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一體化直流充電樁的製作方法
2023-07-24 19:49:1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充電樁,尤其涉及一種一體化直流充電樁。
背景技術:
在全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熱潮的推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已經確定。新能源汽車不燃燒汽油和柴油,所使用的鋰電池是國際公認的環保電池,具有極佳的環保性能,而充電站作為發展電動汽車所必須的重要配套基礎設施。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加速發展,而下遊充電樁數量的不足,則成為了制約其發展的主要瓶頸。據相關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超過12萬輛,而充電樁數量只有約3萬個,兩者之比約為4:1,遠遠超過了1:1的標配。現當前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還在以同比3~4倍的速度遞增。上述客觀事實表明,在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及新增量背景下,充電樁缺口或將達百萬級(個),考慮到歷史欠帳因素,後期的充電樁建設速度必然會超過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速度。
現有的充電樁結構較為複雜,充電效率和安全性不高,操作不太方便,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電能汽車的增長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中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一體化直流充電樁。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一體化直流充電樁,包括人機互動單元、充電單元、控制單元和充電槍;人機互動單元包括設置在充電樁外殼體前面板上的觸控螢幕以及電源開關;充電單元包括充電模塊、交直流模塊;交直流模塊位於充電模塊的下方,交直流模塊內設置有分流器和快速熔斷器;快速熔斷器的下方設置有主接觸器;分流器的左端通過T150端子與交直流模塊的左側固定連接,分流器的右端與快速熔斷器相連接;
交直流模塊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主空氣開關,交直流模塊的電源輸入端與市政電纜連接,電源輸出端通過電纜與充電模塊連接;充電模塊內設置有過流,過壓、過溫保護電路;控制單元包括主控板、控制保護單元、IC卡讀寫器、通信單元、數字電能表、指示燈;
充電樁兩側的側面板上設置有充電槍收納口,充電槍收納口的下方設置有散熱窗,散熱窗內安裝有側門排風扇;充電模塊的下方兩側設置有插座,側門排風扇的插頭與插座連接;充電槍的輸出線與交直流模塊連接。
主控板包括核心處理器,控制保護單元通過充電控制器與主接觸器相連接。
數字電能表位於主空氣開關的上方。指示燈設置在觸控螢幕的上方,IC卡讀寫器設置在觸控螢幕的下方;IC卡讀寫器的下方設置有防水急停開關。
散熱窗的下方設置有側門扶手。
充電模塊為上下依次排列的多個。
交直流模塊通過下方設置的安裝架固定在外殼體的底板上。
外殼體的下方設置有底架,底架上設置有用於固定外殼體的螺栓孔。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造價低,使用方便,充電效率高,使用安全、運行可靠,適合推廣運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圖。
圖2是圖1的內部結構圖。
圖中:1、指示燈;2、觸控螢幕;3、IC卡讀寫器;4、防水急停按鈕;5、前面板;6、充電槍;7、散熱窗;8、側門扶手;9、底架;10、快速熔斷器;11、分流器;12、T150端子;13、主接觸器;14、充電模塊;15、插座;16、數字電能表;17、交直流模塊;18、主空氣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人機互動單元、充電單元、控制單元和充電槍;人機互動單元用於設置充電方式和充電參數,具體包括設置在充電樁外殼體前面板5上的觸控螢幕2以及電源開關;充電單元包括充電模塊14、交直流模塊17;交直流模塊17位於充電模塊14的下方,交直流模塊17內設置有分流器11和快速熔斷器10;快速熔斷器10的下方設置有主接觸器13;分流器11的左端通過T150端子12與交直流模塊17的左側固定連接,分流器11的右端與快速熔斷器10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充電模塊14是充電樁的核心單元,它把三相交流電源經由兩次整流濾波後,變成直流脈衝對電池組充電。與此同時,控制單元會根據檢測到的電池的端電壓大小、充電電流大小實施控制策略,實時改變充電參數。充電模塊14中增加過流,過壓、過溫保護電路,保證系統安全、可靠的工作。
控制單元包括主控板、控制保護單元、IC卡讀寫器、通信單元、數字電能表16、指示燈1;其中,主控板、控制保護單元集成在一個電路板上,設置在外殼體內,與控制單元的其他組件電連接。主控板以ARM嵌入式晶片為核心處理器,用來控制充電樁實現充電過程啟動、運行、實時監控及關閉功能,並且將充電過程中用戶的消費信息和充電樁自身的運行狀態信息通過通信單元發送到後臺伺服器,提供給充電樁的管理者。交直流模塊17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主空氣開關18,為充電樁提供短路和漏電保護,此外,其他保護功能通過充電控制器控制主接觸器13實現,以實現自恢復。充電槍6輸出可調的直流電,直接為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充電。
交直流模塊17的電源輸入端與市政電纜連接,電源輸出端通過電纜與充電模塊14連接;交直流模塊17對充電模塊14實現交流電送入,充電模塊14再通過交直流模塊17將直流電送出到充電槍6;充電樁兩側的側面板上設置有充電槍收納口,充電槍收納口的下方設置有散熱窗7,散熱窗7內安裝有側門排風扇;充電模塊14的下方兩側設置有插座15,側門排風扇的插頭與插座15連接;充電槍6的輸出線與交直流模塊17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側門排風扇可通過充電模塊14實現自主供電,無需外接電源,十分方便,同時也簡化了整體結構。數字電能表16位於主空氣開關18的上方。指示燈1設置在觸控螢幕2的上方,IC卡讀寫器3設置在觸控螢幕2的下方;IC卡讀寫器3的下方設置有防水急停開關4。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散熱窗7的下方設置有側門扶手8,充電模塊14為上下依次排列的多個。交直流模塊17通過下方設置的安裝架固定在外殼體的底板上,外殼體的下方設置有底架9,底架9上設置有用於固定外殼體的螺栓孔,便於將充電樁進行安裝固定。
本實用新型在滿足相關標準對電動汽車充電樁的技術要求基礎上,強化充電樁電氣安全、數據安全設計和環境及電磁兼容性能的設計。
上述實施方式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並不僅限於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範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