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各異,千姿百態的黎族餐具
2023-07-19 19:36:12 2
黎族文化生生不息,已經延續上千的歷史。就拿黎族餐具來說吧,很具地方特色與民族風情。黎族餐具的產生是黎族人民勤勞智慧的成果。餐具作為一種生活必需品,不僅被賦予了文化內涵,而且也是一種美觀的工藝品,下面,大家就隨小編一起看看形態各異,千姿百態的黎族餐具吧。
黎族使用陶碗、椰子碗盛飯菜。筷子是竹木製和骨制。瓷碗、碟、盆、匙等均系外地輸入。民間具有特點的餐具是:排塔、餵猜、辣椒具、簸箕、飲具。
排塔
「排塔」是竹製的飯盒。取老雲竹的一個竹節筒,直徑15釐米,長30釐米,削去竹皮。在筒身上端三分之一處相對制有兩個耳孔,繫著繩子,筒口蓋也是竹製的。筒身雕刻幾何紋、人紋和青蛙紋圖案,象徵吉祥。「排塔」工藝美觀且耐用。居住在五指山地區的黎族出門野外勞動,都用「排塔」盛飯,是一種較為衛生的餐具。
餵猜
「餵猜」是使用五指山樹果製成喝菜湯的小匙。這種果呈球狀,果殼堅硬,大如鵝蛋。把成熟的果殼破開兩塊,加工後鑽兩個孔,用白藤片系上竹柄,製成舀菜湯的勺具。
辣椒具
民間普遍利用小竹筒或獨木製作成盛辣椒的小盒子,工藝美觀實用。
簸箕
居住在山區的黎族使用竹片編織直徑一米寬的簸箕。用餐時把簸箕放在地上,放置碗筷和菜碗,周圍是用餐坐的小木凳。
飲具
用竹筒陶罐汲水,昌江王下鄉婦女用竹筒陶罐汲水。黎族地區飲具,除外地輸入陶瓷和銅鋁器外,民間傳統飲具有以下幾種。
葫蘆瓜
大葫蘆是挑水具,也是盛酒具。小葫蘆剖開兩半作瓢,是舀水舀酒的器具。
介並
盛並蜜的陶罐。五指山區黎族飲酒時,把並蜜盛入陶罐內,衝進清水,然後插入小竹管吸飲並汁(酒汁)。小竹管底部包著網,用於隔開並蜜,使並汁在竹管中流暢。「介並」有大有小,平時待客只用小「介酉並」飲酒,一席酒一個或兩個「介並」,席間把「介並」移動輪飲。
還有一種是把陶罐吊在酒席上方的屋頂上,大家「推輪轉飲」。大「介並」,俗稱「座酒」,黎語「介衝」。高40釐米,大30釐米左右的陶罐盛酒。「座酒」對插著兩支飲酒竹管,不移動。黎族結婚時,於酒席中間設置「座酒」,稱「福酒」。由新郎、新娘先面對面就座飲福酒,隨後男女眾人輪流飲福酒。
並樂
盛酒具皿。把並蜜盛入陶盆中,用清水衝調攪勻,製成濃度並汁,置小竹籮於陶盆上。擠並汁時再用勺子舀酒入碗喝。如果「酉並樂」中還有酒度的話,繼續衝入清水擠並汁,直到把「酉並樂」中的酒蜜擠乾沒有酒度為止。男女皆善飲酒,但飲酒方式各地區不相同。
五指山地區的合畝制杞方言、白沙縣潤方言和東方縣美孚方言,使用竹管飲並酒。史料記載為「鼻飲」,完全違反人類飲食生理,其實用竹管吸飲酒食是黎族自古以來的習俗。居住在保亭、陵水等縣和沿海地區黎族,使用陶瓷碗或椰子碗飲酒。
您可能還會喜歡:
黎族古老文化標誌:黎族獨木舟
讓人驚訝的朝鮮民間藝術:民間刀畫
黎族遠古時代的神話和傳說
民族文化中的奇葩:黎族剪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