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友情的特定稱謂(正確的稱謂決定友誼的長短)
2023-08-04 10:55:08 2
關於友情的特定稱謂?人與人之間的稱謂,往往對彼此之間的友誼有決定性的影響若想保住友誼,稱謂需謹慎,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關於友情的特定稱謂?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關於友情的特定稱謂
人與人之間的稱謂,往往對彼此之間的友誼有決定性的影響。若想保住友誼,稱謂需謹慎。
那麼,怎麼樣的稱謂才能既得體又不損害彼此友誼呢?
一,對待有血緣關係和姻親關係的人,務必按照傳統的稱謂,萬不可亂叫。
該叫舅舅的不能叫叔叔,該叫叔叔的不能叫舅舅。可能有的人會說,這都能叫錯,該不是傻了吧?或者有的人會說我亂舉例子。然而我誠懇地告訴大家,這真真切切是我身邊的例子,不止一次。而教後輩亂叫的人既有六七十歲的老人,也有三十四歲的中年人,我當時聽到這稱謂,十分感慨,真可謂,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以我之見,這至少說明對方心裡有怨氣。叫錯的結果必將是關係的疏遠,友誼結束。
二,同事之間,以「姓氏」加「職位」稱呼;而無職位年老的姓張稱作「老張」,年齡稍大一些或差不多的一律叫名字。叫錯了,友誼無存,工作也難免不順。
三,社會生活中認識的人,這些人一般都是朋友或某一特定情況下的朋友。點頭之交的不知道名字一般不稱謂,直接打招呼無大礙,比如「你好」;而知道名字的,年齡大一些或差不多的一律叫「姓氏」加「哥」或「姐」;而比較老一些的,叫「老」加「姓氏」。
可能有的人會說,這很簡單。然而,這些簡單的稱謂如果不能正確運用,往往成為矛盾的根源,或者也可以在這些稱謂中了解別人對你的態度,尊敬與否,尊重與否,或彼此已產生矛盾友誼早已結束。
中國是個傳統的禮儀之邦,尊老愛幼,已成為一種習慣。但在尊敬和尊重的背後,是尊貴與謙卑的身份。對血親和姻親,不同於職場和社會,長輩對晚輩往往是指導而不容過多反對,無論長輩正確與否,晚輩都必須無條件尊敬;而職場中,工作為重,彼此尊重即可,無太多拘束;社會生活中,以朋友為主,友誼決定關係,切不可以歲數而論,否則,一句「叔」或「姨」往往多了一個擅長指導的長輩少了一個彼此欣賞朋友。
總之,正確的稱謂是友誼長久的基礎,一句錯的稱謂註定了友誼的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