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酸梅湯哪種最多(夏天佳飲酸梅湯)
2023-07-20 00:11:17 1
西安和北京兩座城市相距約1080.4公裡,從唐朝到清末民國相距有1300年歷史,看似不相關的城市,2個不相關的時代,在它們繁盛的時候卻都有一種美味的消夏佳品——酸梅湯。
酸梅湯有2種,顏色深者,色如琥珀,味道醇厚,顏色輕者,色略微黃,清香淡雅。夏天一杯,消暑解煩躁。
酸梅湯歷史悠久,古已有之,是現在市場的冷飲遠不能比的。做酸梅湯用的烏梅,就是小時候上語文課學成語「望梅止渴」,後來上地理課又學到了梅雨季節,只知道梅子味道酸甜,可以解渴,到了長大以後才真正見到了梅子。
酸梅湯,起源於商周時期,古籍中記載為土貢梅煎,南宋《武林舊事》中也有「滷梅水」的說法。到現在能喝到的比較有名的酸梅湯有西安回民街酸梅湯和老北京酸梅湯。大約是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將傳統酸梅湯的做法改良升級,把傳統的熬製方法進行了標準化生產,結合現代包裝、罐裝工藝,做成了味道酸酸甜甜,味道醇厚的酸梅湯。
前幾年去西安在回民街上喝了幾家酸梅湯,有直接用酸梅粉衝開,加冰塊,5塊錢一杯價格很便宜。也有用烏梅、冰糖、杏幹、山楂、甘草、桂花等,經過數小時熬製,可促進唾液分泌和胃液分泌,生津止渴。還有一種用酸梅粉、加上杏幹、山楂、甘草、桂花之類的配料,衝泡成酸梅湯,價格比起直接用酸梅粉衝泡的貴些,比起熬製的要便宜不少。
酸梅湯是西安人的第二大飲料,但是比起冰峰汽水,它對人體更有價值,促進人體酸鹼平衡和降肝火、潤喉作用。無獨有偶,在離古城西安城1080.4公裡的老北京城裡人們也喜歡熬酸梅湯喝。老北京酸梅湯以琉璃廠信遠齋的酸梅湯和前門大柵欄的九龍齋酸梅湯最有名,前者是濃口味酸梅湯的代表,顏色接近黑色,後者是清淡口味酸梅湯代表,顏色呈琥珀色。酸梅湯有股淡淡的中藥香氣,烏梅、甘草、桂花的融合香氣,冰糖的甜化解了中藥的氣味,提高了口味。
清朝金雲臻寫的《餖釘瑣憶》這本記述北京小吃的書籍中,就提及了酸梅湯。在《燕都小食品雜詠》中,也有詠酸梅湯的:梅湯冰鎮味酸甜,涼沁心脾六月寒。揮汗炙天難得此,一聞銅盞熱中寬。簡單的幾句記錄,老北京城人的平凡生活。
老北京胡同口賣酸梅湯的小販,敲打著手中的「冰盞兒」,敲冰盞兒的悠揚聲音,順著胡同傳播到了家家戶戶,不像是老北京走街串巷賣東西的吆喝。冰盞兒就是2個直接5釐米左右的小銅碗,底淺兒,邊厚兒,2隻小碗上下疊在一起,賣酸梅湯的小販用手拿著擺弄,相互碰撞、敲擊出響聲,清脆響亮,能傳播很遠。
相傳,信遠齋的酸梅湯配方來自宮廷。信遠齋酸梅湯放在一個大餈罈子裡面,周圍用冰塊圍著,起到冰鎮酸梅湯的作用。賣酸梅湯時,店家用提打上來酸梅湯,裝在碗裡,喝上一口「涼入牙齒,甜潤舌尖」。
酸梅湯製作流程並不複雜,準備好食材烏梅、甘草、桑葚幹、陳皮、山楂、薄荷葉、玫瑰茄,根據自家的口味搭配,清洗乾淨,放到鍋裡面加入清水,泡大約1小時,放到火上燒開,大約半小時,加白糖或者冰糖,熬煮半小時就可以了。煮好的酸梅湯可以放上點桂花或者桂花糖調味,放涼了或者放到冰箱裡冰鎮一下,口感更好。
講究的人家或者商家做酸梅湯料材料特別講究。烏梅是廣東產的;桂花產自杭州;冰糖要用黃冰糖;甘草產自甘肅;玫瑰茄來雲南;陳皮產自新會;桑葚產自新疆;山楂產自山東。製作時,配料也會有不同,這全憑經驗、節氣掌握。天涼時,多放糖,為甜的;天熱時,多放梅,為酸的。
夏天,我們也可以自己做著喝。只需要去中藥店買些烏梅,用開水泡開,也可以用水煮,之後放冰糖、桂花,然後晾涼了,撈出裡邊的渣子,再在湯碗或者小罈子周圍包上冰塊,冰涼之後,即可飲用了。方法簡單,但是味道自然比不上信遠齋等名店的酸梅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