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山水司樓最新消息(天下第一水司樓)
2023-07-19 03:59:22 5
因為一則視頻,幾乎在一夜之間,貴州獨山出名了。獨山年財政收入不足10億,今年才摘掉貧困縣的帽子,卻舉債400億打造景觀,且部分有爛尾風險。其中,最為知名的當屬「天下第一水司樓」了。造型奇特,外觀龐大。該樓位於獨山縣淨心谷景區,16日,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遊人稀少
獨山縣位於貴州最南端,與廣西接壤,據裡貴陽128公裡,隸屬於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從獨山站出發,沿著貫穿縣城的主幹道毋斂大道一路北行,大約15公裡,就是淨心谷景區,網上熱傳的「天下第一水司樓」就在這裡。
「淨心谷不淨心,停工一年多了。要是爛尾就太可惜。」在去淨心谷的路上,計程車司機師傅這樣介紹水司樓,「水司樓非常壯觀,站在樓下,有一種威壓感,看視頻根本看不出來。」他告訴記者,這幾年獨山縣變化挺大,路修了不少,也變寬了,「要是五六年以前來這裡,七八層的樓房都很少,現在20層以上的樓房也有不少了。」
公開資料顯示,淨心谷景區位於貴州省獨山縣影山鎮,總面積8平方公裡。主要景點有大觀園、奎文閣、影山古鎮、水司府堂。「天下第一水司樓」的官方名稱為水司府堂。
淨心谷景區大門是一個30多米寬的牌樓,金色的雕龍盤旋在牌樓中間。再往前走是影山鎮翁奇村,也是通往水司樓的必經之路。
在村頭路口,有兩位景區工作人員在收門票。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過往車輛,不論人數多少,一輛車10元。」她說,這段時間來的人不少,一天也就數百人的樣子。下午返程時,記者再次看到她。「過去的遊客車輛不到一百。」她拿著手裡的發票說,一沓五十張,到現在兩沓發票還剩下不少。
道路穿過空蕩的翁奇村仿古建築群,往山上走,就到了水司樓。
站在遠處看,有十幾輛車停在水司樓前的廣場上。幾名遊客站在水司府堂前,顯得格外渺小。稀疏的遊客與偌大的場地相比,讓景區顯得格外空蕩。廣場上空,有無人機在上空盤旋。
「以前的時候,這裡只有奎文閣一處古建築,是清代修建的私塾。文革的時候,有人想拆掉,是村裡人攔下的。後來奎文閣失火,也是村民去滅的火。」在奎文閣,一位駐閣道士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後來縣裡發展旅遊建的。
圍了起來
在水司樓前,一人多高的綠色圍擋將水司府堂前圍了起來,遊客已經無法進入裡面。水司樓建築上有不少裸露的牆皮,還有很多樓層沒有安裝門框玻璃。水司樓對面的高臺亭子旁,散落著一些漢白玉石碑。再往遠處,是一些未完工的仿古建築,只是搭起了框架。
「和視頻裡看的差不多,就是進不去,人太少了。」在水司樓前,記者碰到兩位山東濟寧來的兩個高考生,他們從網上「刷到這裡,正好有親戚在獨山工作,就和同學跑來玩」。其他的遊客,大多來自附近。
獨山縣曾這樣推介水司樓,該樓於2016年9月份動工,是集會展博覽、酒店住宿、遊覽觀光等於一體的大型綜合體,是淨心谷景區重點打造的標誌性建築。該樓佔地5215平方米,共計24層99.9米高,被網友稱作「天下第一水司樓」。落成之後,水司樓還曾申報三項世界紀錄:世界最高琉璃陶建築、水族、布依族、苗族民族元素世界最高建築和世界最大牌樓。據了解,因多種原因,水司樓在2018年6月左右停工。
一名工人正在綠色圍擋上貼施工方的招貼,該圍擋的施工方是南卓集團。「圍擋是這幾天開始有的,目前只是圍起來。」一位穿著印有「南卓集團」字樣背心的工作人員說。至於圍擋原因,該工作人員表示不知情。南卓集團官方網站顯示,南卓集團全稱為貴州南方卓越投資運營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曾負責淨心谷景區的道路建設。
公開資料顯示,貴州淨心谷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投資開發了淨心谷景區。該公司實際控制人李宏進及其旗下公司身負諸多訴訟,其本人有十多條限制高消費記錄。也有消息稱,水司府堂為當地縣政府投資。
7月14日,對社會關注的「水司樓」(淨心谷大酒店)項目,獨山縣政府回應稱,「通過努力,採取市場化運作模式籤訂合作協議,將於近期進場施工。」
人去樓空
從水司樓廣場下來,記者看到翁奇村道路兩旁全是仿古建築,很多都掛著諸如超市、飯店、藥店、酒店的招牌,但大多數已經關門。還有不少仿古建築未完工,門窗都沒有按上。村裡的大街上,除了偶爾路過的車輛,幾乎沒有看不到人。
翁奇村一位超市的老闆用「癱瘓」一詞來形容這片古建築群。他說,村裡公路一側的仿古建築是村民原來自住的房屋,政府出資在屋頂加蓋了仿古建築。另一側原來是村裡的稻田,徵用過去全部蓋了仿古建築,用作門面房。「一開始都租了出去,但是沒人來,都跑了。」
「三年免租金,不知道以後會怎樣,生意很不好,幾乎沒有人住。」在這片仿古建築群裡,一家酒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裡剛開始建設的時候,生意很好,有舞臺表演、水司樓燈光秀等,甚至還有電視臺在這裡拍過電視劇。「那時候還很熱鬧,人也很多,酒店都訂滿了。」該工作人員說,景區停工後生意就不行了,人也少了,商鋪都關門了。
獨山縣政府官方網站顯示,淨心谷旅遊景區曾在2017年3月,發布商鋪招商通告,給予商鋪5年的優惠期。「投資經營者與經營管理機構雙方首次籤訂經營租賃合同,期限暫定為5年,5年租賃期內不收取商鋪租金。從第4年起根據經驗業態、經營面積、商鋪裝修投入規模及旅遊區遊客接待規模等因素,確定經營提成比例(第四年4%、第五年5%)。」
「外地來開店的,都走了,沒有人氣。」上述超市老闆告訴記者,他超市的商品只能賣給村裡人,生意慘澹。
土地撂荒
2015年景區開始建設。67歲的村民楊先生說,村民住房對面的仿古門面房佔用的是村裡的稻田。「緊靠河水,是水稻育秧用的良田。」 楊先生告訴記者,育秧用的良田徵用了,村裡坡上的稻田就撂荒了,「沒法育秧了,種稻子了。」
水司樓附近的村裡的兩個寨子整體搬遷,很多人對拆遷補償不滿意,但也沒有辦法。後來徵用修路了,修路補償才7200元一畝。路那邊的門面房,補償款從1萬多元到3萬多元不等。」楊先生認為,在土地補償款上,村民吃虧了,「價格太低」。
在獨山縣政府網站上,記者看到,2017年10月,獨山縣影山鎮的鄉鎮幹部曾到該村組織召開社會穩定工作會議,其中提到,「由於淨心谷景區在翁奇村開發,在建設過程中涉及徵地、拆遷、噪音及灰土汙染等問題,給村內群眾帶來了生活上的影響。要及時發現問題,迅速解決問題,使矛盾糾葛化解在萌芽狀態,強化幹群關係的同時構建和諧社會。」
「也希望景區好一點,不希望景區爛尾掉。」楊先生說,畢竟土地已經徵收了,景區已經建了起來。「景區搞不好,下一代人吃什麼?」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記者 王遠 發自貴州
編輯 張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