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和盤錦哪個發展潛力大(遼寧第三大城市角逐)
2023-07-19 21:42:52 1
遼寧曾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遼寧以「共和國長子」的身份,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只是近期的遼寧,乃至整個東北,經濟發展的速度都緩慢了,甚至一度出現了「負增長」,關於其中的原因,網上分析的也是夠多了,不再贅述。而作為東北經濟最發達的遼寧省,兩座明星城市:瀋陽和大連也明顯地落後於南方城市了,但在省內的依舊是絕對領先的。但處在「遼寧男三號」角色的鞍山,明顯的後勁不足,未來,遼寧的三號城市還會是鞍山嗎?營口和盤錦都虎視眈眈,鞍山要如何應對。
「中國鋼都」:鞍山,代號「遼C」,是遼寧第三大城市,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鞍山,更是擁有無限的榮光,還曾做過直轄市。但這些,都已經是「往日雲煙」。歸根結底,鞍山也是一座資源型城市,目前也面臨著轉型的難題。而如今東北的各大城市,都面臨著同樣的難題。
人口老齡化,人才外流,民企不振,這些問題也一樣困擾著鞍山。鞍山的鐵礦又以貧礦為主,易於開採,卻也破壞環境。如今,鐵礦石更是依賴進口,鞍鋼把工廠搬到了鮁魚圈。如今的鞍山市區,剩下最多的,可能就是鞍鋼的退休職工,他們拿著退休金,對鞍山的貢獻只剩下「消費」。「鞍鋼」一家獨大的鞍山,想要突破,著實不容易。
鞍山管轄的海城市,一直是東北民營經濟的標兵,又擁有豐富的菱鎂礦和滑石礦,經濟發達,撐起了鞍山市的縣域經濟。但今天,海城同樣困難重重,獨木難支,缺少政策扶持,又沒有南方城市的地理優勢和投資環境,周邊城市給不了幫助。海城,已經不再具有往日的光芒,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南部的岫巖縣和北部的臺安縣,都是傳統的農業縣。岫巖雖然擁有「玉都」美名,但礦產資源同樣面臨枯竭。「岫玉」的名氣又比不了雲南「翡翠」,加上玉石這樣的奢侈品,總歸是少數人的娛樂,無法創造全面的社會財富。臺安縣在鞍山,基本上是沒有存在感的,雖然是鞍山唯一的平原縣城,魚米水鄉,但也是「自給自足」型,對鞍山的重新崛起,貢獻有限。
營口是遼寧省的後起之秀,最近幾年,營口一直是遼寧省經濟第四大城市。憑藉營口港的優勢,加上「十年磨一劍」的苦心經營,曾經的「遼H」,已經變成了今天的「男四號」。營口一度是除了瀋陽,大連以外,遼寧最被看好的城市。營口自貿區的成立,更是讓這座城市欣喜若狂。但營口依舊有自己的問題,也面臨著同樣的人口老齡化和人才外流問題。
營口在「蟄伏多年」以後,曾一度爆發,創造了「營口奇蹟」。但近些年的營口,也顯露出來了疲態。營口產業基地並有沒如預期那些雄起,自貿區也沒有起到明顯的作用,營口的房價依舊是「物美價廉」。營口打造的沿海基地,既沒有形成知名的產業集群,也沒有形成人才窪地,富士康出走,中旺低迷,對營口的就業打擊都很大,未來,能不能吸引來更有前景的企業,還需要拭目以待。
鮁魚圈已然是營口的名片,也是營口最吸引外來人口的地方。但整個營口市,也只有兩百多萬人口,卻有大石橋、蓋州、營口、鮁魚圈四個主城區分流,根本不夠分,人口成了制約鮁魚圈的最重要因素。鮁魚圈的樓房可以把一半的營口人裝進去,但僅靠營口本地這點人口,鮁魚圈永遠不會崛起。這兩年的疫情,鮁魚圈受害最深,物流萎靡,旅遊業更是遭受了致命打擊。
大石橋曾是營口「縣域經濟」的代表,曾經撐起了營口經濟的半邊天。但大石橋也和眾多礦業城市一樣,礦產枯竭,環境破壞,後勁不足,如今的大石橋,也在忙著思索自己的出路。蓋州是一個多山少地的城市,鮁魚圈分家獨立,又帶走了熊嶽城,好東西都被鮁魚圈分走了。留給蓋州的,大概就只是那兩千多年的古城歷史。雖然盛產水果,但農業終究很難致富,而蓋州雖然有很多歷史古蹟,也有秀美山河,但名氣不足,知名度還有待提升。
盤錦稱得上是遼寧最年輕的城市了,代號「遼L」。這座因油而興的城市,遍地都是寶物。地下是石油,地上是遼寧最肥沃的遼河三角洲。北方的城市都缺水,而盤錦的地上、地下都是水。同時,遼河三角洲溼地,也讓盤錦的水產資源獨步省內,「盤錦河蟹」聞名國內。此外,盤錦也是遼寧最重要的糧食產地,「盤錦大米」是遼寧最好的大米。
依託遼河油田,盤錦的石化產業非常出眾。營口一直在仙人島規劃石化基地,但終究還是比不過盤錦,沙特阿美的到來,更是讓盤錦的石化產業迎來了一次新的機遇,GDP已經有超越營口的勢頭。坐在三角洲上的盤錦,更是遍地都是風景,無邊的葦海,染紅天空的紅海灘。盤錦的旅遊業也不容小覷。只是盤錦的產業結構也很單一,單純的石化產業,面臨的競爭也很激烈。
而盤錦又缺少鞍山、營口那樣的「縣區」幫手,大窪「撤縣變區」,盤山則是個本分的農業縣,盤錦只能靠市區的力量單打獨鬥,遼濱新區,始終沒能真正成為市區中心,向海發展的規劃,不知道哪天能夠實現。而全市只有一百多萬人口的盤錦,想要再打造一座城市,也是困難重重。如果不能吸引來外地人才和人口,終究只能是「吃飽有餘,發家太難」。
由此看來,三座城市都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也缺少吸引人才的魅力。鞍山底蘊尚存,基礎還在,但迫切需要轉型。如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幫扶提振海城的民營經濟,尤其鄉鎮的民營企業,造福於百姓,逐步擺脫對礦產資源的過度依賴,海城還是能夠變成曾經海城。讓臺安縣成為農業強縣,爭取打造一些知名品牌。「有玉石、有隕石坑、有藥山」的岫巖縣,則發展旅遊經濟,以「遼東天然氧吧」的環境優勢,學習丹東、本溪的經驗,提升知名度。市區則多引進知名企業,創造就業,對內多鼓勵、支持創業,給來鞍山的企業以支持,勿「關門打狗」,憑藉鞍山的城市底蘊,也未嘗不能重新崛起。
(圖片源自網絡,感謝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