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柔性防火電纜的製作方法
2023-08-04 00:23:31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纜,具體涉及一種防火電纜。
背景技術: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作為國民經濟主動脈的電線電纜,其用量和使用範圍越來越大。目前,各領域對電線電纜的質量和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因電線、電纜的老化而引發的火災也越來越多,如何降低火災的發生率及發生火災的時的死亡率,防火、環保也成為電線電纜行業的發展方向。現有的防火電纜均採用銅護套結構,嚴重影響了電纜的彎曲半徑。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整體柔性好,彎曲半徑大,防火等級高,環保的柔性防火電纜。
技術方案: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柔性防火電纜,它包括導體,在所述導體外部設有屏蔽層,在所述屏蔽層外部設有陶瓷化塑料層,在所述陶瓷化塑料層外部設有防火層,所述屏蔽層、陶瓷化塑料層和防火層的厚度比為1:5:2,所述導體、屏蔽層、陶瓷化塑料層和防火層組成導電單元,所述導電單元至少設有兩個, 在所述導電單元外部設有填充層,在所述填充層外部設有內襯層,在所述內襯層外部設有編織層,所述編織層由細銅絲和芳綸纖維絲按照1迭2垂直編織而成,在所述編織層外部設有繞包層,在所述繞包層外部外護套層,它們組成電纜本體,所述導電單元的直徑佔電纜本體直徑的1/4-1/3。
所述導體為無氧銅導體。
所述防火層為無機礦物防火層。
所述填充層為聚氨酯填充層。
所述內襯層為礦物陶瓷粉和矽橡膠擠壓層。
所述繞包層為玻璃纖維帶。
所述外護套層為無滷低煙阻燃聚烯烴護套層。
所述導電單元設置四個,所述導電單元的直徑佔電纜本體直徑的1/4。
有益效果: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顯著優點是:本發明結構設置合理,整體密閉,採用無氧銅導體,比純銅、純鋁電纜更穩定,電導率更高,採用厚度比為1:5的屏蔽層和絕緣層,屏蔽絕緣效果最好,採用陶瓷化塑料層(即絕緣層),電纜在火焰燃燒環境中瓷化,形成了高溫環境中電纜的絕緣隔離,採用無機礦物防火層,可以起到很好的隔離阻燃效果,採用細銅絲和芳綸纖維絲組成的編織層和無滷低煙阻燃聚烯烴護套層,有效提高整體電纜的柔性,電纜彎曲半徑大,採用聚氨酯填充層,填充效果理想,可以保證電纜扭曲過程中各組線 芯的受力更加均勻,採用礦物陶瓷粉和矽橡膠擠壓內襯層,可以有效提高整體強度和阻燃效果,採用無滷低煙阻燃聚烯烴護套層,進一步提高了整體的防火性能,燃燒時不產生任何有害氣體,所述導電單元設置四個,並且所述導電單元直徑佔電纜本體直徑的1/4,再通過各層的配合使用,導電單元運行最平穩可靠,使用效果最理想,本產品整體使用壽命長,防火等級高,適用範圍廣,符合實際使用要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柔性防火電纜,它包括導體1,在所述導體1外部設有屏蔽層2,在所述屏蔽層2外部設有陶瓷化塑料層3,在所述陶瓷化塑料層3外部設有防火層4,所述屏蔽層2、陶瓷化塑料層3和防火層4的厚度比為1:5:2,所述導體1、屏蔽層2、陶瓷化塑料層3和防火層4組成導電單元5,所述導電單元5設置四個,在所述導電單元5外部設有填充層6,在所述填充層6外部設有內襯層7,在所述內襯層7外部設有編織層8,所述編織層8由細銅絲和芳綸纖維絲按照1迭2垂直編織而成,在所述編織層8外部設有繞包層9,在所述繞包層9外部外護套層10,它們組成電纜本體 11,所述導電單元5的直徑佔電纜本體11直徑的1/4;所述導體1為無氧銅導體;所述防火層4為無機礦物防火層;所述填充層6為聚氨酯填充層;所述內襯層7為礦物陶瓷粉和矽橡膠擠壓層;所述繞包層9為玻璃纖維帶;所述外護套層10為無滷低煙阻燃聚烯烴護套層。本發明結構設置合理,整體密閉,採用無氧銅導體,比純銅、純鋁電纜更穩定,電導率更高,採用厚度比為1:5的屏蔽層和絕緣層,屏蔽絕緣效果最好,採用陶瓷化塑料層(即絕緣層),電纜在火焰燃燒環境中瓷化,形成了高溫環境中電纜的絕緣隔離,採用無機礦物防火層,可以起到很好的隔離阻燃效果,採用細銅絲和芳綸纖維絲組成的編織層和無滷低煙阻燃聚烯烴護套層,有效提高整體電纜的柔性,電纜彎曲半徑大,採用聚氨酯填充層,填充效果理想,可以保證電纜扭曲過程中各組線芯的受力更加均勻,採用礦物陶瓷粉和矽橡膠擠壓內襯層,可以有效提高整體強度和阻燃效果,採用無滷低煙阻燃聚烯烴護套層,進一步提高了整體的防火性能,燃燒時不產生任何有害氣體,所述導電單元設置四個,並且所述導電單元直徑佔電纜本體直徑的1/4,再通過各層的配合使用,導電單元運行最平穩可靠,使用效果最理想,本產品整體使用壽命長,防火等級高,適用範圍廣,符合實際使用要求。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思路及方法,具體實現該技術方案的方法和途徑很多,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 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本實施例中未明確的各組成部分均可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