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黃花梨人工育苗繁殖技術的製作方法
2023-07-19 19:33:21 1
一種黃花梨人工育苗繁殖技術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名貴樹木人工繁殖領域,尤其是一種黃花梨人工育苗繁殖技術。一種黃花梨人工育苗繁殖技術,其特徵在於該技術具體包括育苗、整地、施肥回穴、種植、撫育管理。本發明通過育苗、整地、施肥回穴、種植、撫育管理等科學合理的方式,實現了黃花梨插穗的高成活率,並且通過苗期管理,合理的防治和撫育管理實現了黃花梨人工育苗繁殖,並最終使其能實現粗放管理,自然生長。
【專利說明】一種黃花梨人工育苗繁殖技術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名貴樹木人工繁殖領域,尤其是一種黃花梨人工育苗繁殖技術。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類環保意識增強,人們日益注重生態環境質量,這促使園林綠化工程行業高速發展,。行業中通過園林及景觀設計改善生態環境條件,而提高植被覆蓋率則是改善生態條件的有效途徑,因此植物成為園林及景觀設計、施工的必備材料,而黃花梨更是珍貴的用材樹種之一。但自然條件下生長的黃花梨繁殖、生長速度緩慢,無法滿足園林綠化工程行業的大量需求。所以急需研究高效優質的黃花梨培育技術體系,提高苗木成活率和生長速度。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黃花梨人工育苗繁殖技術。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黃花梨人工育苗繁殖技術,其特徵在於該技術具體包括育苗、整地、施肥回穴、種植、撫育管理。
[0005]進一步的,所述的育苗採用扦插方式,時間選定在每年的3-4月份傍晚,扦插前,插穗先用稀釋800-1200倍的百菌清藥液浸泡4-6分鐘,再用250ppm吲哚丁酸浸泡插穗基部5-7小時,然後將消毒好的營養袋打穴,插穗時至少保留兩個芽眼裸露在外,然後壓實插孔,最後淋水定株。
[0006]進一步的,所述的育苗還包括將定株好的穗條放置於大棚中管理,穗條未生根前,使用遮光率為85%的遮陽網遮光,定時噴水,保持棚內相對溼度75%-85%,在棚內管理階段,每閣五天向穗條噴灑稀釋800-1200倍百菌清或多菌靈殺菌一次,待穗條生根後,改用遮光率為60%遮陽網遮蓋,等到苗木生長正常後,再揭開遮陽網。
[0007]進一步的,所述的整地包括開荒和挖穴,株行距2.5^3 X 3X植穴規格長X寬X高=50 X 50 X 50 或 60 X 60 X 50 釐米。
[0008]更進一步的,所述的施肥回穴在種植前20-40天實施,具體操作為先用幹碎礦土或土雜肥回穴底,再下與穴土充分攪拌均勻的有機肥料至離地面15-25釐米處,然後回細碎土至穴口高出地面5-10釐米,其中所述的幹碎礦土或土雜肥為每穴50-100公斤、有機肥10-20公斤、鈣鎂磷肥1-2公斤。
[0009]進一步的,所述的種植選定在每年的4-5月或9月份,選擇株高15-30釐米的粗壯營養袋苗種植,種植時先於植穴上開一個小穴,每穴下30-50克呋喃丹與土拌勻後,用一層細土隔墊,再放苗種植,回土略高於穴面,並使用乾枯雜草鋪於其上。
[0010]進一步的,所述的撫育管理包括除草施肥、修枝整形、病蟲害防治:
所述的除草施肥,植後一個月進行一次淺鬆土和施肥,每株施複合肥20-30克,雨天可以直接撒於樹頭四周用細土覆蓋,晴天則稀釋為肥水傍晚時淋於樹頭周圍,植後廣3年,每年:Γ5月和9月,除草、施肥各一次;
所述的修枝整形具體包括苗木60-100釐米時,用竹竿支撐扶正,並修枝整形,每穴保留一粗壯主株,主株的側枝分兩次剪除,第一次剪時保留15-20釐米和一定的樹葉,待樹主株長高50釐米左右,再減去餘下部分,這樣逐級往上剪,直至形成4.5-5米的主幹後再任其生長;
所述的病蟲害防治包括LED誘蟲燈誘殺害蟲和化學藥劑防治害蟲,其中所述的藥劑包括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敵百蟲或辛硫磷。
[0011]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通過育苗、整地、施肥回穴、種植、撫育管理等科學合理的方式,實現了黃花梨插穗的高成活率,並且通過苗期管理,合理的防治和撫育管理實現了黃花梨人工育苗繁殖,並最終使其能實現粗放管理,自然生長。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說明。
[0013]一種黃花梨人工育苗繁殖技術,其特徵在於該技術具體包括育苗、整地、施肥回穴、種植、撫育管理。
[0014]所述的育苗採用扦插方式,時間選定在每年的3月中旬份傍晚,扦插前,插穗先用稀釋1000倍的百菌清藥液浸泡5分鐘,再用250ppm吲哚丁酸浸泡插穗基部6小時,然後將消毒好的營養袋打穴,插穗時至少保留兩個芽眼裸露在外,然後壓實插孔,最後淋水定株。
[0015]所述的育苗還包括將定株好的穗條放置於大棚中管理,穗條未生根前,使用遮光率為85%的遮陽網遮光,定時噴水,保持棚內相對溼度80%,在棚內管理階段,每閣五天向穗條噴灑稀釋1000倍百菌清或多菌靈殺菌一次,待穗條生根後,改用遮光率為60%遮陽網遮蓋,等到苗木生長正常後,再揭開遮陽網。
[0016]所述的整地包括開荒和挖穴,株行距3X3.5,植穴規格長X寬X高=60X60X50釐米。
[0017]所述的施肥回穴在種植前30天實施,具體操作為先用幹碎礦土或土雜肥回穴底,再下與穴土充分攪拌均勻的有機肥料至離地面20釐米處,然後回細碎土至穴口高出地面7釐米,其中所述的幹碎礦土或土雜肥為每穴70公斤、有機肥15公斤、鈣鎂磷肥1.5公斤。
[0018]所述的種植選定在5月份,選擇株高20釐米左右的粗壯營養袋苗種植,種植時先於植穴上開一個小穴,每穴下40克呋喃丹與土拌勻後,用一層細土隔墊,再放苗種植,回土略高於穴面,並使用乾枯雜草鋪於其上。
[0019]所述的撫育管理包括除草施肥、修枝整形、病蟲害防治:
所述的除草施肥,植後一個月進行一次淺鬆土和施肥,每株施複合肥25克,雨天可以直接撒於樹頭四周用細土覆蓋,晴天則稀釋為肥水傍晚時淋於樹頭周圍,植後廣3年,每年3飛月和9月,除草、施肥各一次;
所述的修枝整形具體包括苗木長至80釐米時,用竹竿支撐扶正,並修枝整形,每穴保留一粗壯主株,主株的側枝分兩次剪除,第一次剪時保留15-20釐米和一定的樹葉,待樹主株長高50釐米左右,再減去餘下部分,這樣逐級往上剪,直至形成4.5-5米的主幹後再任其生長; 所述的病蟲害防治包括LED誘蟲燈誘殺害蟲和化學藥劑防治害蟲,其中所述的藥劑包括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敵百蟲或辛硫磷。
[0020]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範圍的限制,但凡採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形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應落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黃花梨人工育苗繁殖技術,其特徵在於該技術具體包括育苗、整地、施肥回穴、種植、撫育管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黃花梨人工育苗繁殖技術,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育苗採用扦插方式,時間選定在每年的3-4月份傍晚,扦插前,插穗先用稀釋800-1200倍的百菌清藥液浸泡4-6分鐘,再用250ppm吲哚丁酸浸泡插穗基部5_7小時,然後將消毒好的營養袋打穴,插穗時至少保留兩個芽眼裸露在外,然後壓實插孔,最後淋水定株。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黃花梨人工育苗繁殖技術,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育苗還包括將定株好的穗條放置於大棚中管理,穗條未生根前,使用遮光率為85%的遮陽網遮光,定時噴水,保持棚內相對溼度75%-85%,在棚內管理階段,每閣五天向穗條噴灑稀釋800-1200倍百菌清或多菌靈殺菌一次,待穗條生根後,改用遮光率為60%遮陽網遮蓋,等到苗木生長正常後,再揭開遮陽網。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黃花梨人工育苗繁殖技術,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整地包括開荒和挖穴,株行距2.5?3 X 3?4,植穴規格長X寬X高=50 X 50 X 50或60 X 60 X 50釐米。
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種黃花梨人工育苗繁殖技術,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施肥回穴在種植前20-40天實施,具體操作為先用幹碎礦土或土雜肥回穴底,再下與穴土充分攪拌均勻的有機肥料至離地面15-25釐米處,然後回細碎土至穴口高出地面5-10釐米,其中所述的幹碎礦土或土雜肥為每穴50-100公斤、有機肥10-20公斤、鈣鎂磷肥1-2公斤。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黃花梨人工育苗繁殖技術,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種植選定在每年的4-5月或9月份,選擇株高15-30釐米的粗壯營養袋苗種植,種植時先於植穴上開一個小穴,每穴下30-50克呋喃丹與土拌勻後,用一層細土隔墊,再放苗種植,回土略高於穴面,並使用乾枯雜草鋪於其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黃花梨人工育苗繁殖技術,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撫育管理包括除草施肥、修枝整形、病蟲害防治: 所述的除草施肥,植後一個月進行一次淺鬆土和施肥,每株施複合肥20-30克,雨天可以直接撒於樹頭四周用細土覆蓋,晴天則稀釋為肥水傍晚時淋於樹頭周圍,植後廣3年,每年:Γ5月和9月,除草、施肥各一次; 所述的修枝整形具體包括苗木60-100釐米時,用竹竿支撐扶正,並修枝整形,每穴保留一粗壯主株,主株的側枝分兩次剪除,第一次剪時保留15-20釐米和一定的樹葉,待樹主株長高50釐米左右,再減去餘下部分,這樣逐級往上剪,直至形成4.5-5米的主幹後再任其生長; 所述的病蟲害防治包括LED誘蟲燈誘殺害蟲和化學藥劑防治害蟲,其中所述的藥劑包括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敵百蟲或辛硫磷。
【文檔編號】A01G1/00GK104396521SQ201410689024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26日
【發明者】謝天壽, 丁美美 申請人:惠州市東江園林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