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合纖紗的製作方法
2023-08-04 04:50:46 2
專利名稱:紡織合纖紗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紡織材料,特別是一種紡織合纖紗。
作為現代主要紡織原材料之一的化學纖維,雖滿足了人們對紡織品的某些需求,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如生產過程造成的環境汙染,以及成品常有的靜電反應,過敏反應、超常形變,透氣與吸溼性能差等。而天然動、植物纖維也各有優劣。加之傳統的單種纖維紡制,各纖維自身的弱點紡制後不僅未能克服且有擴大現象。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滿足挺括、飄逸、舒爽、吸溼,透氣的新型材料紡織合纖紗。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如下途徑實現的紡織合纖紗,它至少由三種純天然纖維混合紡制而成。具有高混合均勻度的本質特徵。純天然纖維包括絲類、棉類、麻類、毛類和葛類的野生纖維。
本發明合纖紗採用多種不同的純天然纖維混合紡制,克服了傳統紡織用單種纖維成紗的弱點,實現了不同纖維的優勢互補,使挺括、飄逸、舒爽、吸溼,透氣等諸多性能,均可統一於一件服飾中,既克服了單種纖維自身固有的缺點,又增加了抗化纖取代能力,適應現代人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消費觀。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產品示意圖;圖2為本產品A-A剖視圖。
本紡織合纖紗可由下表所列純天然纖維混合紡制而成,
本紡織合纖紗可選用上列表中純天然纖維的至少三種,根據需要作任意組合。因此,該產品品種,可高達數千種。實施例1以
蠶絲、
長絨棉、
薴麻纖維紡製成的合纖紗參照圖1、圖2,在A-A剖視圖中,1為蠶絲的散布點、2為長絨棉的散布點、3為薴麻的散布點,由圖中可以看出三種不同纖維都是均勻地分布在紗條之中的,應當指出的是高混合均勻度要從兩方面的實測數據確定一是成紗斷面的實際分布對比理想分布,二是縱向分布不勻率應控制在法定標準以內。紗條表面應光潔,不低於國家對外觀質量的要求,條幹要均勻。
本發明合纖紗可以在任一紡紗設備上紡制,其兩個基本紡制方法可以根據「因料置宜」和「因機置宜」的原則選用,這兩個方法是1.合纖紗的一般紡制方法這種方法的主要特點,是充分利用現有設備,少作或不作任何改進來紡。以棉型合纖紗(簡稱棉合纖)為例。利用棉紡設備紡制,則只要在工藝流程上作如下安排即可清棉機(包括從抓棉→成卷的全套)→梳棉機→頭道並條→二道並條→末道並條→並道粗紗→二道粗紗→細紗→(細紗以雙根粗紗餵入為好)→絡筒→拈線→絡筒。
這種方法簡單,容易實施。即使是相似的麻型合纖紗(簡稱「麻合纖」),也可以共用此法。
2.合纖紗的特殊紡制方法對於以毛為主體的毛合纖紗的紡制要求,用一般的紡制方法,當然不行。必須用特殊的方法進行紡制。這種方法的基本要點是①根據設備最大可能的適紡條件,確定不同纖維各自不同的適紡長度。如利用棉紡設備紡制麻型纖紗麻的切斷為70mm絲的切斷長度為40mm;棉則應選用38mm左右的長絨棉為宜。這是因為絲為柔性,加工過程中其斷裂的概率幾乎為零;而麻為剛性,開松後的斷裂達60%左右,經清鋼後即達到100%,鑑於其斷裂的部位多在60-70%處,所以斷裂後的長度為49mm,就都能達到適紡長度的要求。
②積極改進設備,創造較理想的的適紡條件。
③改變通常情況下的工藝流程,將各種不同的纖維,分別通過清梳,然後按實際需要,走併合混和之路或按回紡的方法從清棉開始,都是可以的。
④在長纖紡設備上加入短纖,要先將短纖紡成坯紗(俗稱粗紗或粗紡),再進行常規紡制。
本方法的主要的技術措施第一、切實認真搞好對參紡纖維的予處理。處理的要求是1.保證較準確和較整齊的適紡長度;2.進行適當的開松;3.將開松好的不同纖維分別成包,不得有絲毫混雜。
第二、不同的紡紗技術的相互借鑑,以實現取人之長,補已之短的目的。因為各種具體的紡紗,在處理他們固定的某一種纖維上有獨特之處,要兼收並蓄,為新紡所用。
第三、設備的改進要同纖維的預處理結合起來。目的是要從加工手段與加工對象結合起來,以縮小二者不適應的差距,直至完全相適應為止。
第四、要制定合理的牽伸分配,保證加工過程不出現某一環節上的不均衡負擔。使整個生產處於完全正常的穩定狀態。
權利要求
1.一種紡織合纖紗,其特徵是至少由三種純天然纖維混合紡制而成,並具有高混和均勻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織合纖紗,其特徵是純天然纖維包括絲類、棉類、麻類、毛類和葛一類的野生纖維。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紡織合纖紗,它是由純天然纖維混合紡制而成。它克服了傳統紡織用單種纖維成紗的弱點,實現了不同纖維的優勢互補,使挺括、飄逸、舒爽、吸溼,透氣等諸多性能,均可統一於一件服飾中,它既克服了單種纖維自身固有的缺點,又增加了抗化纖取代能力,適應現代人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消費觀。
文檔編號D01B9/00GK1274769SQ99115380
公開日2000年11月29日 申請日期1999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1999年5月22日
發明者李元龍 申請人:李元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