垂千古,也是源於她的「獻身精神」。王昭君本為貧民之女,因其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被選入掖庭,成為了一名宮女。
根據民間傳說和記載,王昭君入宮以後,由於不肯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毛延壽趁機醜化將王昭君,因此沒能被漢元帝選入後宮。後來,南匈奴首領呼韓邪來長安朝覲漢元帝,以盡藩臣之禮,並自請為婿。呼韓邪想借和親來促進雙邊關係,並表示如果和親成功,願意永保塞上邊境的安寧。漢元帝遂將王昭君賜給呼韓邪單于。
王昭君的「落雁」之譽,就是源於她出塞途中。辭別漢廷的王昭君,一路北上,沿途黃沙滾滾、馬嘶雁鳴,使她心緒難平,遂於馬上彈奏《琵琶怨》。悽婉悅耳的琴聲,美豔動人的女子,使南飛的大雁忘記了擺動翅膀,紛紛跌落於平沙之上,落雁便由此成為了王昭君的雅稱。
王昭君抵達匈奴後,被稱為寧胡閼氏。在四大美女中,只有王昭君是成功做過母親的。王昭君和呼韓邪單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後被封為右日逐王。
但是,呼韓邪單于死後,依匈奴舊俗,父親的財產(包括女人)是父死子繼(兄死弟繼),王昭君不能接受「嫁給」「兒子」之辱,曾上書漢廷,請求歸漢,但是,漢成帝敕令「從胡俗」,依遊牧民族收繼婚制,復嫁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單于,兩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九年後,她的第二任丈夫復株累單于又死了,且糜胥繼任為搜諧若鞮單于後,王昭君又被轉入且糜胥的後宮。兩年後,王昭君病逝。
「閉月」的貂蟬,只是個虛構的文學人物形象,所謂「閉月」,意為連月亮見了她都比不過,只得遮擋在雲後面。傳說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有了「閉月」之譽的貂蟬,被王允一「女」二嫁,結果引發呂布與董卓的火併,最終導致董卓與呂布先後斃命,這一切全賴貂蟬之功。因為貂蟬是個虛構人物,她當然不會留下什么子嗣的。
最後再說說楊玉環。楊玉環出生於宦門世家,高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楊玉環的童年是在蜀州度過的。10歲左右時,楊玉環因父親去世,被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璬家。這樣,楊玉環就有機會接近皇家。
楊玉環天生麗質,性格婉順,姿質豐豔,擅長歌舞,通曉音律。因而,15歲時就被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相中,嫁給了自己的兒子壽王李瑁為妃。婚後兩人十分恩愛。3年後,武惠妃病逝,唐玄宗思念成疾,整天鬱鬱寡歡。當時雖有後宮數千,卻無一人能解玄宗之憂。這時,有人趁機給玄宗打小報告,說是壽王妃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於是,唐玄宗就將楊玉環召入後宮之中,並一見傾心,將其留在自己身邊。
玄宗此舉,引來朝野的許多非議,為免受「奪媳」之名,楊玉環入宮3年後,唐玄宗又以為給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下詔讓玉環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 又5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便「名正言順」地冊立楊玉環為貴妃 。楊玉環自入宮以後,便因「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而「三千寵愛在一身」。她以自己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雖曾因妒而觸怒玄宗,以致兩次被送出宮,但最終玄宗還是難以割捨。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
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後,楊玉環跟隨唐玄宗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時,因受哥哥楊國忠的影響,士兵譁變,被唐玄宗含淚賜死,時年37歲。一代才女,命喪荒郊,在四大美女中,結局為最慘者。
楊玉環雖然先後服侍過壽王也玄宗,但是,並沒留下子嗣。當初,如果與壽王能有愛情結晶的話,玄宗是不便橫刀奪愛的。壽王李瑁與楊玉環做了3年夫妻,兩人生沒有孩子,但是,李瑁韋昭訓之女成婚後,卻接連生下了5子3女,說明壽王的身體是沒毛病的。由此可以反證,楊貴妃的無子,應當是屬於她自身的問題——她可能患有不孕不育症。
(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