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95周年徵文範文:光輝歲月
2023-07-09 22:23:14 2
轉眼間,已經建黨95周年了。小編整理了相關的徵文作文,快來看看吧,也許對你有幫助噢。
建黨95周年徵文範文:光輝歲月
大業在勤!95年的風風雨雨,人走過的是一條坎坷之路,但同時也是光明之路。翻身歌唱,推翻三座大山,一個嶄新的有尊嚴的新中國誕生在世界之巔。
所有黨員為此唏噓感慨,為此驕傲動容。沒有,就沒有新中國!我們黨戰勝了封建主義,戰勝了官僚資本主義,戰勝了帝國主義,創造了歷史,用鮮血和生命為人民鋪就了通往幸福和自由的康莊大道。90年的歷程,壯麗而厚重,既有艱辛,也有英勇,堅守在靈魂的高處,做華夏兒女的明燈。第一代人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奮鬥終生,新中國領導人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為了這樣的任務,無數個人前赴後繼、無私奉獻,不怕犧牲,才有今天的國泰民安和輝煌事業,才有改革開放的成功,才有大國國民的地位和自豪感。
多麼不容易,這樣的經歷,多少人會堅持下來?長徵、草地、雪山、酷刑、地震、海嘯、洪水、戰爭……我們人在逆境面前,從來沒有屈服過;在困難面前,從來沒有退縮過,因為我們有無比強大的精神支柱,因為我們背靠著祖國和人民。
我們人在求真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以國情為本,把馬列思想同國內實際結合起來,做好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團結各民族,團結各階層,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只為一件事:發展新中國,為最廣大的中國人民營造福祉。
我們也曾迷失過,我們也曾跌倒過,但我們總能不屈不撓地重新頑強地站起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三個代表,就是我們的心聲,絕不凌駕在百姓之上,永遠服務在群眾身邊。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只有堅持「八榮八恥」,才能經受住任何考驗,得到最普遍地支持和擁護,立於不敗之地,立於根本,發揮我們的先進性,保護和完成好前輩先烈們未竟的事業!
我們必須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就是堅持幸福的方向;堅持黨的領導,就是堅持最美好的夢想。我們要和千千萬萬個黨員一樣從勤做起,踏踏實實地做好一名為民所屬的人,用自己有限的一生來奉獻,這是對我黨90年偉大曆程的最好紀念!
建黨95周年徵文範文:光輝歲月
今天,坐在寬敞的教室裡,四周偶爾聽見一陣翻書聲和筆尖飛速滑過紙張的聲音。窗外是一片初春的景象,在這樣的環境裡,我快樂地生活、學習。回首中國當年所受的恥辱與不平,我不禁感到熱血沸騰。我們偉大的祖國,我們親愛的祖國,她的身軀已是千瘡百孔,她的臉龐飽經風霜。作為中國人,沒有一個人不為此感到痛心。甲午戰爭、抗日戰爭,這一個個戰爭刻骨銘心。這其中,又有多少人民英雄犧牲!偉大共產主義戰士方志敏曾說過:「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在獄中,方志敏面對敵人的嚴刑和誘降,浩氣凜然,堅貞不屈。面對敵人的勸降,方志敏痛斥他們:「讓我投降?休想!」劉胡蘭的事跡令我們痛心,毛澤東曾說劉胡蘭是「生的光榮,死的偉大」,她犧牲的時候和我們差不多大,而我們現在,也能像劉胡蘭那樣英勇不屈嗎?江姐說過這樣一句話:「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籤子是用竹子做的,而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這句話,令今天的我們感慨萬千,一個女同志,一個年輕的共產黨員,竟能說出這樣鏗鏘有力的話來,足以令全國人民敬仰!「捨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不怕流血犧牲,為了新中國,他獻出了自己僅僅十九歲的生命。
總有那麼一些人,為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總有那麼一些人,為了國家,寧死不屈;總有那麼一些人,在和平的今天,帶領全國人民走向繁榮、走向富強!這就是共產黨,這就是不屈的中國人!
如今,已是21世紀的第16個年頭了。而中國,卻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各種資源嚴重不足。我們的科學技術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我們面臨的國際環境極其複雜。前進的道路上還會有新的陷阱和挑戰,而這些,正需要我們這一代去解決。我們的國家需要新的人才,就如同房子需要支撐它的房梁一樣。因此,我們就要做這一根根「房梁」。
在黨的九十五歲生日、長徵勝利80周年之際,我要把一個中國共青團員的心聲告訴我們偉大的黨!現在,我已成為一個光榮的共青團員了。共青團,是共產黨的有力後盾,是中國未來的棟梁。我立志要做一個優秀的共青團員,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再創輝煌!
建黨95周年徵文範文:光輝歲月
長徵(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徵。
長徵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七百多座縣城,紅軍犧牲營以上幹部多達430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裡,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領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軍到達蒙古與軍領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紅軍長徵勝利結束。
長徵部隊
第一支是中央紅軍(後改稱紅一方面軍),於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西的吳起鎮(今吳旗縣),行程達二萬五千裡;
第二支是紅二十五軍(後編入紅一方面軍),於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羅山何家衝出發,1935年9月15日到達陝西延川永坪鎮,同陝甘紅軍會師,合編為紅十五軍團,行程近萬裡,最早到達陝北的一支紅軍。
第三支是紅四方面軍,於1935年5月初放棄川陝蘇區,由彰明、中壩、青川、平武等地出發,向岷江地區西進,1936年10月9日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一萬餘裡;
第四支是紅二、紅六軍團(後同紅一方面軍第三十二軍合編為紅二方面軍),於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劉家坪等地出發,1936年10月22日到達會寧以東的將臺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兩萬餘裡。
三大主力會師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保存了力量約3萬人。同年年底,紅四方面軍部分主力(約一半)加上紅一方面軍紅五軍團組成「西路軍」,約兩萬人,在虎豹口度過黃河之後,向甘肅河西地區前進,打通對蘇聯的國際交通線失敗,全軍僅剩四百餘人,在李先念等人的帶領下,到達新疆星星峽,被新疆軍閥盛世才繳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