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二戰諾曼第登陸(從經典戰爭電影)
2023-08-04 20:07:03 1
諾曼第登陸
這是1944年6月6日,諾曼第登陸的一個真實場面。從畫面上我們可以看出戰爭十分的激烈,那麼這個被稱為史上最慘烈的登陸作戰之一的諾曼第登陸,在二戰歷史上發生的原因,產生的結果和起到的歷史作用又有哪些呢
今天我將通過幾部影片,跟大家聊一下諾曼第登陸的前因後果。
第一、1939年-1941年,各國的戰爭形勢一、蘇德英等歐洲戰場主要情況1、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英國和法國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國宣戰,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發動戰爭之前,蘇聯與德國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因此在9月17日蘇聯入侵波蘭後,10月6日,蘇德雙方共同佔領了波蘭全國領土。而最臭名昭著的沃倫大屠殺,就發生在這個時期。波蘭電影《沃倫》就是講的這個時期的歷史。
電影《沃倫》
2、但是,德國卻不甘於跟俄羅斯分享戰鬥果實,他有著更大的野心,計劃著吞併整個歐洲。1940年12月德國通過了旨在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1941年6月22日凌晨3點左右,以德軍為首的軸心國軍隊分南中北三路在蘇聯西部國境線上發動了大規模的突然襲擊。俄羅斯電影《決戰要塞》就是以這個歷史為背景,講述駐紮在布列斯特要塞的蘇聯紅軍阻擊德軍進攻的故事。這個要塞的保衛戰打亂了德軍想要快速進攻蘇聯的計劃。1941年8月,蘇聯開始了長達900天的列寧格勒保衛戰。
電影《決戰要塞》
3、1941年9月,史達林向英國首相邱吉爾提出,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對德國實施戰略夾擊,以減輕德國對蘇聯的攻勢。
《敦刻爾克》劇照
但當時美國尚未參戰,而英國,剛剛經歷了敦刻爾克大撤退,許多重要的裝備物資丟在了歐洲戰場,使得英國本地防衛都出現了嚴重問題,所以,根本無力組織這樣大規模的戰略登陸作戰。電影《敦刻爾克》中全景式地展現了這一人類歷史上大規模撤退的場景。
二、日本中國方面的情況1、在1927年7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呈給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田中奏摺》中,明確確立以滿蒙為侵略擴張基地的戰略。「欲徵服世界,必先徵服亞洲;欲徵服亞洲,必先徵服中國;欲徵服中國,必先徵服滿洲。」所以,從1931年開始日本與中國交戰,1932年日軍佔領了中國東三省。並於 1939年,擬定了兩個作戰方向,分別為"南下""北上"兩個作戰計劃。
九一八事變及日軍侵佔東三省要圖
一方面以中國東北為跳板,實施入侵蘇聯的「北上」計劃,侵佔擁有豐富資源的西伯利亞,另一方面「南下」入侵東南亞各國,獲得更多的可用資源。
1939年5月至9月,日本按計劃,向位於中蒙邊境海拉爾以南200公裡的諾門罕進發,對當地的蘇蒙聯軍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結果遭到了自日俄戰爭以來的最大的慘敗。日本不得不轉而考慮「南下」計劃。
諾門罕戰場上的日本兵
但是,中國的抗日鬥爭打亂了日軍的侵略部署,迫使日本多次推遲南進時間。
2、直到兩年後,1941年中期日本才開始向東南亞的擴張。但是,這影響了英美荷國家在當地的利益。為了給日軍一點警戒,美國中止了對日的貿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作為回應,日本政府決定佔據東南亞的資源。但是日本知道,自己無法消滅和佔領美國,他需要通過局部戰爭的勝利,讓美國做出讓步。
山本五十六與偷襲珍珠港
在這個基礎上,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被批准開始準備襲擊珍珠港行動。1941年12月7日,日軍成功實施了珍珠港突襲。
電影《虎!虎!虎!》
1970年由美日聯合拍攝的電影《虎!虎!虎!》較為客觀地反映了這一行動的前後。後來的電影《珍珠港》在場面上更加宏大,但是由於美式的三角戀,破壞了電影的嚴謹性,評價相對來說不如前者。我們看一下電影名字《虎!虎!虎!》就是日本向本國返回襲擊成功的代號。翻譯過來就是:東風,有雨。
3、當時日本有三個進攻方向:美國、英國、蘇聯。而所謂東風,有雨,就是戰略進攻方向的約定暗號。若向東進攻美國,天氣預報暗號:東風,有雨;若向北進攻蘇聯,暗號為:北風,多雲;若進攻英國,則為:西風,晴。所以偷襲珍珠港事件的暗號就是:「東風,有雨」。
電影《東風雨》
2010年由柳雲龍執導的《東風雨》就是講述了襲擊珍珠港之前各國情報機構在上海傳遞情報故事。(本文照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第一部分,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