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風溼膏藥及其製備方法
2023-08-04 18:08:31 2
專利名稱:一種風溼膏藥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膏藥,具體來說,涉及一種風溼膏藥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風溼病是由於身體受涼、虛弱、抵抗力下降時,所出現的一系列全身或局部關節病變,出現酸痛、乏力、低熱、全身不適等症狀,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特別是在廣大農村地區尤為普遍。其臨床表現為晨僵、大小關節的腫脹、疼痛,變形,甚至癱瘓喪失生活自理能力,人稱「不死的癌症」。
目前的治療方法多以暫時性緩解關節疼痛為主,且多有明顯的副作用,有些藥物比如激素等鎮痛藥,如長期服用會給病人帶來不少毒副作用,甚至較風溼其本身更為嚴重的危害病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以純中藥為原料,無毒副作用的風溼膏藥及其製備方法。
本發明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方藥組成(重量份)生川烏45-55份、生草烏45-55份、洋金花45-55份、鬧洋花45-55份、雷公藤90-110份、生南星20-30份、雞血藤90-110份、當歸55-65份、丹參45-55份、威靈仙55-65份、紅花20-30份、細辛20-30份、肉桂25-35份、麻油1400-1600份、黃丹700-900份、制馬錢子粉180-220份。
製備方法將前十三味藥放入麻油中文火炸焦,撈出,用黃丹收膏,成膏後離火,稍冷,加入馬錢子粉,拌勻。將稠膏入水去火毒,溫化膏藥攤在牛皮紙或膏布上,冷卻存放。
以上原料中生川烏、生草烏、雷公藤、威靈仙祛風除溼,散寒勝邪,通絡止痛;生南星、馬錢子通絡止痛,消腫散結;雞血藤、當歸、丹參、紅花補血行血,舒筋活絡,活血祛瘀;肉桂、細辛溫陽散寒、止痛通竅;洋金花、鬧洋花祛風除溼、散瘀定痛。諸藥合用共奏祛風溼、散寒邪、消腫祛瘀、通絡止痛之功。
本發明風溼膏藥以純中藥為原料,祛風除溼,活血舒筋,消腫止痛,主治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痛,效果良好,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藥方重量配比生川烏45克、生草烏45克、洋金花45克、鬧洋花45克、雷公藤90克、生南星20克、雞血藤90克、當歸55克、丹參45克、威靈仙55克、紅花20克、細辛20克、肉桂25克、麻油1400克、黃丹700克、制馬錢子粉180克。
製備方法將前十三味藥放入麻油中文火炸焦,撈出,用黃丹收膏,入黃丹量時注意膏藥的老嫩程度,成膏後離火,稍冷(約40℃),加入馬錢子粉,拌勻。將稠膏入水七天去火毒,溫化膏藥攤在2cm×2cm或4cm×4cm大小的牛皮紙或膏布上,冷卻存放。
用時溫化開,直接貼敷在患處。
實施例2藥方重量配比生川烏50克、生草烏50克、洋金花50克、鬧洋花50克、雷公藤100克、生南星25克、雞血藤100克、當歸60克、丹參50克、威靈仙60克、紅花25克、細辛25克、肉桂30克、麻油1500克、黃丹800克、制馬錢子粉200克。
製備方法同實施例1。
實施例3藥方重量配比生川烏55克、生草烏55克、洋金花55克、鬧洋花55克、雷公藤110克、生南星30克、雞血藤110克、當歸65克、丹參55克、威靈仙65克、紅花30克、細辛30克、肉桂35克、麻油1600克、黃丹900克、制馬錢子粉220克。
製備方法同實施例1。
應用病例選舉(實施例2製得的風溼膏藥)病例1陳××,女,62歲患風溼性關節炎28年,患者20歲左右因發熱咽痛。當時診斷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經過治療後咽部疼痛好轉,但雙膝關節疼痛,查血沉42mm/n,當時診斷,風溼性關節炎,進行消炎止痛治療,時好時壞,經常發作,疼痛難忍,特別是在天氣變化時,疼痛加重,血沉一直未降到正常範圍。經常用西藥止痛,效果不佳,影響工作。用風溼膏藥外敷一周,疼痛開始好轉,血沉下降,服用4周,血沉正常,疼痛明顯好轉,服用6周,基本康復,可以正常上班。
病例2張××,男,26歲突然高燒,雙膝關節紅腫、疼痛,當地醫院診為「風溼性關節炎」,服消炎鎮痛藥15天後,症狀稍減,雙膝關節疼痛依然,後加用風溼膏藥外敷,7天後,腫痛消失,恢復工作。
病例3張××,男,58歲患類風溼性關節炎多年,多次治療無效。指、趾關節腫痛,膝關節腫痛,周圍肌肉萎縮,自理生活困難。來診後,雙膝關節外敷風溼膏藥,半個月後疼痛減輕,能夠行走,後繼續用內服、外用藥治療,半年後能自理生活。
病例4劉××,男,37歲腰痛二年,經天台縣醫院查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經穴位封閉療法,內服、外敷等治療數次,未見好轉,復發,外敷風溼膏藥後,7天疼痛消失,正常工作。
病例5李××,女,46歲右肩關節上舉後疼痛,經當地衛生院診為「凍結肩」,經衛生院針刺、封局、外敷關節鎮痛膏二個月來無明顯效果,就診後外敷風溼膏藥二貼後,肩關節疼痛減輕,以續二貼,肩關節疼痛消失,正常工作。
病例6郭××,女,64歲患類風溼性關節炎20餘年,病人又手第二指關節及雙肘關節腫脹,僵硬變形,疼痛難忍,活動受限,有時生活不能自理,經服用多種中西藥治療效果均不佳,但疼痛難忍時口服去痛片2片,能緩解1-2小時,由於服用過多西藥,引起胃部經常疼痛,影響食慾,病人消瘦,免疫力個降。就診後外敷風溼膏藥二貼後關節疼痛明顯好轉,續二貼後,疼痛消失,生活可以自理,已再不用服止痛藥,胃部現不在疼痛,食慾增加,病人精神狀況明顯好轉,目前鞏固治療。
權利要求
1.一種風溼膏藥,由下述重量配比的藥物製成生川烏45-55份、生草烏45-55份、洋金花45-55份、鬧洋花45-55份、雷公藤90-110份、生南星20-30份、雞血藤90-110份、當歸55-65份、丹參45-55份、威靈仙55-65份、紅花20-30份、細辛20-30份、肉桂25-35份、麻油1400-1600份、黃丹700-900份、制馬錢子粉180-22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溼膏藥,其特徵在於按照下述重量份配比藥物生川烏45-55份、生草烏45-55份、洋金花45-55份、鬧洋花45-55份、雷公藤90-110份、生南星20-30份、雞血藤90-110份、當歸55-65份、丹參45-55份、威靈仙55-65份、紅花20-30份、細辛20-30份、肉桂25-35份、麻油1400-1600份、黃丹700-900份、制馬錢子粉180-220份,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前十三味藥放入麻油中文火炸焦,撈出,用黃丹收膏,成膏後離火,稍冷,加入馬錢子粉,拌勻,將稠膏入水去火毒,溫化膏藥攤在牛皮紙或膏布上,冷卻存放。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風溼膏藥,由生川烏、生草烏、洋金花、鬧洋花、雷公藤、生南星、雞血藤、當歸、丹參、成靈仙、紅花、細辛、肉桂、麻油、黃丹、制馬錢子粉製成,將前十三味藥放入麻油中文火炸焦,用黃丹收膏,加入馬錢子粉,拌勻,將稠膏入水去火毒,冷卻存放。以純中藥為原料,祛風除溼,活血舒筋,消腫止痛,主治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痛,效果良好,無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P19/00GK1739699SQ20041005685
公開日2006年3月1日 申請日期2004年8月25日 優先權日2004年8月25日
發明者陳方標 申請人:陳方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