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大眾電影封面人物(千期大眾電影盼再創輝煌)
2023-07-17 22:47:38 1
今天,《大眾電影》雜誌迎來第1000期的出刊日,這本最高單期發行量達到960萬份的電影刊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風靡全國,備受追捧,曾創造出了發行史上的奇蹟。今天第1000期的封面,是祝希娟、劉曉慶、黃渤、黃曉明、高圓圓、馬伊琍六位演員的組合照,這組畫面既象徵著老中青三代演員的傳承,也傳遞出對中國電影未來的期盼。
《大眾電影》第1000期雜誌封面
讀者胡增華收藏了1979年復刊後的所有《大眾電影》雜誌
郭沫若書寫刊名沿用至今
1950年,在上海江西路附近漢密爾登大樓旁的一個簡易建築裡,30歲的主編梅朵和28歲的主編王世楨正在意氣風發地規劃著一本電影刊物的誕生。時任上海文化局領導的夏衍、於伶等,為這個雜誌取名「大眾電影」,寓意「為最廣大的工農兵群眾服務」。夏衍擔任雜誌的編委主任,於伶、姜椿芳、楊帆、陳白塵等擔任編委,黃宗英、張瑞芳等電影人和冰心、艾青、丁玲等作家為雜誌撰稿。後來,郭沫若書寫了《大眾電影》的刊名,一直沿用至今。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節點,今年趕上大眾電影『百花獎』創立60周年。《大眾電影》第1000期此時出刊,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這是一個新的開始。」現任《大眾電影》雜誌社社長鄭陽這樣告訴記者。他說,「我們兩個月前就開始策劃第1000期的選題,最終選擇了『我和我的時代』這個主題。」
「聽說《大眾電影》要出第1000期了,今天我和老伴的心情特別激動,就想能儘快看到這個雜誌。」家住盧溝橋的讀者胡增華這樣告訴記者,他是1953年出生,1979年《大眾電影》復刊第一期,他還在黑龍江建設兵團支邊,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電報大樓斜對面的一家郵局買了第一本雜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從1979年復刊後的所有《大眾電影》雜誌,我家都有。」
胡增華一直很喜歡像王心剛、于洋、孫道臨、王曉棠這樣的老演員,他喜歡看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電影,「那時候的電影很真實感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胡增華因為搬家,弄丟了三本《大眾電影》雜誌,這可把他急得不行。那時候報國寺有一個舊貨市場,裡面賣一些舊報紙雜誌,他就一周去那裡轉三四天,尋找這幾本雜誌。功夫不負有心人,「用了三個月的時間,還真的給我找到了,當時的心情特別激動。」有一次他跟兒子聊天,說到自己有一天如果不在了,家裡要繼續訂閱《大眾電影》雜誌,「我們要把這段緣分繼續下去。」
電影史專家劉澍從2001年開始,就給《大眾電影》雜誌撰稿。在家裡,他給記者搬出所有《大眾電影》雜誌的合訂本,雖然最早的雜誌時間已經過去了72年,但依然保存得完好如初。幾位有緣人聊起《大眾電影》的往事和趣聞,一下子把記者帶回到《大眾電影》走紅時代的那段激情歲月……
封面「重女輕男」故事多
1950年6月1日,新中國第一本電影期刊《大眾電影》創刊,這期雜誌的封面選擇了蘇聯電影《小英雄》作為封面。「從出刊到1966年7月第一次停刊,《大眾電影》一共出了307期。」劉澍如數家珍。「1950年第4期,秦怡因為主演《農家樂》成為了《大眾電影》第一個在封面亮相的中國演員。隨後,田華因主演的《白毛女》轟動全國,同時上了封面和封底。男演員中,趙丹第一個上了《大眾電影》封面。『新中國二十二大明星』演的主要電影,都上過《大眾電影》。」
上世紀八十年代,《大眾電影》迎來鼎盛時期。1981年,《大眾電影》雜誌的單期最高發行量達到了960萬冊。這其中,《大眾電影》獨具特色的封面照功不可沒。1979年1月,《大眾電影》復刊,首期雜誌的封面是張金玲主演的《大河奔流》的劇照。
「那時,能夠上《大眾電影》的封面,僅次於演員獲得『百花獎』。我很榮幸也很自豪地曾經上過11次《大眾電影》封面和封底。」演員劉曉慶提起這段往事也是意氣風發,她是上過次數最多的演員。排在第二的是演員張曉敏,她上過10次封面和封底。「那時候能夠登上《大眾電影》雜誌的封面,代表著你的實力和觀眾對你的認可。」張曉敏告訴記者,當時《大眾電影》的記者經常會去北京電影學院裡找學生拍照,「我們班裡當時有兩位女生拍過《大眾電影》的封面,其中一位是林芳兵。我很羨慕,也暗暗下定決心,有朝一日要憑著自己的實力,登上《大眾電影》的封面。」張曉敏很快就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大眾電影》的攝影師周雁鳴跟她合作多次,他最喜歡的一張照片刊登在1990年第1期的《大眾電影》雜誌封面上,照片中張曉敏戴著一頂牛仔帽,牽著一匹白馬,渾身上下散發出陽光運動的氣息。周雁鳴回憶,那時自己的構思就是「演員和白馬」,但找到合適的演員卻費盡心思,最後還是張曉敏符合我們心中的形象。照片刊出後,讀者的反饋也很好,被轉載、盜版的也最多。
有趣的是,1982年第5期,因主演電影《月亮灣的笑聲》獲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的老演員張雁登上了《大眾電影》的封面。但編輯部很快發現這期雜誌滯銷了幾十萬冊。劉澍告訴記者,後來百萬莊大街一個報攤的老闆急中生智,將這期雜誌的封底朝上擺放,讓封底李秀明的照片露出來,「這一招果然好使,很快這家報攤上的雜誌就賣光了。」經過這次「教訓」,男演員後來要想上《大眾電影》的封面就難了。「當時最火的四大小生唐國強、周裡京、郭凱敏和朱時茂,也只是劇照上過封面,他們的個人藝術照都沒有上過。」與此同時,劉曉慶、張曉敏、潘虹、李秀明、張瑜、陳衝、鞏俐等明星,則是封面封底的熟臉。
拓展新空間繼續大眾化
1962年5月,由《大眾電影》雜誌社主辦的首屆「百花獎」在北京政協禮堂舉辦。1980年,隨著《大眾電影》復刊,中國電影家協會決定恢復中斷17年的「百花獎」。當年,第三屆「百花獎」共收到選票160萬張,第四屆「百花獎」更是收到選票200多萬張。很多觀眾為了給自己喜歡的演員投票,凌晨排隊購買刊登有「百花獎」選票的當期《大眾電影》,也無形中極大地提升了雜誌的銷量。當年一到「百花獎」評選前夕,四處搶購刊有百花獎選票的《大眾電影》,是很多老影迷心中一段難忘又美好的記憶。
讀者胡增華回憶起自己給「百花獎」投過兩次票,「一次投給了張金玲,一次投給了楊在葆。」劉澍說,有的單位只有一張選票,大家不得不集體討論,再集中意見決定人選。
劉澍認為,《大眾電影》引領了兩代人的集體記憶,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後,因為市場轉型,雜誌風光不再。不管經歷過時代的如何變遷,這本雜誌依然負重前行,堅守著這一方陣地,也終於迎來了第1000期的到來。
鄭陽社長告訴記者,現在的《大眾電影》依然跟老百姓聯繫緊密,「他們也非常願意配合我們。接下來,我們還是要堅持把這本雜誌做好,守正創新,在普及電影文化的同時,也開始開發我們的新媒體、抖音等平臺,拓展新的生存空間,為中國電影的發展再出一份力。」
(原標題:引領國人時尚潮流 創造出版發行奇蹟千期《大眾電影》盼再創輝煌)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王金躍 文並攝
流程編輯:u099
,