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7個小時沒有便便了(科普睡不著慢熱)
2023-07-25 03:47:54 1
幼兒園開學一段時間了,教室裡每天此起彼伏的「交響曲」消停了不少,但另一些問題又冒了出來。
彤彤(化名)平時在家睡覺時,要抱著自己的小被子才能睡著。爸爸媽媽覺得這是個「壞毛病」,不讓彤彤帶被子去幼兒園。結果彤彤睡不著覺了,還經常雙腿交叉摩擦被子,出現了「擦腿症候群」。還有亮亮(化名),進入幼兒園兩個星期後,食慾下降,大便變硬,還經常叫喊著肚子痛,原因竟是幼兒園的坐便器孩子不會用,就忍著不拉,也不告訴老師,總是憋著,硬生生拖成了便秘。同樣出現棘手情況的還有多多(化名),平時在家能言善語,但在學校裡比較自閉,害怕交流,甚至老師點名都不回答。
杭婦院兒童保健科的詹建英主任醫師表示:「孩子難以適應新環境,表現出來的不止是哭鬧,還有睡眠、排便等問題,家長們同樣需要及時關注。」如何解決呢?一起來看看吧~
睡眠「安撫物」要戒除嗎?錯誤處置會誘發更大問題當孩子的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會用另外的方式緩解自己的情緒,例如彤彤出現的「擦腿症候群」。
強硬地讓孩子拋棄安撫物,反而會導致更強烈的焦慮反應,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幹預,會影響她以後的人格發展。
詹建英支招
1、允許孩子帶安撫物
安撫物在一定程度上能滿足孩子情感需求,填補內心的安全感空洞,這並不是一件壞事。
2、設置相應的規則
用平靜的態度跟孩子溝通好帶安撫物的規則,例如媽媽要定期清潔安撫物,清洗的時候可以找其它同款物品暫時替代。
3、探究深層次的原因
對於長期需要安撫物的兒童,可能存在家庭關心不足、溝通不暢的情況,需要尋求兒童發展及心理健康相關的專業人員的幫助,比如杭婦院的兒童保健科醫生。
詹建英醫生在講解知識
不願意在幼兒園上廁所怎麼辦?溫和而耐心地引導是關鍵大家都知道「人有三急」,孩子在幼兒園憋著大小便肯定是不好受的,家長要引導孩子勇敢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詹建英支招
1、提前熟悉幼兒園環境及老師
家長最好能提前帶孩子熟悉老師和幼兒園環境,讓孩子對在新環境解大小便,有一個適應過程。
2、有意識進行訓練
當寶寶18個月以後,有主動表達大便的意識的情況,幫助寶寶如廁,學習使用坐便器等器具。掌握孩子的大便規律,逐漸定時大便,如果能將大便安排在早上或晚上則不容易面臨學校適應的問題。對於大便不太規律的寶寶,加強與學校老師的溝通,爭取老師的支持,鼓勵寶寶勇敢地表達大小便需求。3、接納理解孩子
需要理解寶寶不願在學校解大便的原因,不要因為孩子憋便而責備TA,可以嘗試溫和而有耐心地引導,同時跟幼兒園老師溝通,幫助寶寶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對於沒有緩解的便秘,及時尋求醫生幫助。
杭婦院兒童保健科
幼兒園的「隱形人」孩子太內向、慢熱怎麼辦?孩子氣質類型有多種:易養型、難養型、慢熱型、中間型。
氣質沒有好壞之分,最關鍵的是父母能理解孩子的不同,因材施教,找到合適的應對方法,充分理解和關心,每個孩子都能發揮出潛能。
詹建英支招
1、避免對孩子貼負面標籤
「你家孩子太膽小」,對於這種貼標籤的行為,家長可以反駁說:「我家孩子風險意識強,多點時間就適應了。」
2、積極正面的思維看問題
儘量避免經常在孩子面前說「膽小」、「反應慢」、「去幼兒園是不是又哭了」等話,而應該用積極正面的詞,可以說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會思考」、「今天在幼兒園開心嗎」等,這樣孩子會越來越好,適應幼兒園也會更快。
3、理解孩子的心理活動,逐步引導
比如告訴寶貝去幼兒園的都是長大的孩子,裡面的大哥哥大姐姐都會做些什麼,給他們創造一個好玩有趣的積極印象。
「對於孩子初上幼兒園,家長有一些忐忑不安,我們也理解。但作為家長也要學會放手,避免將自己處於焦慮擔憂之中,這樣反而會讓孩子焦慮。」詹建英說道。
同時,詹建英也提醒:「大部分孩子兩至三個禮拜就能逐漸適應幼兒園生活,如果長期不能適應,並出現了睡眠障礙、食慾減退、體重下降等問題,一定要及時來醫院,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醫學審核丨詹建英
編輯/監製 | 健康事業發展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