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習俗活動是什麼
2023-07-10 00:43:20 3
珞巴族是我國的56個少數民族中一個民族,珞巴族有自己本民族的特色,也有著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那麼珞巴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呢?又有哪些習俗活動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珞巴族的傳統節日
吉祥年節
除了散居在墨脫、米林一帶的少部分珞巴人與藏族一道過藏曆年外,各地的珞巴人都有自己的年節。珞巴年節是按照本族曆法推定,過節時間雖不一致,但都是在一年勞動之後。
珞渝西部的珞巴人約於藏曆年二月過「旭獨龍節」。過年這天,由「紐布」(巫師)手執一根貼滿五彩羽毛的棍子,在村寨裡揮舞念經,全村人圍攏在一起歡歌起舞,祈禱豐收。年節期間,各家各戶都拿出酒肉,在一起聚餐。老人對歌追憶部落的古老歷史,青年人對歌表達愛慕深情。夜幕降臨後,在熊熊篝火旁,歡歌笑語此起彼伏。
珞渝東部的珞巴人在藏曆十二月十五日過「洞更谷乳木」節。他們把年前宰殺的豬、牛剁成一塊塊,分送給家族或母系的親友,保留著共享勞動果實的古俗。牛肉吃完了,頭蓋骨卻不扔掉,要高高地懸掛在自己家中牆上,作為勤勞和富有的象徵,世代相傳。
隆洛德節
每年1月或2月舉行,具體日期有巫師佔卜確定。該節時間較長,前後歷時25天。節日期間不得宰殺牲畜,以免帶來災難,因此需在節日前就殺好豬,做成肉乾供節日用。節日期間,各村相互走訪和宴請,並舉行抱石、跳高和射箭等體育活動。
莫朗節
一般在每年1月或2月的第一天舉行。這個節日的主要活動是盛裝的男性青少年在祭司的帶領下排成單行到一村村去遊行。他們經過田地時沿途撒播一些米粒,祭司念誦詞,男性青少年們高舉刀,發出有節奏的喊聲,直到隊伍到達村子,青年們邊唱邊舞。
稜隆社節
每年的1月左右舉行,具體日期由紐布殺雞看肝擇定。節日期5天,節日開始的第1天上午,全村落婦女穿著節日盛裝,背著竹筐,上山採摘「果嘎木」的樹葉,上放若干稻穀,以示新年獲得豐收。回到家後,將採回來的樹葉捆綁在房梁上,把大米磨粉後拌得粉漿灑在樹葉和房梁上,以示吉祥和祈求豐收。節日期間,人們走親串戶,飲酒唱歌,舉行抱石、射箭和對歌活動。
居民巴洛薩
意為「12月新年」,節前要準備近1月時間。主要是上山打獵、捕老鼠和下江捕魚及釀製大量的酒。11月29日家家戶戶開始殺豬,30日各戶在自家糧倉內殺雞,以禱告神靈來年獲得豐收。新年的第1天凌晨,當公雞第一聲鳴叫時,即剎大雞1隻,將雞肉用清水煮熟全家分食。
彼此祝新年幸福,人人身體強壯。節日期間人們訪親會友,並習慣在新年時舉辦婚事,歡度年節加上婚筵的喜慶,更增添了節日的歡樂氣氛。
洞更谷乳木
這是一個隆重的年節,時間在藏曆的十二月十五日。經過一年辛勤勞動之後,有慶祝豐收的意思。
珞巴族的節慶活動,不僅具有預祝和慶典豐收和性質,另外也有維護人丁興旺、祝福人們免受鬼蜮危害、祛災保平安的含意。近幾十年來,這個藏漢民族過的節,也成為珞巴族必過的節日。
籠德節
為祈求幸福、富裕、在氏族範圍內舉行的慶祝活動。三年左右舉行一次,具體日期由紐布殺雞看肝卜卦確定。
波布節
「尼波布」意為「蓋田間小房子」。這是崩尼部落為夏收作物準備的節日。
旭獨龍
這是許多地區的珞巴族紀念和標誌節令的一個節日。它的主要內容是祝禱豐收。月亮圓缺變化十二次代表一年,一般珞巴族在過完旭獨龍節以後,農時便到了。
昂德林節
珞巴語意為豐收節,珞巴族傳統農祀節日。每年收割時節擇日舉行。臨近節日,男人上山打獵,女人收取少許穀物,做熟後請村中老人嘗鮮,剩下的餵狗。節日期間,全村男女共同歡宴,晚上喝酒對歌直至天亮,歌詞主要是關於農業的起源和男女的貢獻。
珞巴族認為是男子開闢地,才使婦女們有了可以耕種的田地,女子則發現了種子,學會了種田收穫了糧食,釀出美酒,保證了民族的繁衍。這一節日帶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既慶豐收祈祥福,又祭祖先祀鬼神。珞巴族很重視收割期,一旦開鐮收割,男子一早下地,一日三餐都不能同婦女在一個火塘吃。艱苦的收割期一完,自然要無所顧忌地盡情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