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人生三種境界(菜根譚懂得控制適度)
2023-07-24 21:24:36 2
國學文化《菜根譚》:君子習氣,在於控制適度。在儒學文化中,講究中庸之道,中庸的意思就是不偏不倚,不急不躁。看似簡單的一個處世智慧,實則很難達到。因為大多數人,在性格中出現了偏激焦躁等問題的時候,都是因為性情急躁出現了問題。而情緒又是大多數人無法改正以及無法意識到的一個問題。
而在儒學中所說的時常自省,也就是時常自我反省,自我反省自己身心中是否出現了偏激急躁,或者是類似的問題。
在國學文化《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士君子持身不可輕,輕則物能擾我,而無悠閒鎮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重則我為物泥,而無瀟灑活潑之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君子為人處世的時候不能輕率,不能急躁,因為過分的輕率和急躁就會受到外物的幹擾,從而失去悠閒鎮定的一種情緒。處心積慮也不能太過於執著,因為太過於執著就會受到外物的一個束縛,然後失去瀟灑活潑的一個生機。
這些東西教給我們的,都是讓我們做到不急不緩,生活中有一些人總保持著偏激的心態。
我之前就有這樣一種心態,這是一個很大的一個弱點。平時在考慮問題的時候總是往極端方面去想,不夠大度,不夠從容,不夠灑脫。
這種人最大的痛苦並不是別人給他帶來的痛苦,而是自己心中因為執念,無法放開一些私心雜念,無法放開一些私慾所產生的問題。當你逐漸豁達,多經歷一些事情之後,慢慢的就會明白之前的那些執念,真的是一種多餘而且影響自己身心的成長,當經歷一些事情之後,也就改正了這樣一個問題。
而那些太過於輕率的人,大多都是沒有吃過什麼虧的人,他們在為人處世以及修養修身養性的一個過程中,從來沒有在輕率的方面吃過虧。而當他經歷一些事情的時候,慢慢就能懂得對於某一些事情需要慎重一些,才能有一個更好的結果。
在《道德經》中老子就說:重為輕根,靜為躁君。《道德經》中所說穩重是輕率的一個控制者,靜定就是躁動的制服者。而君子行事的時候,都能用一種坦然而又穩重的狀態去做事,這是符合了大道的智慧。
那些急躁的人,往往做事的時候會適得其反,他們拼命的想要快速的達到某一個目的。比如說有很多年輕人做事創業的時候都是非常急躁的,今天開公司明天想上市,這樣的一種狀態往往適得其反。一步想走出三步的距離,永遠不可能到達終點,而且還會更多次的跌倒,遇見事情的時候要學會三思。
我們總結今天《菜根譚》中所說的智慧,就是做人不可太過於執著,無論對人還是對事坦然一點,當出現一些小問題的時候,不要放在心上太執著。往往因為偏激固執,鑽牛角尖的人,不懂得通達,不懂得圓融。
一個古板偏激的人在生活中大多的人緣都不太好,而且做事的時候成功機率都很小。
為人圓融,明白中庸之道,不偏激,不輕率,才是最好的狀態。
本文由國學人生原創,您對於《菜根譚》中的國學智慧怎麼理解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