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誰的命運較好(紅樓夢薄命司的女子)
2023-07-17 23:30:42 3
《紅樓夢》中有一些普遍的「誤解」,以至於有些會對理解人物造成困難。比方最常見的一個說法就是進入薄命司的金陵十二釵的結局,全部都是悲劇,一個比一個慘。事實並非如此。薄命人並不都慘,起碼金陵十二釵中有三個人結局不錯。
(第五回)寶玉喜不自勝,抬頭看這司的匾上,乃是「薄命司三字,兩邊對聯寫的是: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
寶玉看了,便知感嘆……警幻冷笑道:「貴省女子固多,不過擇其緊要者錄之。下邊二櫥則又次之。餘者庸常之輩,則無冊可錄矣。」
金陵十二釵為金陵地區女子之冠,最好的三十六位女子都是薄命人。
這個表述一言以概之,代表「紅顏自古多薄命」。結合「薄命司」對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映襯,是說既生為女子,就是薄命的意思。
所以,女兒即薄命,薄命女兒卻並非都是悲劇。
賈探春在第五十五回說出當時大多數不甘「薄命」女子的心聲:
「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兒家,一句多話也沒有我亂說的。」
打兩個不恰當的比喻。武則天一生丈夫死,兒女死,她輝煌一生貴為皇帝。但以女人的角度,何嘗不是薄命?慈禧太后尊榮一生,但她年輕守寡,兒子早夭,何嘗又不是薄命?
所以,薄命≠悲劇。不能將金陵十二釵三冊的女兒都理解成結局悽慘。哪怕是正冊十二人,曹雪芹都給最少三人留下僥倖。
一、賈探春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設計了兩種「命格」。即以嬌杏為代表的僥倖「杏」命。以甄英蓮為代表的可憐「蓮」命。
「蓮」命香菱是代表,卻以林黛玉為首。
「杏」命嬌杏為代表,卻以賈探春為首。
賈探春在第六十三回群芳夜宴掣花籤中掣得「杏花籤」,「日邊紅杏倚雲栽」,必得貴婿!影射她遠嫁異國海外,孤零零一人終老。
賈探春恨不生為男兒是她薄命;庶出身份低人一等是她薄命;為家族犧牲委曲求全遠嫁異國是她薄命;在異國他鄉不見父母親人在身邊,不能天倫之樂是她薄命……
女兒命薄如此按說悲劇的可能性極大。但賈探春的性格不甘於人後,所以曹雪芹在第四十回描寫秋爽齋時,專門寫了探春房中「一鼎、一大盤佛手、一隻白玉比目磬」。
「鼎」代表國家傳承。賈探春又有嬌杏經歷「僥倖」,影射她由次妃晉升為王妃。又生下王子繼承了王位,她的兒子成了國王,她也就是「王太后」了。
「佛手」代表福緣深厚,影射賈探春是真正的王妃,貴不可言。
《紅樓夢》中唯有賈探春佛手為真,賈元春的香櫞,王熙鳳的「臘油凍佛手」都是假佛手,所以二人沒福氣。
「白玉比目磬」,白玉代表富貴,比目代表夫妻恩愛,磬代表和合之音。
所以,賈探春薄命是她生為女兒、出身、遠嫁經歷薄命。不是說她的應該是悲劇。
二,李紈
與賈探春一樣,李紈也是被幸運眷顧的人。雖然賈家抄家,李紈賈蘭母子一度經歷「昨憐破襖寒」的艱苦。但母子二人不放棄,終究讓他們成功。賈蘭科舉高中,李紈母憑子貴得封誥命「鳳冠霞帔」。
[晚韶華]三個字證明李紈有遲來的僥倖。人生不受老來窮,哪怕時日無多,看著兒子成才也是幸福。
李紈的幸運體現在稻香村周圍「幾百株杏花開的烈火蒸霞一般」,來自「杏簾在望」的影射。以及她作為賈家香火傳承「護道人」的堅守。
新漲綠添浣葛處,好雲香護採芹人。
能得《詩》《風》《雅》讚頌,《紅樓夢》唯有李紈,何況「女子無才便有德」,有德更是最高讚譽。
李紈年輕守寡、家破人亡、含辛茹苦的教養兒子,堪稱古代薄命女子代表。
然而,李紈薄命,不表示結局不好。她母憑子貴,看著兒子出息,何嘗不幸福?「有德」更是曹雪芹對李紈的最高評價,《紅樓夢》無出其右。
三,巧姐
巧姐薄命也是生為女兒。她父親是榮國府長房嫡長孫,爵位繼承人,最需要兒子傳承。奈何她偏偏是女兒。
巧姐的女兒身,成了王熙鳳與賈璉婚姻悲劇的根源。王熙鳳生不出兒子,才有賈璉一直突破封鎖尋求納妾生子的念頭。賈母、賈赦等也需要賈璉有後。王熙鳳與強大的傳承對抗註定一敗塗地。
巧姐兒不能生為男兒替母親爭光,從賈母到賈赦到邢夫人、賈璉……原文沒寫過他們哪怕一次對巧姐兒的互動。證明巧姐兒命薄。
隨著母親王熙鳳被休,父親賈璉獲罪被判刑,賈家抄家後的巧姐兒還受到狠舅王仁拒之門外,奸兄賈芹的坑騙。好在劉姥姥湊巧趕過來收留了孤苦無依的她。
巧姐的人生不可謂不薄命。但[留餘慶]三個字又給了希望。她被劉姥姥收留,長大後嫁給板兒,就得益於三姑姑賈探春送出的那一個「佛手」。
嫁為農家婦,男耕女織談不上富貴,但何嘗不是平靜的幸福?巧姐這樣結局誰又說不好?
所以,薄命≠悲劇。
金陵十二釵三冊中還有人結果不錯。比方邢岫煙,比方林紅玉,比方襲人。即便是薛寶釵,雖說賈寶玉離家出走,成了生妻,守了活寡。仍舊是能夠平靜的在娘家度過餘生。她的丫頭叫「文杏」。曹雪芹也給了她一點僥倖。
真正結局悲劇的,其實只有林黛玉、賈元春、賈迎春、王熙鳳、秦可卿。次一等的是不得已流落煙花巷撫養兩個孩子的史湘雲和不得已重入紅塵的妙玉。
至於賈惜春出家為尼,那本就是她的信仰和願望。於她是心嚮往之的「幸」!您說是不是?
文|君箋雅侃紅樓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80回本 ;
《紅樓夢》程乙本·啟功校訂;
《紅樓夢》繪全本·清·孫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