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藤扦插的方法
2023-07-18 02:05:36 4
鉤藤扦插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鉤藤扦插的方法,涉及植物栽培【技術領域】,選自三年生鉤藤,挖掘該鉤藤老根周圍的枝蔓多的根須作為種根,覆蓋溼沙以保持溼度,備用;包括以下步驟:A、苗地準備;B、種根準備:將種根裁成145毫米~155毫米的根段,將根段在滅菌劑中侵泡10小時進行消毒;滅菌劑按重量百分比由下列組份組成:甲基託布津0.2%,赤黴素0.16%,吲哚丁酸0.08%,沼氣水99.56%;C、扦插:將根段扦插在平整好的土地上,根段扦入土中頂端露出土層表面,按一定的株距行距進行扦插,扦插後將土踩實即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可解決現有的利用鉤藤枝條進行扦插的育苗成本高的問題。
【專利說明】鉤藤扦插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植物栽培【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利用根扦插繁殖鉤藤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鉤藤為茜草科多年生木質常綠藤本植物,葉腋有成對或單生的鉤,春,秋季採收。其藥用部位為乾燥帶鉤莖枝,它具有清熱平肝,息風定驚功效,現代藥理實驗還證明鉤藤有降壓作用,是《中華藥典》的收藏品種;近年來,鉤藤的市場需求量日益增大,市場價格也不斷上漲,受利益的驅動,野生資源日趨枯竭,加之野生鉤藤受自然因素的影響,質量、數量均難以保證,已成為鉤藤系列中藥開發的瓶頸。現在藥用的鉤藤多為人工種植,目前,對鉤藤的種植一般選用2年生帶芽的枝條進行扦插繁殖;這種採用枝條進行扦插繁殖鉤藤的方法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1、因為要兩年生帶芽的枝條進行扦插佔用了大量的產品資金源,育苗成本高;2、扦插後的田間管理要細緻,費工,費力,成活率為43%。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利用根扦插繁殖鉤藤的方法,這種鉤藤扦插的方法可解決現有的利用鉤藤枝條進行扦插的育苗成本高的問題。
[0004]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這種鉤藤扦插的方法,選自三年生鉤藤,挖掘該鉤藤老根周圍的枝蔓多的根須作為種根,覆蓋溼沙以保持溼度,備用;
包括以下步驟:
A、苗地準備:除草、土地翻耕、平整、施足基肥;
B、種根準備:將所述種根裁成145毫米?155毫米的根段,將所述根段在滅菌劑中侵泡10小時進行消毒;
所述滅菌劑按重量百分比由下列組份組成:甲基託布津0.2%,赤黴素0.16%,吲哚丁酸0.08%,沼氣水 99.56% ;
C、扦插:將所述根段扦插在平整好的土地上,所述根段扦入土中頂端露出土層表面,按一定的株距行距進行扦插,扦插後將土踩實即可。
[0005]步驟C中的所述根段露出土層表面20毫米,所述株距為400毫米,所述行距為60毫米。
[0006]上述鉤藤扦插的方法技術方案中,更具體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步驟C中的所述根段露出土層表面20毫米,所述株距為400毫米,所述行距為60毫米。
[0007]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縮短育苗時間,採用種根扦插,種根上段萌生葉芽,直接進行光和作用,使單位生長速度快;另外,利用老根周圍的衍生出來的根系作為種根,育苗成本低;2、提高育苗成活率,種根扦插,根的一部分在土壤裡面,一部分暴露在空氣中,土壤中的根段吸收水分保持根段含水率以避免乾枯,暴露在空氣中的根段有利於根系表皮的呼吸作用,促進新根系與葉芽的萌發,育苗成活率達85%。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以下結合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
一種鉤藤扦插的方法,選自三年生鉤藤,挖掘該鉤藤老根周圍的枝蔓多的根須作為種根,覆蓋溼沙以保持溼度,備用;
包括以下步驟:
A、苗地準備:除草、土地翻耕、平整、施足基肥;
B、種根準備:將所述種根裁成145毫米?155毫米的根段,將根段在滅菌劑中侵泡10小時進行消毒;
滅菌劑按重量百分比由下列組份組成:甲基託布津0.2%,赤黴素0.16%,吲哚丁酸
0.08%,沼氣水 99.56% ;
C、扦插:將根段扦插在平整好的土地上,根段扦入土中頂端露出土層表面,按一定的株距行距進行扦插,述根段露出土層表面20毫米,株距為400毫米,行距為60毫米,扦插後將土踩實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鉤藤扦插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選自三年生鉤藤,挖掘該鉤藤老根周圍的枝蔓多的根須作為種根,覆蓋溼沙以保持溼度,備用; 包括以下步驟: A、苗地準備:除草、土地翻耕、平整、施足基肥; B、種根準備:將所述種根裁成145毫米?155毫米的根段,將所述根段在滅菌劑中侵泡10小時進行消毒; 所述滅菌劑按重量百分比由下列組份組成:甲基託布津0.2%,赤黴素0.16%,吲哚丁酸0.08%,沼氣水 99.56% ; C、扦插:將所述根段扦插在平整好的土地上,所述根段扦入土中頂端露出土層表面,按一定的株距行距進行扦插,扦插後將土踩實即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鉤藤扦插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C中的所述根段露出土層表面20毫米,所述株距為400毫米,所述行距為60毫米。
【文檔編號】A01G1/00GK104429433SQ201310599756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5日
【發明者】邱逸奎 申請人:邱逸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