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校園暴力電影(韓國校園暴力題材電影)
2023-08-03 22:34:45 3
視聽語言是影視藝術的重要載體,具有塑造人物形象、敘述電影情節、揭示電影主題等功能。電影中的視聽語言有助於敘述效果的呈現。
我們就韓國校園暴力題材電影中具有代表性的視聽語言進行解讀,探討該題材電影中視聽語言對於電影主題表現的作用與意義。
在校園暴力題材電影中,電影的鏡頭語言還原了真實事件場景,再現了社會原貌,表現出強烈的現實主義特點。
在韓國校園暴力題材電影中,主要藉助手持攝影、長鏡頭、俯視鏡頭等進行敘事,敘述者通過對現實生活的觀察以及對校園暴力殘酷事件的高度還原,給人以強烈的視覺震撼和現場感,形成了陰鬱殘酷的電影風格。
晃動的手持攝影「運動鏡頭是一種視覺上的引導,可以讓觀眾感覺到它是具有情緒的、邏輯性的。」使用手持攝影可以讓影像更具衝擊力和現場感。在電影藝術中,手持攝影已然已成為影視創作的一種審美追求。
在韓國校園暴力題材電影中,使用了大量的手持攝影進行拍攝。影片所呈現出的晃動模糊的手持畫面,使觀眾更直觀的感受到人物內心的恐懼感,再現社會的陰暗和殘酷。
電影《熔爐》採用了大量了手持攝影進行拍攝,其中聾啞女孩友利被校長侵犯後選擇了報警,警察後校方相互勾結,校長並沒有受到懲罰。
相反,妍鬥被女宿管尹慈愛(校長的情人)拉進洗衣房,把她的頭摁進正在運行的洗衣機裡,聲稱呼是在「教育孩子」,以勾引校長為罪名對年幼的孩子實施虐待。在校長和宿管的雙重虐待下,通過晃動的手持鏡頭傳達出了妍鬥內心的恐懼和絕望,給觀眾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調動觀眾悲憤的情緒。
影片《我們的世界》中,體育課上,女主李善永遠是第一個淘汰出局,也沒有人願意和她組隊,在班裡被同學們排擠孤立。通過手持鏡頭,表現出李善對友情的渴望,以及面對排擠時的無助和怯弱,使觀眾仿佛置身現場,親眼目睹李善被排擠的全貌。
電影《蚯蚓》中,女主李子若自殺後,李父收到子若生前的日記本,當其翻開日記時,電影通過閃回的形式進行原景再現,通過手持鏡頭進行拍攝,還原子若受侵犯的全過程。運用交叉蒙太奇,一邊是李父的臉部特寫,另一邊是子若被紈絝子弟欺凌的畫面,晃動的手持鏡頭,將子若內心的無助和李父幾近崩潰的情緒體現的淋漓盡致。
電影《熔爐》的片尾,民秀無法出庭作證,姜仁浩帶領三名受害兒童訴諸法律無果,校長李江福和其胞弟李江海逃脫了法律的制裁,民秀絕望地選擇侵害他和弟弟的樸老師同歸於盡。
姜老師悲痛之下,抱著民秀地遺像來到法院門口抗議,警方利用高壓水槍進行打壓驅趕,姜老師被推搡在地,民秀的遺像碎了一地。通過晃動的手持攝影進行拍攝,營造出一種司法不公、正義無法戰勝邪惡的窒息感。
原本用以制裁罪犯的武器,用在了尋求正義的好人身上,也營造出局勢的動蕩與不安,增強了影片的真實感與現場感。
流暢的長鏡頭長鏡頭是指通過較長的時間,對一個場景進行連續性拍攝,從而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畫面段落。長鏡頭並非刻板地對現實進行模仿,而是通過有計劃地編排布景,以此來表達創作者的特定構思和藝術審美的一種拍攝手法。
電影《韓公主》中,影片通過長鏡頭拍攝學校走廊、老師家的客廳等場景,交代了故事背景,突出電影的真實感,縮短觀眾與電影之間的距離。
影片《熔爐》中,聾啞女孩妍鬥遭遇校長侵犯時,逃跑至廁所,校長挨個廁所門檢查,通過長鏡頭拍攝,營造緊張和恐懼感,校長藉助旁邊廁所的馬桶,站在妍鬥的頭頂正上方,露出姦淫的笑容。
這個長鏡頭充分展現出女孩的恐懼和校長的可怕程度,渲染了當時緊張的氛圍,使觀眾完全沉浸在影片情節中。紀實性的長鏡頭電影,更注重生活的真實感,以更客觀的方式呈現真實生活場景,觀眾可以以旁觀者的視角體會與思考。
在電影《媽媽不哭》中,母親柳琳將三名侵害自己女兒的混混告上法庭,在庭審過程中,敘述者運用了長鏡頭,圍繞施暴者、受害者雙方回來旋轉,最後因證據不足,被告無罪釋放。
三名施暴者的家長露出得意的笑容與恩雅媽媽撕心吶喊形成鮮明對比,該組長鏡頭真實地營造了庭審現場的緊張感,將政府腐敗、司法不公,以及校園未成年法存在漏洞等問題暴露無遺,帶給觀眾更深度的思考。
審判式的俯拍鏡頭俯拍是電影敘事中常用攝影技法,即:創作者以一個高的角度拍攝從上往下的畫面,以一個居高臨下的視角,在電影裡俯瞰眾生,以一種審判的「上帝視角」洞察人間苦難。
韓國校園暴力題材電影中,鳥瞰式俯拍視角使主角變得弱小和無助,常用於暗示尋求正義之路漫長又艱難;俯拍視角拍攝反面人物,用於表達其陰鬱、卑劣的形象。
例如在電影《蚯蚓》中,影片開頭處,女主李子若因內心無法再忍受校園惡霸們的摧殘,選擇從樓頂一躍而下。此處採用俯視視角,拍攝子若跳樓後的慘狀,表達出像子若這樣的弱勢群體,面對權勢壓迫時的無助感與窒息感。
電影《熔爐》中,影片末尾處,姜仁浩抱著受害者民秀的遺像前往法院門口討要公道,卻被韓國警方制止,摁倒在地,用高壓水槍鎮壓普通百姓;
俯拍鏡頭展現了韓國司法與普通百姓的衝突場景,作為正義一方代表的姜仁浩,躺在混亂的人群中,韓國警方受眾的高壓水槍指向正義者,營造壓迫感和吞噬感,也暗示了正義無法戰勝邪惡的悲慘結局,頗有審判意味。
電影《憐憫》中,荷娜被學姐世美威脅後,忍受不了同學的孤立和屈辱,走向天台企圖自殺,電影跟隨荷娜在天台俯視地面的視角進行拍攝,看到地面上圍觀的同學大聲起鬨「快跳啊!怎麼不跳呢!」,展現圍觀學生們事不關己的冷漠,面對經歷苦難折磨的同學,所體現出來的麻木不仁。
打破常規的不規則構圖電影構圖是指電影畫面中物體的布局與構成方式。不規則的電影構圖摒棄了傳統藝術中的視覺平衡,為畫面增加深刻的含義,打破銀幕與觀眾之間的阻礙,使電影更打動人心。
韓國校園暴力題材電影中出現了很多旋轉、傾斜、顛倒、邊緣化等不規則構圖形式,用以表現電影中暴力、危險、緊張、殘忍等場面,以及表達敘述者的創作隱喻。
電影《優雅的謊言》中,千智自殺後,作為施暴者的花蓮,也遭受了同班同學的排擠和孤立。花蓮企圖用請客的方式,換來和同學們的親近,卻無人理會。導演運用傾斜的對比鏡頭,旁邊包廂熱鬧無比,花蓮一人獨坐在KTV窗口,彰顯出她的無奈和對友情的渴望。
電影《熔爐》中,以校長辦公室天花板中的鏡子為中心點,鏡頭旋轉180度後,校長坐在辦公椅上出場,畫面中校長頭髮禿頂,深情略顯奸詐,頭朝下,通過鏡面構圖,暗示了其陰險狡詐、表裡不一的形象,推動校園暴力情節的發展,也隱喻出所處時代的黑白顛倒、正義無法戰勝邪惡。
影片《韓公主》中,韓公主轉學前來到校長辦公室,她站在辦公室門口,無意間看到了柜子上的海豚擺件,接著鏡頭反打在韓公主身上,此時她正處於畫面的邊緣處。導演採用邊緣化構圖,營造了韓公主被排擠、被冷落的人物形象。
創作者常通過這種邊緣化位置塑造卑微渺小的底層人物,表現出一個人身處逆境、深受打擊時的悲痛情緒。電影通過對韓公主的邊緣化處理,體現了韓公主被侵犯後被校方勸告轉學,不知去往何處的迷茫感。
關注我,為您帶來更多精彩內容。#頭條創作挑戰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