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送風轉子式選粉機的製作方法
2023-07-18 01:05:41 1
專利名稱:二次送風轉子式選粉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選粉機,特別是適用於水泥工業的閉路粉磨系統的轉子式選粉機。
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自下而上由外錐筒體、內錐筒體、進風筒體、錐形筒體、選粉體、出風筒體組成筒體組件,進料鬥位於筒體組件的上方,出風筒體與旋風筒體相通連,旋風筒體的出料口與外錐筒體相通連,旋風筒體的上部與匯風管相通連,匯風管通過風機與進風筒體相通連,轉子、撒料盤組件置於選粉筒體內腔,安裝在由電機驅動的主軸上,選粉筒體的外側設有二次進風管,選料筒體上的二次進風管與進風筒體的進風管上的分風口之間由可調整風量大小的風管連接。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二次風技術,從而保證轉子式選粉機具有較高的分級精度與選粉效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次風與二次風的流向矢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A-A剖面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B-B剖面圖。
圖中1--二次進風管;2--風管;3--調風閥;4--分風口;5--進風管;6--滴流裝置;7--細粉出料口;8--粗粉出料口;9--內錐筒體;10--外錐筒體;11--旋風筒體;12--進風筒體;13--錐形筒體;14--撒料盤;15--主軸;16--轉子;17--選粉筒體;18--出風筒體;19--匯風管;20--調速電機;21--皮帶輪傳動裝置;22--主軸套;23--進料鬥。
本實用新型的在保持總循環風量不變,確保旋風筒體11效率的前提下,將一定比例的風通過分風口4,經調風閥3調節後,切向引入選粉筒體17,我們稱為二次風,圖中用雙箭頭 表示。另一部分風則由進風筒體12切向進入,稱為一次風,圖中用單箭頭「→」表示。一次風水平切向進入進風筒體12後,在後續風量的推動下以一定的螺旋升角α,逐步旋轉上升至選粉筒體17內,它是呈螺旋狀的旋流。而二次風則是以水平方向直接切向進入選粉筒體17的水平旋流,所以兩者存在一定的流向差。我們可以用矢量來表示它們之間的流向關係,即假設將一次風的旋流與二次風的旋流進行展開,用矢量F1代表一次風的螺旋上升旋流,F1與水平面的夾角為α,用矢量F2代表二次風的水平旋流,F2與水平面的夾角為0°,兩者合成後,形成與水平方向成α1角度的矢量R,它代表混合後旋流的方向。α1<α,表明兩股旋流混合後,旋流的螺旋升角減小了,也即混合旋流的上升速度被減緩了。
調節調風閥3,使一定比例的二次風切嚮導入選粉筒體17內以後,形成了強水平旋流,從而加強選粉區的旋轉風量,增加了二次切割,改善產品顆粒級配。二次風氣流與由進風筒體12進入的呈螺旋上升的一次風氣流以及進入選粉區的物料充分混合,並改變這股氣流的上升速度。而氣流上升速度是影響分離粒徑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據有關公式可知,分離粒徑與上升速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因而它可以改變細度。同時也增加了空氣和物料在選粉區的停留時間,所以分散與衝刷更加充分。物料經分離後,細粉經出風筒體18、旋風筒體11,落入外錐筒體10,粗粉經錐形筒體13、進風筒體12內的滴流裝置6,進入內錐筒體9,內錐筒體9底部設有粗粉出料口8,內錐筒體9內的粗粉通過粗粉出料口8收集。二次風氣流和一次風氣流與轉子的旋轉作用相結合,形成強勁的氣體旋流,其強大的剪切力將團聚的物料打碎,使細粉分離出來,為高效選粉創造條件。
權利要求1.二次送風轉子式選粉機,自下而上由外錐筒體、內錐筒體、進風筒體、錐形筒體、選粉體、出風筒體組成筒體組件,進料鬥位於筒體組件的上方,出風筒體與旋風筒體相通連,旋風筒體的出料口與外錐筒體相通連,旋風筒體的上部與匯風管相通連,匯風管通過風機與進風筒體相通連,轉子、撒料盤組件置於選粉筒體內腔,安裝在由電機驅動的主軸上,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在於選粉筒體的外側設有二次進風管,選料筒體上的二次進風管與進風筒體的進風管上的分風口之間由可調整風量大小的風管連接。
專利摘要二次送風轉子式選粉機。自下而上由外錐筒體、內錐筒體、進風筒體、錐形筒體、選粉體、出風筒體組成筒體組件,出風筒體與旋風筒體相通連,旋風筒體的出料口與外錐筒體相通連,旋風筒體的上部與匯風管相通連,匯風管通過風機與進風筒體相通連,轉子、撒料盤組件置於選粉筒體內腔,選粉筒體的外側設有二次進風管,選料筒體上的二次進風管與進風筒體的進風管上的分風口之間由可調整風量大小的風管連接。由於採用了二次風技術,從而保證轉子式選粉機具有較高的分級精度與選粉效率。
文檔編號B07B7/00GK2568321SQ0226449
公開日2003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02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02年9月23日
發明者何美華, 劉懷平, 夏文林, 張桂才, 張銓 申請人:何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